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五章《力》知识点总结

  要点一、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点诠释:

  ①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这就是力的物质性。“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要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要点诠释: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

  ①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例如: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③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要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要点诠释:

  1、力的符号和单位

  (1)在物理学中,用字母“F”表示力,为了区分不同作用或性质的力,还常常用其他字母表示力,如重力—G。

  (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可采用控制变量法。

  3、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做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①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②确定力的方向并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③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并在旁边标出力的符号,知道大小的要用数值标出来。

  要点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即施力的物体同时也受力。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要点诠释: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只要有力的作用,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相互性

  任何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因此,同一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例如:人踢球,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同时人感到脚疼,球是施力物体,脚是受力物体。这样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