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鲤城:倾情帮扶25载 畲乡蝶变谱新篇

  东南网9月11日报道(本网记者 施远圻 通讯员 张舒悦)近日,泉州市鲤城区党政代表团前往宁德市霞浦县水门畲族乡调研对口帮扶工作,深化两地交流合作。

  据了解,25年来,鲤城区委、区政府以加快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发展为己任,把帮扶工作列入区重要议事日程,探索出一条经济发达地区帮助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拓宽水门畲族乡致富路尽心尽责、倾力倾情,不断推动水门畲族乡旧貌换新颜。

  

  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克思(右)带队调研水门畲族乡。鲤城区委统战部 供图

  助力民生提档 铺就畲乡发展路

  基层治理有效、乡村面貌改观、产业发展向好……走进水门畲族乡,眼前看到的是当地振兴发展的喜人场景,而这背后是25年来鲤城区赋能民族乡振兴发展的坚定身影。

  原来,早在199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鲤城区对口挂钩帮扶霞浦水门畲族乡,并形成了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跟踪落实”的常态化帮扶机制。此外,鲤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率相关部门领导到水门乡走访调研,了解乡情和帮扶资金、项目落实情况,分析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共商发展之路,确保所有帮扶项目都建立在深入调研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真正让帮扶工作帮到实处、帮出成效。

  “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我们也积极发挥统战优势,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水门畲族乡。”鲤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振法告诉记者,自1998年起,鲤城区先后投入1601.3万元,投(援)建敬老院、综合服务大楼、鲤城文化活动中心等23个项目,尤其是2012年以来,由教育专项帮扶转入全面帮扶,每年至少投入100万元参与当地教育、民政、交通、文旅等项目建设,助力水门畲族乡高质量发展。

  

  孩子们在由鲤城区投建的“茶岗村畲族文化中心”内开展活动。鲤城区委统战部 供图

  助力教育扶持 照亮学子求学路

  强国必先强教!多年来,鲤城区坚持把教育列为首个帮扶项目,以“扶持教育、更新观念、自身造血、后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培优教育队伍,先后援建3幢教育“鲤城楼”,新增学位近1000个。同时,全面促进提升水门乡校园硬件功能,建设支教路、校操场,修复中学围墙水毁工程,配备电脑、电视、电子琴等教学用具,不断提升“现代化”教学水平。

  短短几年时间,水门办学硬件建设上来了。鲤城区很快又把水门教育软件建设提到帮扶工作日程上,组织泉州七中、泉州六中、福师大泉州附中与水门中学“结对子”,撮合鲤城区实验小学、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与水门中心校“手拉手”,定期开展教学交流,为提高畲乡学校教学质量传“真经”。此外,针对水门教师工作艰苦和贫困学生多的实际,注资成立“水门畲族乡鲤城教育奖助学基金会”和“鲤城扶贫济困基金”,累计发出奖励资金超59万元,奖助千余人次。

  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克思表示,鲤城区将继续在教育设施共建、教育人才培训等方面与畲族乡深化合作,积极探索教育帮扶新模式、新机制,持续巩固教育帮扶成果,帮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畲族乡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老人们在由鲤城区投建的水门敬老院体检。鲤城区委统战部 供图

  助力产业振兴 实现小康奔富路

  产业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多年来,鲤城区充分利用水门畲族乡生态良好、资源丰富等优势,因地制宜,重点扶持其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竞争能力强的生态产业,努力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战略性转变,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一村一品”思路,选取水门畲族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茶岗村作为试点,先后投入220万元援建茶岗村民族特色村寨和畲族文化中心主体建设,为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提供基础硬件保障。目前,茶岗村已成为我省畲族文化节的重要活动场所,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稳步推进,村财收入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鲤城区还深刻总结茶岗村建设经验,再投入300万元建设水门乡畲族文化中心、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广场等,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基于水门畲族乡种植茶叶的良好地形优势及气候条件,且当地居民多以种茶为生、茶叶产销链条涉及千家万户的实际特点,为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两地政府研究提出加大茶园开发改造,改进茶叶加工技术,扶持重点茶企发展。近年来,推动水门畲族乡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拓展,从起初不足万亩到现在的2.9万亩,实现“人均一亩茶”,茶叶年产值连续两年超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闽东“茶叶名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