他们用奋斗书写出这份“双十佳”的答卷
近日,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开展第二届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和“十佳研究生团队”推选工作。在学校申报、材料核实、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由省内外研究生教育专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代表等组成的推选委员会评定,我校民航学院研究生吕佳璘、航天学院育星领航科普团分别获评第二届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和“十佳研究生团队”。
第二届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十佳研究生”
民航学院??吕佳璘
吕佳璘,女,汉族,201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毕业后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队队长前往西藏支教一年。6年致力公益教育,近30项个人表彰,20余项公益项目奖项,服务近7万人次,曾获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毕业生、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优秀志愿者、拉萨市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近60项。
吕佳璘在西藏支教
吕佳璘所获荣誉
奔赴西部,她是克服重重困难仍坚持授课服务基层的支教老师。大学毕业后,吕佳璘主动报名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奔赴雪域高原。由于当地师资紧缺,大多教师都要身兼数职。除了要克服高原环境下的头痛、缺氧等身体挑战,还要面对跨专业跨学科授课等现实问题,但她仍主动承担起大量的教学行政工作,身兼6职,跨2个年级、6个班级、4门科目,累计支教500余天,教授学生400余名。
吕佳璘参与多项志愿服务
线上筑梦,她是运用航模与科技丰富支教模式的云端讲师。以“航模”为载体,她为南京7所小学、2个社区的6000余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开展系列关怀教育活动,以“互联网+教育扶贫”的方式,将远程支教与实地支教联动,连贯式帮扶偏远地区学生。她落实了河南、陕西、江西的7所教学基地,打造精品课程包6套,讲授课程1850余节,授课时长34000小时,助益学生16000余名。
吕佳璘开展多次三航科普
同心战“疫”,她是三度带队坚守抗疫大后方的志愿先锋。79个日夜,近1400余小时的奉献,带领487名南航学子为156名“最美逆行者”子女提供公益线上家教,覆盖全省32家医疗单位;投身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助力三航事业“后浪”培养;2022年拉萨突发疫情,服务期已结束的她仍主动请缨,协助完成社区核酸采样秩序维护、1200余名志愿者调配等工作。每天近10个小时、30余天的工作,是她对“第三故乡”拉萨的守护。
吕佳璘参与公益线上家教
逐梦蓝天,她是用“三航”为孩子筑空天梦想的科普达人。6年打造“三航”知识科普的“南航样板”,累计为20余所学校提供专业课程,惠及学生1万余人次;发起“逐梦蓝天”拉萨市青少年三航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在拉萨10所中小学、15个社区开展三航科普课,惠及青少年1.4万余人次,建立当地目前唯一一个三航科普交流基地。项目获得拉萨青年五四奖章,入选全国仅50支的“永远跟党走”青年志愿服务队,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获推全国最美志愿服务项目。
吕佳璘组织开展“逐梦蓝天”三航科普志愿服务
| /
第二届江苏省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十佳研究生团队”
育星领航科普团
育星领航科普团开展航天科普主题团日活动
在建设航天强国战略背景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15年组建起一支由专家顾问团队、课程讲师团队、教具研发团队、视频制作团队、宣传运营团队和志愿者库组成的“育星领航”科普团。团队以“科技创新赋能航天科普,让星辰大海触手可及”为宗旨,推进航天科普“沉浸式”研学,形成校园科普、社区服务、线上课堂、手绘视频“四位一体”的航天科普服务模式,致力于带领青少年触碰航天、探索航天、认同航天、归属航天。
以热爱致初心,构建专业化航天科普团队。现有核心团队成员25人,科普志愿者骨干80余人,专业知识完整覆盖航天史、运载器、着陆器和航天器等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为科普服务队伍专业化提供保证。此外,团队还建立起以叶培建院士、孙泽洲总师、乔兵副教授、康国华教授、张子建副教授等专家导师为主体的专家顾问团,设立常态化沟通与总结机制。
课程讲师团队集体备课
以科研促科普,打造体系化航天科普课程。育星领航科普团打通“科研-科普”链条,积极设计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科普课程16门、配套课件及讲义80余份,该课程体系已经在南京三中等多所学校开始试用。团队还出版专业科普系列教材《不可思议的航天工程》共三册,形成了有广度、有深度的航天科普课程体系。
航天科普系列课程教案
以创新为驱动,设计科技化科普服务教具。育星领航科普团充分挖掘专业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内核驱动,用航天科技赋能航天教育,合力开发航天科普教具。团队现已具有涵盖桌面教育卫星、火星车在内的航天科普系列教具25套,将航天器“零距离”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了解航天器工作原理。团队先后申请7项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
航天暴风系列科普教具
育星领航科普教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成果
以实践聚资源,建设精品化航天科普矩阵。育星领航科普团不断创新航天科普形式,创作手绘科普短视频100余部,构建了涵盖抖音、微博、B站、微信公众号的宣传运营矩阵,制作科普推文350余篇,累计浏览量达数千万次。此外,团队还形成了校园科普、社区服务、线上课堂、手绘视频“四位一体”的航天科普服务模式,提供面向多地区、多人群的航天科普公益服务,实践事迹获得中国共青团杂志等主流媒体报道百余次。
育星领航科普短视频系列作品
育星领航面向多阵地开展航天科普
以精神谋发展,建设常态化科普公益项目。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团队的足迹遍布江苏、四川等十余个省份,每年常态化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百余次,累计服务10余万人次。团队斩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30余项,获得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多家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报道200余次,受到多位领导和科教专家的高度肯定,获得中国航天基金会、江苏省妇儿基金会等多方资金支持。
育星领航团队所获荣誉奖项
育星领航团队部分媒体报道情况
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围绕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理念,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厚植研究生家国情怀,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学校将以此次评选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能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素材来源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值班编辑丨潘昕怡
责任编辑丨王伟、张一坤
校对丨彭丽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审核丨王晖、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