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太国家感受“中文热”

  霍尼亚拉中华学校的学生 单 劼摄本报赴南太特派记者 郭媛丹 刘 扬 单 劼 冷舒眉 沈维多“喜欢看‘跑男’,喜欢迪丽热巴,喜欢吃中国火锅……”23岁的珍妮性格活泼开朗,8月16日她从斐济抵达北京邮电大学开始向往已久的留学生活。这是她的首次国际飞行,3年的中文学习经历帮助她离开家乡,开始全新的人生体验。“我妈妈非常喜欢中国,她喜欢成龙”,珍妮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妈妈的熏陶下,珍妮也对中国情有独钟,尤其是在看过《极限挑战》等中国综艺节目后,更是“心动”。随后她在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劳托卡校区孔子课堂学习中文,“每周2个小时的中文课程,学习了3年”。珍妮的天赋在孔子学院得到充分展示,在中文歌曲、葫芦丝演奏、中国画方面都有出色表现,也因此在2021年第二十届世界大学生汉语桥预选赛斐济赛区中获得冠军,同时获得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证书和赴中国留学一年的资格。珍妮是该奖学金设立以来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第二个获此荣誉的学生,正如她喜欢的中文歌曲《隐形的翅膀》,中文成为珍妮的翅膀,帮助她飞得更高、更远。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为珍妮这样喜欢中国、希望学习汉语的南太国家民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学习中文的机会。8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的孔子学院,一尊孔子雕像立在学院办公楼前方,身着当地传统服装的中方院长李旖旎在门口迎接我们。她介绍说,办公室的当地女员工很喜欢中国旗袍。正如李旖旎所言,创办孔子学院的初心是让南太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南太,事实上中国与南太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融于生活之中。据了解,孔子学院既向南太平洋大学的注册学生提供学分课程,也向中小学学生及社会人士提供社会班课程。此外,学院还开设了文化体验课,包括剪纸、茶艺、绘画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南太平洋大学是南太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在南太地区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都设有分校区。李旖旎表示:“除苏瓦总部外,南太孔院还开设了斐济劳托卡孔子课堂、瓦努阿图孔子课堂和库克群岛孔子课堂,形成了‘三国四地’的办学格局。随着在线汉语课程的推广,汉语教学已覆盖南太地区的12个国家。十余年来,我们共计开设各类中文课程700余班次,授课约2万余课时,培养学生万余人。”斐济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建交48年以来,中国帮助斐济建造道路、桥梁、码头,带去先进的菌草和水稻种植技术,当地人也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李旖旎说:“在斐济学习中文已经是一种潮流,当前报名参加我们社会班课程人越来越多,经常超出名额上限,教室都坐不下了。”随着中国到斐济旅游的人数增多,当地一些企业也有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今年5月,我们到香格里拉酒店为酒店员工做了40个学时的培训,现在中国客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服务员要求到我们的社会班来学习汉语。”李旖旎开心地说。在斐济一家商店内,一位服务员主动用汉语介绍说,“这些商品是可以在机场退税的”,他说现在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自己在孔子学院上了社会班培训课程。孔子学院的工作也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斐济教育部部长阿塞里·拉德罗德罗8月30日在参观孔子学院时表示,中方的支持和合作将有助于斐济教育体系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中文人才,满足斐济对中文教育的需求。他还希望以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为平台,为斐济国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语言课程,以语言为媒介助力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发展。除了孔子学院,斐济当地还有一所以中文命名的学校。学校大门是典型的中式建筑,匾额上写着“逸仙学校”四个大字。逸仙学校由当地华人社团创办,初衷是为来斐生活的华侨华人子女提供就学机会。目前该校接收所有当地学生。经过多年发展,该校教学质量在斐济位居前列。据介绍,逸仙学校一直都开设有中文课程,并多次组织学生赴华参加“寻根之旅”。所罗门群岛也有一所华文学校,学校校长尤妮斯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这所华文学校有上百年的历史,最初也是为华裔子弟提供华文教育,目前学校一共有300多名学生,是当地办学质量较好的私立学校。尤妮斯说,目前学校华裔学生数量较少,当地和其他国家的学生占了多数,但教授中文的传统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学校的中文教师李艳晖表示,1-9年级都开设有中文课,“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一名11岁的小男孩踊跃地表示愿意用中文做自我介绍,“我叫迈凯伦,生日是11月24日,我是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混血儿。”迈凯伦还非常喜欢中国功夫,和珍妮一样,迈凯伦也非常向往中国,他最想去的中国城市是北京和香港。▲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