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病人的情绪心境变化?方舱医护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11月25日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琶洲方舱以线上形式为医护开展新冠感染者心理疏导技巧科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黎黎介绍了如何应对疫情下的常见心理问题。
新冠疫情以来 全球新增超7000万抑郁症患者
张黎黎提到了中科院院士陆林在科普节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给出的数据: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
为此,张黎黎向医护们介绍了当下状况中人们可能发生的情绪,临床上如何识别和应对,并介绍了一些进行自我调节的技巧。
张黎黎指出,对于新冠肺炎确诊者及疑似者,在进入隔离状态后,部分人员面对突发的变化无所适从,引发焦虑、恐慌。一旦确诊,可能会出现愤怒、烦躁,认为自己不该得这个病,感到无助无望,担心失业等。
而面对在隔离点工作、长期离开家人、害怕家人担忧自己的救援人员(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公安民警等),也会对家中出现事情的时候却无法帮忙感到自责。
还有长期进行网课学习的部分青少年儿童,由于长期接触电子产品,运动量减少,缺乏同伴交流等,也易出现烦躁、抑郁情绪。
以及在疫情肆虐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失业、职业不稳定的普通群众,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也给其带来了明显精神压力,仍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
抑郁的核心症状与附加
关注感染者的心境、兴趣、动力状态
据介绍,抑郁也被分为三种状态。如,日常生活中面临天气的突然变化、疫情的反复等给人们带来的情绪变化,就是常见的第一种状态:抑郁的情绪;
当可以评估到抑郁情绪出现的频率变高,严重程度比抑郁情绪更甚时,就出现了抑郁症的第二种状态:抑郁心境;
到持续三个月左右还会出现抑郁心境的情况时,进而产生了抑郁症的第三种状态:抑郁状态。三种状态的持续性演变,时间到了半年可能就成为了抑郁症。
张黎黎介绍,抑郁的核心症状主要分三点。第一为心境低落,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和对周围人的评估来鉴定,如当医生查房时,面对患者的多问少答,与人沟通的能力变弱,注意力集中不强等情况,这就可以感觉到患者会有心境低落的表现。
第二是兴趣缺乏或快感缺乏,可以去观察患者会不会出现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没有意义的情况。第三,低动力的恶性循环,通过患者的主动沟通、表达能力判断他每天的动力是否在下降,如果他缺乏自我关怀,不在意自身卫生的整理,就能看出,患者的整体动力在下降,精力缺乏,很容易累。这个时候就要给他更多的关注。
除了以上的核心症状,还可能有一些临床的附加症状,比如体重下降或增加、或睡眠增加、精神运动激越或迟滞、无价值或自罪、思维迟缓或集中困难、意志活动减退等。
情绪上的变化,还可能通过身体的不适来表现,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腹泻等状况。
变“懒”“矫情”可能是抑郁 不要急着批评
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人和帮助自己?“当有人说‘我得了抑郁症’,时常会得到一句安慰‘你别想那么多’,实际上,这是一种无效安慰,因为抑郁症患者的大脑有时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张黎说。
张黎黎医生建议医务人员需要时刻关心患者的状态,识别隔离人员情绪,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缓解躯体不适,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帮助。
她提醒大家,要理解身边人的情绪,“抑郁“不是‘作’,不是‘装’,更不是‘矫情’,当他变‘懒’了,不要急着批评,那可能是动力不足的表现,是一种症状,我们需要的是给予陪伴和支持,营造宽容舒适的家庭氛围,鼓励患者及时寻找专业人士帮助”。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调适方法。在南方医院方舱医院,医护设立了玩具图书角,以帮助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张黎提醒,家长要以身作则,保持情绪的稳定,做出正确的引导,保护儿童免受太多负面信息的干扰。
当患者认为自己浑身不适,不舒服时,医护也可以带动患者做一个腹式呼吸或渐进式放松的有效训练。张黎黎还介绍和演示了几种常用的心理放松小技巧,包括蝴蝶拥抱、保险柜技术等。
张黎黎还提醒一线防疫人员,要调适心理健康问题,花时间进行自我关怀是必要的,如通过深呼吸、瑜伽、八段锦等方法进行调节,还要尽量保持有效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当发常见自己有焦虑状态时,要及时做出负面情绪的宣泄,比如适当的哭、和他人倾诉、与家人保持联系,获得情感上的支持等。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实习生邹小程 通讯员凌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