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强调“安全”!四川各厅局这样再部署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近日,全省山洪地灾防灾减灾避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了解到,近期,四川各厅局多次召开相关主题会议,再强调绷紧“安全弦”。他们各自有哪些部署?一起来看──

  自然资源厅:

  要对有人居住及活动区域全面开展一轮全覆盖隐患排查整治

  据了解,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要求要充分利用短信、电话提醒、高音喇叭、手摇报警器、敲锣打鼓等多种方式,确保预警预报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工棚营地到人并形成响应处置反馈闭环。

  要对有人居住及活动区域全面开展一轮全覆盖隐患排查整治,对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部署,采取“四不两直”等多种方式对在建工程较多、受“华西秋雨”影响较大的地方重点开展督查,切实落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演练,通过广泛放映地灾典型案例警示片、开展地灾防治知识“七进”活动、“三断”及夜间等特殊情景下的避险演练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识灾辨灾避灾能力。

  住房城乡建设厅:

  对21个市(州)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

  据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城市内涝治理、建设工程消防审验执法检查等工作,迅速在全系统部署开展安全隐患再梳理、再排查、再起底,切实摸清各类风险隐患底数,建立问题台账,细化整改措施,严格闭环管理,坚决做到隐患排查不到位不放过、安全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整治不到位不放过。

  要切实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升执法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动真碰硬抓好监管执法。

  厅安委会要抽调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迅速下沉一线,对21个市(州)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典型案例实行挂牌督办、提级查处,真正起到处理一批、警示一片的作用。

  公安厅:

  全省组建7000余人专、兼职应急保障队伍

  四川公安则是在全省组建7000余人专、兼职应急保障队伍,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参与布建“1+2+4+9”应急物资仓库,储备应急物资 46万余件、应急车辆450余台,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有充足人力、物力投入抢险救援。今年还将投入7000 万元,进一步做优中心库、做强区域库,指导各地强化分级储备、错位储备,针对性加强应急保障。

  当前,四川公安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协调联动,细化防汛救灾工作方案,加强抢险救援应急突击队、机动队等力量建设,提前储备防汛物资和设备,与民航、铁路、公路运输公司建立快速有效物资调运机制,确保关键时刻供得上、供得快。联合相关部门对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低洼地带、涉险水库等灾害易发点进行“地毯式”排查,对民爆、剧毒化学品等存储点位进行深入检查,对易塌方、易漫水等危险路段进行全覆盖摸排,对存在问题隐患发现一起整改一起。统筹抓好自然灾害应对和次生灾害处置,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充分准备,时刻保持防汛救灾警觉性。

  在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排查安全隐患方面,公安部门抓住重点地区,盯紧成都、凉山、甘孜、阿坝等市(州)和高速公路等区域,以事故暴露问题为导向,督促相关地区落实整改、消除风险。强化联合治理,进一步加强与应急、交通运输等部门配合,持续深化危爆物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大客货运输突出违法违规行为整治,严防问题隐患反弹回潮。发挥机制作用,用好道安办等平台,严格落实联合调查、责任追究、挂牌督办等机制,激发各地和有关部门排险治患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发生一起事故,歼灭一类隐患”落到实处。

  水利厅:

  各地务必保持临战状态,做到精准预警响应

  作为前端防范的重要职能部门。水利厅要求,要保持临战状态,坚决抓实前端防范。全省已进入“华西秋雨”时段,各地务必保持临战状态,树牢极限思维、底线思维,保持高度戒备,把灾害风险坚决防控到位;要做到精准预警响应,把救命信息及时传递到位。

  聚焦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在建工地营地、旅游景区景点等重点部位,严格落实喊醒叫应机制,将预警信息直达基层责任人和雨区群众,确保喊答应、叫明白、真反馈、真行动;要盯牢重点部位,把防范措施逗硬执行到位。要抓好山洪灾害防御、江河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等传统领域灾害防范,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坚决杜绝涉水安全事故发生;要果断转移避险,把刚性要求严格督促到位。要加大督促提醒力度,确保“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和“提级响应、早撤快跑”的刚性要求执行到位,坚决确保应转尽转、早转、快转。

  此外,要强化督查抽查,把末端责任推动落实到位。要加强涉水穿堤临河的在建工程及工地营地等重点部位隐患整改、度汛措施落实的督查检查,推动及时整改销号,持续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教,不断提升社会公众识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汛减灾人民防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周俐君?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