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代会|亮点有哪些?提前了解云南省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9月5日

  参加省十三次工代会的代表们

  陆续抵达昆明

  他们肩负着职工的重托

  带来了基层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直击报到现场

  ↓↓↓

  聚焦工代会

  亮点有哪些?

  一起了解云南省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一)关于大会的主题和主要任务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担当起新时代新征程工会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组织动员全省广大职工为实现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而团结奋斗。

  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一是对云南省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总结好云南省十二次工代会以来工会工作的丰富实践和基本经验,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工会工作。二是选举产生云南省总工会第十三届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三是选举产生云南省出席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

  (二)关于大会的代表选举产生和构成情况

  按照省委批准的方案,大会共有正式代表645名,全部经各选举单位差额选举产生,差额率18.1%。在代表推选的过程中,云南省总工会严把政治关、廉洁关、身份关,突出群众性、先进性,着力把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职工群众吸纳到代表中来,有三个方面特点。

  注重广泛性代表性。代表涵盖了全省16个州(市)的各行各业,既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代表,也有工会机关及基层工会的代表,还有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劳动者代表。有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群众代表142名,占22%;女性代表278名,占43.1%;少数民族代表243名,占37.7%。

  注重基层一线。在362名工会工作者代表中,有基层工会工作者247名,占比达68.2%。在全部代表中,有一线职工210名,占总数的32.6%。

  注重先进性。代表中既有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中的优秀人才,也有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的业务骨干。技术技能人才有203名,占31.5%,具有高级职称的121名;获得州(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模范先进人物的代表有57名,其中还有一些是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

  (三)关于会风会纪

  为严明会风会纪,强化监督检查,本次大会专门成立了换届风气监督检查组,全过程参与大会筹备和召开阶段的组织、会议、保密、廉洁等方面的纪律监督,确保大会风清气正。

  五年来

  省总工会各项工作

  取得了好成绩

  持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在全省职工中举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诵读、“百千万”大宣讲等活动,组织开展宣讲5万多场,覆盖职工1000多万人次,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职工中落地生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职工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活动上万场次,展示了云岭职工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推荐选树省级以上劳动模范354名、云岭工匠109名,制作“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50集,点击量超过4000万人次,组织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1600多场,30多万人次聆听,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云岭大地唱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紧紧围绕“三个定位”战略目标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制定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服务“3815”战略发展目标若干举措和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与相关部门一道,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定产改配套措施109项,组织技能提升培训350.8万人次,实现技能等级提升76.3万人次,为产业强省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大力开展“团结奋斗促跨越、咱们工人有力量”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了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滇中引水工程等7项全国引领性竞赛,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等25项省级示范性竞赛,累计超过600万人次职工参赛,推动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中老铁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优质高效建成。连续五年举办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工种254个,产生技术状元、技术能手2398名。组织职工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37.5万项,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先进操作法6.4万项,获国家专利3万项,助推了创新型云南建设。

  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为职工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

  建立 “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0余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组织和参加安全生产检查7万次,组织职工查找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73万件,发动380万人次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筑牢了安全生产群众防线。深入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筹集资金9亿多元,对困难职工家庭实施帮扶41.6万户次,推动全省7.1万户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如期解困脱困。省总工会本级投入资金3.71亿元,补助职工服务阵地建设项目301个,新增服务阵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设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职工驿站)2911个,初步形成了纵横交织、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职工服务阵地网络。深入推进以惠就业、惠知识、惠技能、惠健康、惠文体、惠生活“六惠”为重点的普惠服务职工工作,筹集资金12亿元开展送温暖、送清凉活动,走访慰问职工220多万人次。连续组织5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为221万人次职工补助医疗互助金18.09亿元。组织15万名一线职工参加疗休养,为7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把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了职工心坎上。

  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作为,作出了工会组织应有的贡献

  在脱贫攻坚中,投入资金1052万元,慰问驻村工作期间身故和遭受意外伤害的工作队员743人次。组织5900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疗休养。推荐表彰脱贫攻坚领域的省级以上劳模51人,追授22名在脱贫攻坚一线殉职的职工省五一劳动奖章。组织3200多名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休养,帮助他们提高服务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云南娘家人”服务站13个,为滇籍农民工解决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较好服务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疫情防控中,筹集资金2.4亿元,走访慰问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一线职工63.6万人次。为11万人次受疫情影响遭遇困难的职工发放帮扶慰问金8457万元。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与职工共渡难关,2.06万户企业、84.5万名职工积极响应,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工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配合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制定修订制度机制130多项,对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等大胆变革,进一步提升了工会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大力推进“县级工会加强年”等工作,把基层工会经费留成比例提高到60%,省总工会本级用于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经费占比超过80%,在全省公开招录社工人才1700多人,充实了基层力量,激发了基层活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9万多人,拓展了工会组织的有形有效覆盖。加强“数字工会”建设,建成职工医疗互助管理、融媒体矩阵、普惠服务等6大系统,较好延长了工作手臂。

  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为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省总工会党组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每年组织召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工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大力推进模范机关创建,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工运事业发展的优势。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清廉云南”建设的要求,探索建立纪检监察与财务、经审监督贯通融合联动机制,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持续整治“四风”,狠抓精文减会,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三法三化”。累计派出工会干部1300多名,下沉街道、园区蹲点工作,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2200多个。培训工会干部40余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工会干部的能力素质。

  还有这些亮点

  工会在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有哪些主要举措?

  积极配合省人大修订《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实施办法》是云南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自2021年12月24日正式公布施行后,省总工会高度重视,成立由省总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修法领导小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主动作为,配合省人大完成立法调研、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立法座谈、调研论证等工作,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实施办法》于2022年11月30日由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布施行。云南成为全国第四个完成修法的省份。修法完成后,省总工会带头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深入50多个县(市、区)、企业开展《工会法》、《实施办法》宣讲活动。

  积极开展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工作。省总工会与省高院、省人社厅等部门积极沟通,联合建立“法院+工会”“人社+工会”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机制,指导各级工会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机构145个,近五年来,共受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1900多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0多件,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连续5年组织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化解劳动纠纷和风险隐患2600余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深入推进职工困难帮扶服务工作。会同省级八部门联合构建了云南省独具特色的“1+10”梯度帮扶制度体系,各级工会累计筹集9亿余元资金,对在档困难职工家庭实施41.6万户次生活、助学、医疗、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扶,帮助落实就业、社保等政策3.27万人次,推动全省7.1万户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如期解困脱困,创造的“祥云样本”、“红河经验”、第三方评估等做法在全国推广,云南省帮扶服务工作连续五年排在全国前列。目前,随着中央财政帮扶资金项目制改革,云南省总工会也积极转变思路,创新项目申报和职工困难帮扶方式,在职工遇到各类临时性、突发性、特殊性困难时开展前置性、补充性、开发性帮扶和送温暖服务,积极推动解决不同职工的不同困难。

  这次工代会的代表构成有哪些特点?

  与上届相比,云南省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

  第一个字是“全”。各州市、各产业系统公司工会推荐的代表中,全面覆盖了云南省26个少数民族并首次全部包含了云南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充分反映了全省各民族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充分反映了工会服务云南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作为、新举措和新成效,展现了一幅团结、奋进、有为、和谐、美丽的云南各族职工“全家福”。

  第二个字是“新”。本次代表大会,吸纳了26名“三新”领域人员,有民营科技企业、高原特色农业、自媒体作者等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也有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工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体现了工会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精神,回应了新形势下广大职工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

  第三个字是“深”。本次代表大会的645位代表中,基层一线职工和模范先进人物占比从72%提升到了81%,远远高于全国总工会对省级工会60%的比例要求,也高于省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的80%比例,代表中有监狱警察、修理技工,也有仓库保管员、国门小学工会主席、还有公厕管理员、邮递员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一线职工代表,让更多的一线职工、基层工会工作者和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代表能够参与全省工会议事决策,不断深化工会组织的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工会改革的成效更加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职工。

  来源:云岭职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