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荐书(一)丨《做孩子的成长导师》,为青春期孩子补足心理营养

  孩子就像是亟待生长的一粒种子,与生俱来的生命力让其得以成长。但是,具备生理营养,种子只能生根发芽,拥有心理营养,才能有更好的长势。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一样,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幸福的保障。专家呼吁,在为孩子身体着想的时候,别忘了给他们补充心理营养。孩子的心理发展不但需要有充足的心理营养,还需要讲究心理营养的卫生,如果提供心理营养的方式方法不当,孩子就可能出现心理营养不良的状况,甚至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由于年龄特点,孩子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具有认知能力,更谈不上加以纠正和治疗。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做孩子的成长导师》一书,收集整理了大量翔实而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教育个案,由编者肖杰、茉莉在每个案例后辅以导师点评,帮助教育者从认识青春期孩子的特性开始,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实际困惑与真实需求,从而达到破解代际矛盾、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书中案例选摘、分享】案例1:妈妈也要成长背景晓晓,初一学生,是我班上成绩中等的学生,性格比较开朗,是班里的文娱委员,平时跟同学的关系也不错,上课有时比较喜欢跟同桌讲话。但最近,我发现她上课分神的情况多了点,脸上的笑容少了点。孩子的心理营养 通过谈话沟通,我发现,这个孩子的问题源自妈妈,不开心的原因来自家庭。作为老师的我,能做的是改善孩子当时的心态,之后要做的是从家庭问题入手,取得跟她妈妈的沟通,获得她妈妈的支持。家庭关系的影响,得先从家庭入手,不能直接拿孩子来“开刀”。另外,作为老师,我们还要多给予孩子爱心和耐心。 导师点评其实,老师的陪伴、鼓励,也是心理营养,只是老师不能替代家长给予孩子心理营养。这个案例中,小娟老师最棒的做法是“跟晓晓妈妈取得沟通,支持妈妈的成长”!期待更多的老师,能有小娟老师这样的胸怀和能力,不只是教孩子知识,还要支持其生命成长,并支持其家长的生命成长。家长成长了,才能培养出人格完善的孩子,老师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案例 2:妈妈,还我自由 背景小珍是初一第二学期转来的插读生,表现挺中规中矩的,可没一个月,有学生反映,她和班上的一个男生拍拖了。在事实还没搞清楚时,我接到小珍母亲打来的电话,说在手机的QQ留言里发现了她女儿正和一男生交往的信息,这位母亲发信息给此男生,说再和她女儿交往下去,她就亲自去学校找他;而对自己的女儿,她给出了这样的选择:1. 和男生分开,2. 找男生和其家长出来见面。 后来我分别找小珍和男生聊天。男生显得很紧张,说他会和小珍分开;而小珍则选择沉默。 事情发生后,我一直和小珍母亲保持电话联系,关注着事情的变化。小珍一开始的行为是沉默,但感受得出她在暗中和母亲较劲,无论我们找她怎么聊,她都不搭理,见她如此,我就慢慢淡化这事,不再找她说这事,但也时常关注她的动态。 突然有一天,小珍来办公室找我求助。她说自己最近讨厌学习,不想学习。谈话后,我了解到:每逢周末,她想出去玩时,都被妈妈拒绝,若她提出跟同学去逛街,妈妈则更不允许,妈妈的理由是要她在家学习。小珍心里很不痛快,但只能屈服。慢慢地,她心里就很压抑,看到课本就讨厌,一听到学习就反感,完全不想学,觉得没有自由,很难过,同时也很无助。在与小珍妈妈的电话交流中,我了解到小珍的妈妈平时对小珍要求很严格,她希望小珍听话,觉得她现在还不懂事,听父母的话才不会吃亏。而小珍的爸爸常年在外,都是妈妈负责小珍的生活和学习。 诊断 之后我找小珍交流过几次,我发现这个孩子,有很强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情绪波动极大,但又极度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懂得发泄。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孩子比起自己那个年代真是幸福百倍,只要给孩子以生活照顾就行了,却忽略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很多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感情上的重大打击,如早恋被拒、考试失利、亲人离去等,这些都会让孩子出现情绪上的强烈反应。小珍出现强烈情绪波动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和男生的“分手”,她不懂得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用沉默跟妈妈较劲,慢慢地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二是妈妈的强制管制。不管小珍想要去做什么,妈妈经常都会一句话否定,这让孩子很无助,慢慢地也变得不自信了。成年人出现情绪压抑,可以向人诉说、发泄,孩子感到压抑时,由于无法得到父母的及时帮助,又没有经验,导致自己无法正确面对,不能自己排解压力。当压力过大或是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就可能出现精神抑郁的问题。 解决方案 生活中,类似小珍这样的案例很多。父母对孩子有自己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的期望,为了能让孩子朝着自己的既定方向前进,他们会牢牢控制孩子,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更多的是感到窒息。在父母“强制”管控下的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深深的不满,但又不能反抗,所以有些孩子会采取特殊的方式,如用离家出走来报复父母。 小珍在妈妈的长期否定下,严重缺乏信心。不过庆幸的是,孩子会寻求帮助,找到自己的老师,不然真不知道小珍在妈妈的压迫下会发展成怎样。这个案例的焦点不是小珍本身,而是小珍的妈妈。要帮助孩子,父母就要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问题思考 父母常认为孩子“做对事”是应该的,“做错了”是不应该的。孩子做了十件事,其中九件事做对了,不会得到鼓励,因为那是“应该要做对的”;只要有一件事做错了,就可能会被拿来大做文章,会被指责一番或是痛骂一顿。其实,我们应该反过来教育孩子:孩子做了十件事情,只做对了其中一件,我们也要学会赞美孩子做对的这件事,进而鼓励他们去尝试,将错误的九件事做对。父母们,孩子会因爱而改变,不会因无理的要求而改变,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鼓励和认可。 导师点评 合乎道,顺应自然,解放天性,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青春期,孩子的身体渐趋成熟,生理变化引起了性心理的微妙变化。此时他们天性萌发,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好奇实属正常的生理反应,父母恐惧、害怕面对早恋现象,多数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让他们走向偏激或过激的状态。唯有因势利导,家校联合,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关爱,积极倡导其同异性的健康交往,才能化解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早恋危机。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供稿 | 王晓娜编辑 | 姚纪芳来源 | 羊城晚报出版社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