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教师畅谈教学经:有一种平凡叫坚守,做一盏灯点亮未来

  近年来,中山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方面,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新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大赛、评选优秀教师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的水平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出台惠师方案、人才引进政策、营造尊师氛围等多种方案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山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教师,了解为人师表的“幸福生活”。

  

   熊燕红。 受访者供图 人物档案:熊燕红

  学校:中山市第二中学

  教龄:17年

  科目:体育

  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基础

  “我想成为一名有耐心,善于倾听、激励和引导学生的教师;想成为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基础的教师。”当了17年体育教师的熊燕红,说出“奋斗目标”。

  学生周华在熊燕红的脑海中的有着深刻的记忆。在2020年的中山市体质健康抽测中,周华在800米测试中突破自我,测出3分45秒,跑出自己最好成绩。在终点,周华抱着熊燕红又哭又笑,一个劲地跟熊燕红强调:她做到了,她完成了熊老师给她定的目标。

  在抽测之前,熊燕红对所教班级进行了摸底测试,结果显示周华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很不理想,想要达到测试成绩80分以上,需要在800米这个项目上进行突破。熊燕红找周华谈心,分析努力的方向,周华缺乏自信,理由是她中考体育800米最好成绩是4分钟,平常的测试也是4分钟左右,想突破到3分45-50秒,对她来说有一定难度。

  由于距离测试还有一周时间,加上经过分析,周华的主要问题是后半程体能有些跟不上。于是,熊燕红就针对周华的情况,给她安排了一周的课后1200米不计时的跑步练习,同时在上体育课时让她强化练习长跑的呼吸方式,并对她进行了计时测试。周华一边按照熊燕红的要求训练,一边还是没自信。尽管周华的最后一次测试时成绩已明显提升了,但她还是感觉压力很大。

  抽测当天,周华焦虑难过和不安。熊燕红看到她的状态不佳,马上走过去给她加油打气。在周华进行测试800米时,熊燕红看她在最后一段100米时,开始有点跟不上了,就立马打开了操场上的广播,发动全班同学给她加油助威,直到她冲过终点。“我有预感她这次肯定能突破。结果和我预想的一样,800米:3分45秒。”熊老师说,当她把这个成绩告诉周华的那一刻,这个女生抱着熊燕红嚎啕大哭。

  

   杨正宏。 受访者供图 人物档案:杨正宏

  学校:三乡光后中心小学

  教龄:35年

  科目:书法

  想教“端正写字,堂正做人”的学生

  今年是杨正宏当老师的第35个年头。谈及如何看待教师职业时,他说:“当看到孩子们书写的汉字歪歪斜斜,就感觉农村书法教育的空白,感觉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使命。”

  杨正宏回忆起学生雨悦的故事。2008年秋天,读一年级的雨悦到书法室开始跟着杨正宏学书法。两周的新鲜感过后,第3周开始雨悦就有了厌学情绪,并且每次书法课训练完之后,雨悦的脸上身上、书法室的桌上地上全是墨水。为了让这个有书法天分的学生能坚持下来,杨正宏每天都鼓励雨悦,还坚持给雨悦讲书法家的小故事。在他的鼓励和家长的督促下,雨悦度过了艰难的书法学习厌倦期。

  此后,雨悦继续跟着杨正宏学习书法。当雨悦骄傲自满的时候,杨正宏给她讲“王羲之墨池”的故事;当雨悦不认真观察碑帖示范字的时候,杨正宏就给她讲“欧阳询宿夜观碑”的经历;当雨悦学习行为习惯不好的时候,杨正宏就给她讲颜真卿的“身正则字正”的事迹;当雨悦书写作品随意的时候,杨正宏就给她讲“萧显书写天下第一关”的佳话;当雨悦练字不勤奋的时候,杨正宏就给她讲“怀素笔冢”的传颂。

  每次讲完故事,杨正宏还要求雨悦把故事的名字用毛笔写下来。在杨正宏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下,雨悦深深地爱上了书法,坚持勤学苦练,多次获得中山市书法比赛一等奖。如今,雨悦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在每一次取得进步或成功时,仍不忘在微信上与杨正宏分享喜悦。

  端正写字,堂正做人。杨正宏表示,这是他给学生上书法课的第一课的主题,也是他一辈子最想做到的事情——教出“端正写字,堂正做人”的学生。

  

   肖力强。 受访者供图 人物档案:

  名字:肖力强

  学校:板芙镇新联小学美术老师

  教龄:19年

  让孩子用眼睛发现美

  在板芙镇新联小学校园内,展示学生们油画作品的“星空之门”油画展览馆成为全校的焦点。作为星空之门油画展览馆的“创始人”的肖力强老师,自2013年以来,在学校开展油画特色教学,用一份执着的诚挚托起孩子们的艺术梦。

  多年前,一位初学油画的学生令肖力强印象深刻。有一次,他带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带回了家。有一位小蔚的孩子,他的家长看到他的画面十分担心和焦虑,忧心忡忡地找到肖老师。他说太阳是金黄色的,可是小蔚画出来的太阳却是灰绿色的,是怎么回事呢?

  面对家长的质疑,肖力强积极和家长沟通,劝说家长不要指责小蔚。接下来他组织孩子们去观察校园的大树,观察阳光照射到树上的光影和颜色的变化,引导孩子们说一说看到的色彩。观察完大树,又组织孩子们去观察天空、建筑、草地、花朵,把红、黄、蓝、绿等几个颜色都观察了一遍。最后,肖老师才设法询问,关注小蔚创作背后的原因。果然,小蔚说到自己有一次带上他的玩具“太阳镜”,就能看到灰绿色的太阳。至此,肖力强终于帮助家长消除了担心小蔚的焦虑。

  为了给予孩子们更多、更专业的美育教育,肖力强在新联小学成立了油画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培训油画。在他的执着和坚持下,孩子们的艺术梦慢慢地实现。“每一届从学校油画工作室走出去的孩子,我都会留一些他们的作品。”肖力强说:“我觉得能摸得到的最鲜活的记忆,就是孩子们亲手一笔一画完成的作品。”

  

   何莹洁。 受访者供图 人物档案:

  名字:何莹洁

  学校:东区竹苑小学音乐老师

  教龄:28年

  音乐课“千变万化”

  “孩子们,听!今天来听这段音乐,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节奏。”近日,东区竹苑小学的音乐老师何莹洁,在为孩子们上一堂特别的音乐课。

  “滴……”在课程中,她让孩子们边聆听“魔法”音乐,边跟随跳跃的音乐节奏变化、声音长短,一会儿快乐自由地走路,一会儿和老师握手,一会儿做搞怪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受音乐节奏,并在音乐中进行情感交流。

  “太好玩了!”在有趣的音乐课中,孩子们开心地笑起来,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何莹洁,是一位从教已经28年的资深音乐老师,也是高级教师,她的音乐课程,总是“不走寻常路”,变化无穷。

  “音乐是直击心灵的艺术,也是一门听觉艺术,注重聆听,所以从孩子们上一年级开始,我就在培养他们学会聆听,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何莹洁说,自己采用的并非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结合灵动方法,提倡律动、聆听游戏。

  “不能说教唱歌就只是在唱歌,而是通过很多音乐游戏,包括奥尔夫教学法的节奏游戏、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体态律动,柯达伊教学法的手势练习等,丰富孩子们的音乐学习体验。”她介绍道。

  在教学中,中低年级的学生,她会注重律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会表达。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则注重培养他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包括中国民乐、世界名曲、好的流行音乐等,让同学们具备识别好音乐的能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经常会叩问自己,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中快乐吗?我的音乐有没有感染到他们?这样的反省,促使我不断打磨课堂,让音乐为更多的孩子带来幸福。”何莹洁说,希望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学会聆听,掌握音乐的音准、节奏、结构、调式调性、风格流派等,也希望孩子们快乐地享受音乐,热情地拥抱这个世界。

  

   袁运强。 受访者供图 人物档案:

  名字:袁运强

  学校:三乡镇新圩小学科学老师、信息技术老师

  会“魔法”的老师

  科学课、信息技术课程,怎么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90后”三乡镇新圩小学科学教师袁运强,总是能给孩子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在他的科学课堂里,低年级的孩子们能感受到如同“魔法”一般的科学实验,比如大象牙膏、空气大炮、玩水火箭、“川剧变脸”实验等;高年级的孩子,则能接触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

  在他看来,小学的科学课不做太多的定义,这个阶段的科学课,就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科学、爱上做实验,培养他们开始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意识。

  因此,袁运强在课本教学内容之外,总是为孩子们上各种实验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并且,他是一位教具改造高手,他所改造的多个教具,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奖项。

  比如,他为四年级的孩子改造的固体热胀冷缩探究装置,就充满“魔力”和“黑科技”。

  “传统的科学课教具,很多是十多年前的,有的比较简单化,为了让实验变得更加直观,我们科学老师就会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去创新一些教具。”袁运强说,利用这个热胀冷缩的新教具,孩子们不仅可以通过摄像头,观察到金属的热胀冷缩过程,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观察到金属温度的变化情况及其长度的变化。

  而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他则为孩子们做了齿轮传动实验探究装置,通过齿轮巧妙组合、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齿轮转动关系。

  此外,同时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他,为了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体验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过程,甚至了解算法,他还专注于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编写有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软件Mx-yolov3、图形化编程软件MxPi。这两款软件在广东省双融双创平台上,面向全省师生进行推广使用。

  “现在已经步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我希望通过这些软件,让孩子们知道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数据采集、数据训练、生成模型、运用模型的过程,从而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袁运强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