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两山”转化路径的广东实践

  

  河源万绿湖  本报通讯员 赵春风 摄

  □本报记者 轩玮 董林玥 通讯员 林冰莹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率先破题——发展绿色水经济。

  云雾缭绕的山峦,清澈平静的湖水,依托青年水库的旖旎风光,江门鹤山市源林生态乐园项目作为水经济试点,将打造集亲子度假、研学科普、精致露营、水上运动等于一体的家庭度假梦想地。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建成后预计年均净利润2.87亿元,带动村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关键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推动河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陈仁著介绍。发展绿色水经济,将成为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看绿色水经济

  广州南沙,蕉门河在城中央缓缓流淌。阵雨过后,走进绿草如茵的河畔公园,河边码头停靠着一艘艘色彩斑斓的皮划艇。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皮划艇基地已吸引超过160万人次体验,甚至成为游客来南沙的必玩打卡地。

  5年前,广东舟游休闲运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蓉蓉曾计划改造这块基地,增设配套设施,却迟迟未动工。如今不仅正按要求申请落地,她还开始了中远期的谋划——提出打造南沙区粤港澳水上运动综合孵化基地的设想。

  转变源于广东省正在推进的水经济试点工作。赵蓉蓉参与投资的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示范基地正是试点之一。她说:“过去80%的精力要应付各类检查。如今有试点支持,投资更放心了。”

  发展水上运动项目,涉及资源保护、水域使用管理、场馆建设、体育船舶登记管理、市场管理、从业规范和消费者人身安全保障等,需要取得多个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运营,审批部门多、流程繁琐,高效协同机制尚不健全。

  “监管多头,主管缺失”,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发展水经济,要充分发挥各级河长办统筹协调作用以及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调动各成员单位力量共同破解发展中的制约问题,释放市场利好预期,也确保水经济发展不以牺牲水生态环境为代价。”广东省水利厅河湖长处二级调研员张伟民介绍。

  始于治水而不止于治水。从治水到兴水,从守护河湖进而引导河湖资源开发利用,广东创新探索绿色水经济背后,是对发展和保护关系的辩证思考。

  河湖水域岸线是行洪通道的边界,也是人们亲水近水的空间范围。南沙区水务局副局长周瑛介绍,探索“水进人退、水退人进”之路,才能实现水城相融。按照相关规定,河湖管理范围内的公共体育设施、文体活动类,要依法按照洪水影响评价类审批或特定活动审批事项办理许可。“基地改造主要采用浮筒式码头和临时建筑,拆卸方便,即使淹了也不影响防洪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破除部门协调的障碍,向市场释放利好;又注重刚性约束,依法依规采取管控措施,规范有序推动水经济市场健康发展,是贯穿广东绿色水经济发展实践中一条逻辑主线。

  发展绿色水经济恰逢其时

  皮划艇、桨板、冲浪等水上运动的兴起,并非偶然。研究表明,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就会迎来水上运动、游轮游艇、文化旅游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22年广东省人均GDP超过10万元。仅广州市水上运动潜在人数预估超80万人。

  市场是最灵敏的风向标。据了解,相关行业协会、俱乐部、企业家对发展水经济,特别是对发展水上运动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参与意愿,对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发展空间巨大。

  百姓有需求,市场有前景,绿色水经济发展还离不开良好水资源和河湖生态空间。近年广东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水生态保护修复、万里碧道建设等工作成果显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画卷正铺展开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2021年6月,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会议,明确新阶段水利工作的主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探索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2个月后印发实施《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提出明确要求。2022—2023年连续两年,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消费,水经济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创业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佛山市顺德区,依托碧道将顺峰山公园、欢乐海岸PLUS、寻味顺德小镇等多个文旅项目连通,形成独特的滨水环湖游线。2023年片区春节销售额达1877.9万元,不少咖啡店、饮食店和民宿成为网红打卡点。其中欢乐海岸PLUS自2019年开业至今,新增就业人口3万多人,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

  “对水经济投入,将变成城市的财富,最后将转化为经济要素和竞争力。”顺德区副区长黄志捷认为,如果只为治水而治水,保防洪安全、保生态安全,而不带动城市发展,没有给人们提供良好的河湖公共产品、让城市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那么绿水青山是转化不了金山银山的。

  一条条碧道伸向绿水青山、环绕城市郊野,却少不了真金白银的投入。截至目前广东省已建成碧道5800多公里,每年运行管护费用约需15亿元。增强碧道“造血”功能,反哺运行管护、减轻财政负担,是一项重要课题。

  江门市蓬江区西江碧道建成后,每天大量市民休闲散步,通过引入咖啡馆、小商店和餐饮、露营等,营业额不断攀升,物业、停车位租金等每年可带来14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实现“以道养道”的良性循环。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超认为:“水利建设管理长期依赖政府投资,未来财政投入增长乏力,亟需充分挖掘河湖和水利工程的资产价值,发挥市场作用,破解水利项目融资难问题。未来将通过算好水利项目建设的经济账,探索运营水生态银行机制、盘活发展水利投融资市场、完善水经济产业配套金融服务等探索,进一步打通‘两山’理论的转化通道,拓宽水利投融资途径,提升经济发展效率。”

  规范有序推动水经济蓬勃发展

  对于一项新事物,如何稳步有序推动、确保不走偏不走样?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广东省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务实稳妥地推进绿色水经济发展。

  2023年6月,经广东省河长办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河长办印发实施《广东省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广东省水经济试点主要业态工作指引》,明确了“10+2”的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至此绿色水经济发展的大幕正式开启。

  “10”是指选取10个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2”是指支持工作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佛山市、江门市开展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所有试点由国企和民企投资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试点时间从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共计一年半。

  凝聚合力,攻克难关。试点过程中,广东省河长办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从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用地用林保障、强化水资源和水域岸线空间资源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水上运动项目审批程序、支持河湖游轮游艇发展和完善安全防控体系等7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用考核“指挥棒”激发干事动力,水经济发展工作还纳入广东省河湖长制考核和述职范畴。

  从广州白天鹅宾馆一早出发,乘游艇一路经西江、北江直至北江支流绥江,先后游览城市风光、自然郊野,下午抵达肇庆广宁白天鹅宾馆,在山林草甸、溪流湖泊、稻田湿地间找寻内心平静,休憩一晚,第二天回广州——这是肇庆广宁绥江两岸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正在策划的一条“双城记”游艇航线。

  “试点项目既能拉动高端消费,又促进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旅游及产业发展。”肇庆市广宁县水利局局长范文成介绍。

  针对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滨水文旅、优质水利用等4个水经济主要新业态发展特点,广东省河长办分别提出发展指引,明确了建设管理要求,还专门梳理了审批事项程序。比如河湖游轮游艇项目建设相关手续,梳理了可研、初设和施工等阶段需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流程,以及经营管理准备事项,可谓一本贴心的服务手册。

  “这四类业态需要依靠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由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再引进市场主体投资、开发、经营。”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教授贺新春认为,“政府各部门间要同向而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水经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健康发展,同时水经济发展又反哺生态环境保护。”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政策支持也有规范约束。

  “水上运动项目应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得以开展水经济试点名义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房地产项目”“不得破坏耕地,不得以开展水经济试点名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为避免水经济活动触碰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及防洪供水安全等底线,增强各地各部门和市场主体推动水经济发展的边界意识,河长办研究梳理出了7类29项水经济试点负面清单。

  广东发展绿色水经济,既大胆探索又稳步推进,既主动担当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又靠前服务规范市场发展秩序,彰显出敢闯敢干的历史担当和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

  推动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路上

  天上瑶池水,人间万绿湖。万绿湖是广东最大的人工湖,又名新丰江水库。湖水碧绿清澈,长期保持地表水Ⅰ类标准。

  “点水成金”。河源算了一笔账:每卖一吨新丰江水,可以创造1000元的GDP,带来100元的税收收入,以及1元的原水费,他们总结为“1101”水生态产品转化模式。发展水产业,加快培育百亿级水经济产业,写在河源产业发展的蓝图上。目前河源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4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06亿元。

  相比其他新业态试点,优质水利用产业相对成熟,缘何列入试点?张伟民告诉记者:“依托万绿湖做大水产业的空间依然很大,期望通过试点进一步提升万绿湖的品牌影响力,让万绿湖成为河源乃至广东响当当的生态名片。”

  推动绿色水经济,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是一道永恒的课题。目前,广东省委编办已将推进水经济发展作为广东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的职能。下一步将成立省水经济促进会,搭建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桥梁纽带,推进行业自律监管和服务,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陈仁著看来,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亟需破解的难题:一是尽快编制全省水经济发展规划,并纳入省级专项规划目录清单,发挥规划的引领性、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确保水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水生态环境为代价。二是通过开展水经济统计相关研究,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公正的水经济统计体系,全面掌握水经济发展形势变化,为水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生态保护补偿、政府考核等提供依据。三是拓展河湖长制的发展空间,探索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新途径,打造水经济发展新业态,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奔腾的河流,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丰沛的水源、清洁的电力、通达的水路,还有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值得期待,珠江上激荡千年的龙舟鼓点、河涌边孩童的嬉戏玩水……人们记忆中的美好画面终将照进现实,绿色水经济将为广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