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辉:较劲分秒 守护生命中枢

  06:29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陶艳

  脑、脊髓、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上百亿个神经元,神经系统是人体最精细,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主要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并让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后者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显微镜下的神经元,壮美、神秘,如宇宙一般。”这其中的神秘吸引着每一个天马行空、幻想宇宙的医学生,刘叶辉便是其一。今年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叶辉在神经内科(脑病科)的第三年,也是他与神经系统打交道的第23年。

  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又是周末,刘叶辉早上答应女儿下班后陪她看电影。结果到了时间,还有两名临时加号的患者。匆匆挂掉电话,刘叶辉继续为患者看病,女儿的哭声骤然将时间翻转回刘叶辉相似的童年。又一次失约,正如刘叶辉幼时被在本地镇上医院妇产科工作的妈妈抛在脑后的一次又一次。

  “病人永远放在首位。我妈妈那时候是妇产科医生,关于对她最深刻的印象是半夜梦中的电话铃声,妈妈的手机铃声永远开到最大,一响就代表着妈妈要走了。”

  医生治病救人的形象在刘叶辉心中有了具象,在他内心深处播下了爱的因子、善的根苗。受母亲影响,刘叶辉从小对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有着神圣而美好的向往,从那时起从医的种子便播在了刘叶辉的心中。高考时,年轻的刘叶辉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上填报了江西中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刘叶辉先后担任过内科医生、急诊医生,最终定位在神经内科领域。

  急诊的八年占据了刘叶辉至今为止行医的绝大部分时光,也无疑是刘叶辉沉淀的关键八年。救护车闪着警示灯冲进医院,早已严阵以待的医护人员迅速有序地开展诊疗工作。问诊,体格检查,生命支持……急促而忙碌。

  2010年秋天,一个94岁的老爷爷突发意识障碍十分钟,被送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刘叶辉回忆,彼时抢救室床位全满,他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意识模糊。老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急性病史,呼之不应,右侧肢体疼痛刺激已无明显活动。病人病情非常危急,已经不能等待推进手术室完成操作,而急诊室已无空余,病人密集。等?送进手术室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意外。直接抢救?急诊室嘈杂纷乱极有可能发生感染。

  刘叶辉的回答是直接救!“只要家属积极,任何冒险都是值得的,这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要想,病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他说。

  刘叶辉迅速联合护士隔离急诊室人群,为手术腾出一块小空地。万幸,手术一切顺利,7天后,患者脱离危险。直到现在,这位患者及家人一直与刘叶辉保持着联系,与自己的救命恩人分享家人、孩子的照片。

  “急诊是一个每天带给你新鲜和冲击的地方。从四五岁的婴幼儿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者,从感冒发烧流鼻涕、胳膊疼腿疼肚子疼的到邻里亲友不合吵架气得呼救的……在急诊,你可以看到人生百态,看到一个生命的走向,看到敬畏。”

  急诊,急字当头,和神经内科很多地方是相似的,急诊的八年进一步明确了刘叶辉对神经内科的向往,医院的转科安排下达,刘叶辉收拾行囊重新出发,毫无怨言。“我个人对复杂的东西天生有浓厚的兴趣,我想把它搞清楚,神经内科是我大学期间梦想的地方。而且能让我在一线继续救人就行,我觉得在哪里都不重要。”

  争分夺秒打通“生命线”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如若未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将以每分钟死亡190万个脑细胞的速度丧失脑神经功能,这对医生的判断诊疗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2023年4月15日,长沙66岁的龚大爷在家中看电视时突发意识障碍、右侧肢体完全偏瘫、双眼向一侧凝视,出现不能言语等症状,遂呼叫120送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情况危急,院内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病人即刻被送往神经内科。

  接到电话后,正在午休的刘叶辉迅速起床,迅速洗了几把脸被迫清醒后火速赶往科室。

  12:27,完善头部CT检查后,排除了颅内出血,颅内大血管也未见明显闭塞,考虑患者为急性脑梗死,与家属沟通后行静脉溶栓治疗。

  12:52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总用量50mg,溶栓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

  13:53溶栓结束,患者肌力逐渐恢复至左上肢3+级,左下肢4+级,言语清晰,NHISS评分3分。

  59分钟溶栓结束,患者右侧肢体从完全不能抬离床面恢复到接近正常,言语也由之前的含糊不清恢复到可正常交流。刘叶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而这样的生死救援,每天都在上演。

  从最初面对患者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刘叶辉在这样的“惊心动魄”中已然成为神经内科的“定海神针”。“与死神抢人是神经内科的常态。静脉溶栓治疗的获益是风险的10倍。而且越早用药可挽救的脑组织就越多,溶栓获益也就越大,出血的风险也相对更低。在医院,尤其是在神经内科,时间就是大脑,什么事都比不过救人!”刘叶辉说。

  中西结合仍道阻且长

  “中国中医博大精深,要做一名好中医,既靠传承先贤医道,又靠领悟精髓,更靠创新发展。”在神经内科的疑难杂病比较多,包括帕金森病、痴呆、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脑炎等。这些疾病不仅诊断难,治疗也很棘手。一旦诊断了,西医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对症处理,改善症状。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一些方面可以弥补西医的不足,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帕金森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从医20多年里,令刘叶辉记忆犹新的是一位67岁的帕金森患者。

  “帕金森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肾虚是基础,继之经络气血阻滞、夹瘀夹痰,虚实并见。我们通常多应用补肾、益气、养血的药物治疗本虚。以活血、化痰、息风、通络的药物治疗标实。同时,这名患者还伴有焦虑、抑郁、便秘等非运动症状,我们在方中还加用了疏肝理气、润肠通便的中药。”刘叶辉表示,这就是中医中药在治疗上的一个特色,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西药治疗效果,为今后接受新的治疗手段赢得了时间。

  “选择成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就做好了脑力和体力双倍付出的觉悟。”

  对于目前的生活,刘叶辉说最幸福的是在当下,虽然忙碌,但却充实。“如果再有机会,我还会选择当医生,如果选择科室的话,还是选神经内科。”

  作者:周倜

  责编:赵泽琴 肖茜(实习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