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到底哪个好,本身就是伪命题
——有趣的现象是家长们为何喜欢“口是心非”
文/马进彪
近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表示,外界普遍认为衡中的师生生活在“地狱”,学校是“高考工厂”,但现实并非如此。他强调,“衡中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多元化教育”,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与高考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方向也是一致的。(新浪新闻7月2日)
每到高考前后,衡水中学都会成为社会的焦点,年复一年从未改变,有很多地方的学校暗中拼尽全力效而仿之,而对于衡水中学来说,却是一直有人追,但从未被超越。但历年辉煌的高考录取率,既是衡水中学头上的光环,也是它脸上的“伤疤”。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议中,衡水中学成为了令人瞩目的活标本,但人们似乎依然无法从标本中说清它的基因到底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
在高考前后的家长微信群里总会出现这样的有趣现象:在高考之前的复习阶段,家长们几乎都说应试教育最好,并鼓励孩子潜入题海,因为它可以使孩子拿到高分,题做的越多,高考的分数就会越高,并高调地解读,“对基础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应用,必须依靠大量的基础训练才能获得,所以正确应用题海战术是提升对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必经途径”,最后还不忘补上一句,“不管怎么说,高分都是现实中最霸气的通行证”。
而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后,家长们则又几乎异口声地说素质教育最好,其中高考成绩不错的孩子家长们更是力挺素质教育,他们的根本理由是,孩子终将走入社会,仅靠一纸数理化的文凭是无论如何都走不远的。而对于那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们来说,同样也放开声调大声说素质教育最好,因为素质教育可以给孩子未来的创造力,并直言宣称:“靠创造力吃饭而不是靠文凭生存,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成为社会之才”。
从这个有趣的现象中可以看出,家长们这种前后不一的说法,说明在他们心里并没有形成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恒定认知。他们在想让孩子考取名牌大学的时候,就说应试教育好;他们在孩子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就说素质教育好。而对家长们的这种“口是心非”又该如何解读呢?其实,家长们产生的这种说辞变化,完全源自于不同阶段不同诉求的心态变化,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但毕尽高考就是一种社会选拔,有考上名牌大学的,就一定有没考上的,在选拔的本质上,“有一朵花儿开,就有一朵花而败”,哪位家长都不想这么说,但哪位家长心里都会有这样的心理预备。
因此,对于到底是素质教育好还是应试教育好这个问题来说,其实永远都没有统一恒定的正确答案,但同时,又似乎遍地都是正确答案,因为它是家长们在孩子不同阶段心态变化的产物;又因此,说哪种好与不好,其实并没有根本的意义,因为现实中总有喜欢素质教育的家长和孩子以及专家,也总有喜欢应试教育的家长和孩子以及专家,而从总体上看,即使是专家的观点,也是对半分之,没有胜负。
所以,对于素质教育好还是应试教育好这个问题来说,网上有过这样一则新角度的调侃:素质教育当然好,当社会需要按部就班平滑发展的时候,应试教育的学子们就会为素质教育的学子们搭好框架铺好路;而应试教育当然也好,当社会集中需要创造力的时候,素质教育的学子们就会为应试教育的学子们负重前行。
其实,到底是素质教育好还是应试教育好,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在这个社会中都是必然存在的客观模式,它们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宏观上的互补关系,社会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和就业观甚至是学生的人生观,也会因这种互补与互依的交迭而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