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原标题: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传统文化是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具有整体性、辩证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传授思政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践、培育学生价值观等重要职能,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在高校范围内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既是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面对全新的育人形势和教学任务,高校需要立足传统文化发展现状,优化整合育人资源,变革思政课教学模式,在促使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的基础上,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育人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树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自觉,增强文化素养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引导思政教师树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帮助思政教师在系统培训与自觉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水平与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针对当前思政教师的教学现状,可以组织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主题培训活动,使思政教师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掌握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技能,明确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思政教师要树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播者,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育人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并积极探索、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式,借传统文化充实教学内容、感化学生,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可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展现生机,以支撑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实践。密切与当地的文化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文化机构进行合作,组织思政教师与机构负责人共同挖掘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思政元素,从思政课教学角度筛选合适的文化资源,在多元协同中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来源。立足当地传统文化发展现状,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需求,建设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库,并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传统文化育人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利于思政教师从中获取与思政课教学主题相关的文化资源。思政教师应围绕思政课教学主题,寻求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点,有选择地链接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并创新传统文化展现形式与传承方式,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积极变革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大学生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其在课程中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思政教学效果。对此,高校与思政教师应积极变革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多样化呈现,以直观感知和亲身体验深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大学生思政课堂参与积极性。思政教师应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问题链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等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以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呈现激发大学生参与热情,并在师生充分互动中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思政教师可利用5G、VR、元宇宙等技术,创设“杏坛讲学”沉浸式体验场景,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时代的魅力,进而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尚杨,作者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来源:新华日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