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拟出新规:明年起试行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

  日前,佛山市发布《佛山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6大方面26个要点,从育人体系、教学改革、办学条件、评价监督、组织保障等方面,全面深入推进全市学校体育工作。

  明年起,试行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

  《行动方案》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把校内体育锻炼、竞赛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安排。从2023年起,在全市有条件的学校试行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5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3-5节体育课,2025年全面实施。要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掌握1-3项运动技能。每节体育课必须保持10分钟体能练习,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顺德区红岗小学实行每周一节足球课。

  与此同时,要强化校内外体育锻炼,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课间安排学生适量室外活动和放松,在没体育课当天安排不少于40分钟的课外体育活动。鼓励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与学校共建,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体育社团及体育培训机构进入校园承担课后体育培训监管机制。科学设计校外体育作业内容,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

  在健全学校体育竞赛体系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市中学生运动会,每年举办8项以上市级学生体育赛事,学校每年举办春季及秋季学生运动会(体育节),鼓励中小学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校内体育周赛、月赛、季赛。

  此外,要重点发展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以及武术传统项目,合理配置资源,推进中小学一体化体育特色教育集团办学,打造一流体育特色学校。制定有利于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就近借训、走读集训、文化学习、成绩认定以及激励学校和教师等支持性政策。加强与高校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运动训练基地,为学校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打造成长平台。构建佛山武术特色教育体系,以咏春拳、蔡李佛、洪拳等南派武术为龙头,带动龙舟、舞狮舞龙等特色体育项目建设。

  加大对薄弱学校体育教师的扶持力度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强师工程,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进、配强体育教师、学校教练员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用符合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退役军人,承担课外体育活动任务。同时,组建一批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名师导师团”,推动更多体育教师成长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将体育教师交流纳入市域教师交流机制。

  在体育教师待遇方面,将组织大课间、体质健康测试、课后训练、课后服务及校内外赛事纳入体育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对薄弱学校体育教师的扶持力度,体育教师正式编制及临聘指标向薄弱、偏远学校倾斜,加大对薄弱、偏远学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适度提高薄弱、偏远学校体育教师获得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评选名额,同等条件下优先认定薄弱、偏远学校体育骨干教师为体育学科带头人。

  在校园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方面,《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多功能体育综合馆以及游泳池,城区内土地存量不足的学校遵循“兜底原则”改善体育教学与课后锻炼空间,鼓励利用楼顶空地、地下空间进行改造或整合体育活动场地。支持学校在课后、节假日将富余闲置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向社会开放,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学校)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并为周边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组织课后训练提供一定支持。

  健全评价体系,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的分值权重

  《行动方案》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抓好学校体育摆在重要位置,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亲自谋划。学校体育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校体育条件保障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与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校长绩效考核挂钩。

  《行动方案》要求将“体育素质”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小学重点考察体育日常参与及体质健康达标率。初中推行“素质评价+统一考试”的中考体育模式,改进中考体育计分方法、优化测试内容,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的分值权重。高中实施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素质评价+考试”的模式,测评成绩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同时,加大学生体质健康测监力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学校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强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强化教师“教会多少”的评价导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将体育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竞赛训练成绩等纳入教师岗位评价体系。

  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