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成绩是在什么时候定型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拉开差距的?
有人把孩子成绩在初中时的变化总结为:“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不妨对这三句话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孩子究竟是啥时候被拉开差距的。
一、“初一不相上下”,只是一种假相。
孩子从六年级升入初中,学习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1、学习内容变化。学科增多了,课本变厚了,作业量增加了。
2、考试内容变化。就拿语文来说,初中课本内容考得很少了,理解感悟的题目多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作文字数增多了,考试时间和分值增多了。
孩子最切身的感受是,以前在小学时,靠死记课本内容就能得高分,现在这一招不灵了。
3、老师教学方式变化。老师不再像保姆,总是劝你学,,哄你学,逼你学,到了初中,多数老师会抱着理性心态对待学生,更多地靠孩子自觉自律。
4、孩子心理变化。不少孩子上了初中,自我意识迅速“膨胀”,父母说的话越来越不灵光了,生活中也开始自作主张了。
这些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刚开始看不出来,但到了七年级下学期,各种问题开始“显山露水”,有些孩子的成绩会出现大幅滑坡。
整个过程犹如温水煮青蛙,孩子成绩在一点点下滑,家长却茫然不知,或不知所措。
那些积极适应初中学习节奏,调整好学习心理的孩子,已经悄悄占了先机。
所以说,家长千万不能被“初一不相上下”所欺骗,一定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学习心理,养成自觉自律的学习习惯。
赢在初一,赢得中考——这才是经验之谈。
二、“初二两极分化”,是真实情况。
孩子在初一时的问题,通常会在初二时集中爆发。主要有三个诱因。
1、初二时新增物理课程,这门功课孩子们全然陌生,学习难度较大,往往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数学开始真正建立起代数概念,几何开始构建空间观念,孩子很容易懵懂懂懂。
很多小学时的数学小王子,就是在初二时被打回原形的。
2、孩子的青春期真正“来袭”,很多家长眼里的乖宝宝变成了暴脾气的“洋辣子”,专门跟自己作对。孩子经常同家长赌气,甚至用糟糕的成绩来气家长。
3、初二时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不少孩子陷入一种朦胧的情感里不能自拔,分散了学习精力。
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危险”的多事之秋,家长们不得不防啊。
三、“初三天上地下”,仍有转机可能。
“初三天上地下”,似乎是说进入初三后,尘归尘,路归路,孩子的成绩已经注定好坏了。
很多家长这个时候都陷入“绝望”了,听天由命了。
我教过多年初中毕业班,其实在初三最后一年,实现逆袭的机会还是有的。
我有个朋友曾经成功地“拯救”学渣儿子,他利用初三一年时间,把成绩班里倒数第一的儿子,成功地送进深圳一所普通高中。
他的几个招式如下:
1、让孩子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至于他是怎样打通孩子思想的,就不再多说了,因为每个孩子情况不一。
2、舍得拿时间来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朋友辞去了生意,每天下午坚持到学校路口做义工,放学后和孩子一起跑步、学习,一起做作业。
他自学了初中数学、物理教材,研究历年中考试题,就是为了能够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
3、借助外力帮孩子提高成绩。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明白人自然明白。
初三下学期基本上是复习时间,老师教学时以中考为依据,讲的东西都关联着考点,最直接实用,这个时候孩子如果能集中心思和精力投入学习,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综上所述,初一是学习问题潜伏期,初二时是集中爆发期,初三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时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