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做饭糊弄学”盛行,我们还能好好吃饭吗?
编辑 | summer
无需加热,一片芝士,一根黄瓜,两片面包,如此简单的“白人饭”成为了最近的社交热词。和极具锅气,有滋有味的中餐相比,这种冰冷的食物被戏称为“生命体征维持餐”。
事实上,“白人饭”的主要特点就是“冷、素、分量少”,人们只需要花费极少的时间就可以快速准备一餐饭,这种便捷的食物在北上广深等上班族之间极为流行,毕竟忙碌工作之余,“白人饭”既能保命又能减少碳水摄入,避免昏昏沉沉。
除“白人饭”之外,也有些年轻一族无法放弃吃一顿热饭的渴望,他们在美食荒漠和油腻外卖之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即“做饭糊弄学”。
何为“做饭糊弄学”?简单来说,就是不遵循于普通菜谱和短视频教学,而是根据现有食材,随便弄出一顿饭来就行。这一生活模式有三大基本原则:非必要不切菜、非必要不装盘、非必要不刷锅。
换句话说就是:随便、糊弄、瞎吃。图的就是一个简单、省事,美不美味不重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如此看来,“白人饭”和“做饭糊弄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在自嘲这两种吃饭方式背后,恰恰反映的则是年轻群体的无奈。他们并不是单纯对生活丧失了热情而敷衍了事,只不过快节奏高压之下,越简单的做饭模式越能够为其挤压出更多时间放松休闲。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同样也是一种自洽的哲学,不需要为精致食物所围困,可以尽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模式生活,不被他人眼光所影响,人生也会舒畅许多。
在TOPHER看来,无论是“白人饭”还是“做饭糊弄学”,好好吃饭这件事都极为重要,这里所指的“好好”更多应该建立在你所认为的维度之内,并不意味着热气腾腾的食物就是美味的象征。
本期特别策划中,TOPHER为大家准备了与食物有关的二三事,一起来看看。
PART 1 关于好好吃饭这件事
在食物越来越容易获取的今天,外卖和速食使得米饭特别容易被浪费,可能大家不止一次在垃圾桶里看到一次性饭盒里的残羹冷饭。
与此同时,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欧盟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在55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约2000万人。
你也许想不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稻米都是珍贵的食物。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年轻人从红薯育种研究教学转向了水稻育种研究,他有一个朴素的梦想:让大家吃饱饭。这个人成功了,他叫袁隆平。
这位在2021年稻花香的时节离开我们的院士,曾经做过一个梦,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他坐在稻穗下乘凉。在袁隆平看来,稻米这个词的重要含义只有一个:生命。
我们也许天天都在吃饭,但你是否想过每一粒米的由来呢?从上万年前飘落在河边的一粒种子到现在地球上超过一半人口的主食,稻米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人类的?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米?怎样区分米的种类?让《红楼梦》里的贾母都舍不得吃的米是什么来头?今天的米和古代的米有什么不同?让米更好吃的方法有哪些?……
由李舒主编的《米饭之书》则希望让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这件事,从而学会敬重每一粒米。
书中指出,米粒曾经非常珍贵,是只属于贵族餐桌的特殊享受;同时又那样顽强,花了千年时光逆袭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
米粒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直至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米饭的世界。如果没有米粒,那么人类将失去年糕和米粉,失去米醋和米酒,以及我们所热爱的酸菜鱼、麻婆豆腐、八宝辣酱等一系列下饭菜将“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米饭,似乎心里永远空落落的。
《米饭之书:要好好吃饭啊》这本书也许不够权威,但充满真诚。看完本书,希望大家能够更懂得吃,舍得穿,不会浪费。让我们一起好好吃饭吧 。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荐书:《要好好吃饭啊:米饭之书》
作者:李舒 主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PART 2 关于认真烹饪这件事
美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承担了熨帖人们胃部和心灵的重要作用。一碗热汤下肚,从身体到内心都涌起了一股暖流。
然而很多人却对烹饪并不擅长,即使买了参考书也是束之高阁,几乎想不起来翻阅。大多数人充其量将其视为一部操作指南,最多摆放在厨房的边边角角,跟阅读和文学实在沾不上边;至于烹饪书作者,大概更像是今天的“网红博主”。
《伊莱莎小姐的厨房手札》则改变了人们的刻板印象。本书改编自英国第一位现代烹饪作家的故事,为人们讲述了一段跨阶级的女性励志友谊,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美食带给人们的超然乐趣与慰藉。
作者采取以两位女主人公的平行视角交替叙事的巧妙策略,通过她们截然不同的声音和阶层,描绘了一幅既包罗万象,又细致入微的维多利亚式家庭生活画像。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刚刚登基,伦敦充斥着令人兴奋的新食材。家庭突遭巨变的36岁女诗人伊莱莎·阿克顿不得已接受出版方的委托,开始收集食谱并自学烹饪。她雇用了贫困但心怀梦想的17岁女孩安·柯比来帮助她,她们一起撰写出一本后来轰动一时的烹饪书。
在伊莱莎小姐的厨房里,安得以了解到诗歌、爱和抱负。不过,当安无意间发现伊莱莎过去的秘密,并逐渐听到自己的声音,两个人的友谊开始出现了转变……
这部半传记半虚构类型的历史小说,选择了一个天然易于引人共鸣的话题——厨房、料理、食谱,除了对食材和美食进行书写外,还描述了19世纪英国女性对家庭、婚姻和自我的思索与为之做出的努力。
食物体现着人物的生活处境、心情状态、遭遇和感受,也是贯穿全篇的主线和每个人物出场的引子。本书每一个章节都以一种食物来命名:有时是精心炮制的美食,有时是简单的家常果腹之物,譬如调味粥和一片面包。从这些文字中,让人深刻感受到食物的美好。
这个周末,不妨参照这些古老的食谱为家人做一顿美食,和他们一起尽享美味吧。
图片来源:中译出版社
荐书:《伊莱莎小姐的厨房手札》
作者:〔英〕 安娜贝尔·阿布兹
译者:罗媛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PART 3 关于品尝美酒这件事
生活之中,一餐美食之外,一杯美味的葡萄酒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然而,喝葡萄酒不读酒书或只读酒书不喝葡萄酒,你都不可能彻底体验葡萄酒的万般风情。由世界顶级葡萄酒作家休 约翰逊和杰西斯 罗宾逊强强组合撰写的《世界葡萄酒地图》,堪称每个葡萄酒爱好者案头不可或缺的带路帮手。
本书以其精湛的地图而知名,拥有215张无以伦比的地图。更特别的是,和此前版本相比,最新首次收录地图的葡萄酒新地区增加了克罗地亚沿海(aCoastal Croatia)、格鲁吉亚的卡赫季(Kakheti in Georgia)、新西兰坎特伯雷(Canterbury in New Zealand)、南非斯瓦特兰(Swartland in Africa)、美国弗吉尼亚北部(Northern Virginia in the US),以及中国宁夏等不同区域。
在《世界葡萄酒地图》中,除以上最新收录地区外,作者还非常关注近年来的气候变化,酿酒技术,时尚潮流等趋势,例如,气候变化使得凉爽地区在葡萄酒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中国的成长不容小觑,它不仅仅是葡萄酒的消费大国,更成长为了葡萄种植和酿酒大国。
与此同时,作者还在书中指出,葡萄酒界关注的焦点正从可预期的国际性葡萄转为认知度较低的地域性葡萄,正因如此,具备明显地域特征的《世界葡萄酒地图》逐渐成为了人们必备的最具权威、使用便利、绝对必备的跨世纪经典葡萄酒图书佳作。
在TOPHER看来,生命很短暂,没时间尝试“Bad”Wine(不值得喝的酒),所以人们需要一本权威的品酒书来指引。而《世界葡萄酒地图》一书即是指引我们前往葡萄酒世界挖宝的GPS。带着这本书,任何人都可以自在地悠游在葡萄酒世界中。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社
荐书:《世界葡萄酒地图》
作者: [英]休 约翰逊 / [英]杰西斯 罗宾逊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PART 4 关于探索料理这件事
食物和幸福的关联度有多大呢?每个地方的美味又有哪些不同特色?日本著名治愈系作家小川糸为了探索其中的奥妙,深入走遍世界,上山下海,到原野中去,拜访了加拿大、德国、日本、蒙古等地。
她找到那些受到料理之神眷顾的得意门生,记录下每位生产者,每位料理人、每道料理带给她的感动与记忆,并最终将这个漫长的探寻各地美味的过程中写作出的散文,集合成集为《敬启,料理之神》一书。
那些受舒爽山风抚触酿成的葡萄酒、那一个个温柔包裹人心棱棱角角的栗子糕点……每当张开嘴,料理入口的瞬间,她似乎都能感受到森林动物的呼吸声、鱼鳍摆动洋流的海潮味儿。而每一道料理都仿佛地球传来的讯息,让她深刻感受到只有人类才能将世上不同食物组合成美妙的一餐一饭。
作者认为,因为爱,所以做菜,这恰恰是万种生物中,生而为人的特权。于是,她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走进一间间炊烟蒸腾、充满声响的厨房,感受每一道食物中的温度与热情。
小川糸表示,触摸食材、嗅闻气味时,食材会告诉你料理它们最棒的方法,这是极为感性、难以言喻的感动,但那样的声音确实存在,仿佛是料理之神在说话。
事实上,通过文字,你会发现作者为在探访各种美食途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注入了一种“命定感”,在听到呼声的同时,作者同样能感知到”料理之神“的陪伴。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世界的不同料理文化,也得以感受到全然不同的饮食方式。无论是一期一会还是热情奔放,你会发现每一餐都在受到烹饪人心情的限制,从而让就餐者产生不同的感受。
看完本书,你会发现“切不可视日常生活为理所当然。为一个人做饭,就是在支撑那个人宝贵的生命。所谓生命,就是无论悲喜,每天都要吃饭,都要呼吸。“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社
荐书:《敬启,料理之神》
作者:小川糸
副标题: 到海边,进山里,去森林,在小镇
译者: 吕灵芝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PART 5 关于种植蔬菜这件事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同蔬菜打交道,但我们很少会问自己,面前这些蔬菜从何而来,原产地在哪儿?它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来到这儿?它又是从什么时候可以种植?
看起来,我们对周围的事物习以为然,变得更加着眼于实际价值,但这恰恰也意味着我们丧失了追问的勇气和观察生活的细致。
说点有趣的事情吧,你知道吗?“沙拉”一词语源来自拉丁文的盐“sal”,意思是“加了盐的、用盐调过味的、盐渍过的”,据说其祖先是中世纪拉丁语的南法方言。后来,“沙拉”才慢慢变成了用盐调味的蔬菜的代称。
你又了解吗?欧洲人头一次看到的马铃薯时,感觉它长相很奇怪,跟过去所认识的蔬菜完全不一样。意大利人因为它长在土里和不规则的块茎形状而联想到松露。而法国人将它圆圆的形体比拟成苹果,称之为“Pomme de terre (土中的苹果)”。 又或者,你并不了解世界上辣椒品种居然多达几十种。
为了大家了解每一颗蔬菜的历史及特别之处,料理研究家玉村丰男将自己的所观所想撰写为《全球蔬菜纪行》。他既然是一位料理研究家,也是一位亲自开辟菜园,种下自己搜罗来的各种奇怪蔬菜,还把它们做成菜,端给各位食客的践行者。
《全球蔬菜纪行》正是他游览世界后的成果,爱尔兰的“月亮”,奥斯曼的茄子,秘鲁的“虎奶”,巴达维亚的香草,法国冷漠的小黄瓜,这些奇妙组合背后的故事,都在这份不同寻常的“吃货”游记里。
与人们而言,这其实也是另外一种环游世界的方式,你可以从日本的厨室跳到大洋彼端,又可以从陌生的大陆没入历史的字里行间,其间有咖喱的浓烈滋味,也有清晨沾满露珠的果香,还有新大陆飞速发展时腻人的甘甜。
通篇读完,玉村丰男的文字仿佛可以带领读者进入奇妙仙境,在他充满好奇心和热爱生活的人背后,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极具热情的滚烫人生。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荐书:《全球蔬菜纪行》
作者: [日]玉村丰男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启真馆
原作名: 世界の野菜を旅する
译者: 张秋明
尾
中国人对食物的讲究有目共睹,
《红楼梦》里仅仅是做一个茄鲞,
都需要用鸡油先煎炸,
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蘑菇等拌匀,
再盛在瓷罐子里封严,
等到吃的时候拿出来即可。
“白人饭”却和此截然相反,
它与工业化、城市化息息相关,
当工作挤压闲暇、就餐时间越来越少时,
“白人饭”就会越来越受欢迎。
在TOPHER看来,
无论哪种方式,
只要认真生活,尊重每一餐,
就不算辜负生命。
而你作为个体,只需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