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一轮体育中考方案征求社会意见 选考项目取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

  

  ▲女学生参加考试项目800米跑。 深圳晚报资料图

  深圳新闻网2023年10月1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10月9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了《深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并面向社会征集意见。深晚记者了解到,《意见》适用于2026年起参加深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即2023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体育考试由现场统一考试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构成,总分为50分,其中现场统一考试为36分,过程性评价为14分。选考模式调整为1+1+1,即由两类增加到三类,将球类项目单列为一类。现场统一考试将增加200米游泳(不限泳姿)、4分钟跳绳、100米跑、二级蛙跳、10米×4折返跑等选考项目。

  促进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

  据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以下简称“体育考试”)办法,构建与新时代学校体育先行示范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根据深圳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部署,《意见》在合理设定考试项目评分标准,保持难度适中,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锻炼习惯和掌握1~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努力实现体育考试从应试化向兴趣化、从卷分数向强素养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考虑。学生认真参与学校体育课,坚持日常锻炼,就可以取得理想成绩。

  过程性评价纳入体育考试

  据了解,过程性评价内容包含初中三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9分(每学年3分)、体育课(含大课间)参与成绩3分(每学年1分)、体育与健康通识考试成绩2分(八年级第二学期末开卷考试),采取等级赋分制。当年体质测试成绩及格计3分,3年体质测试成绩中如有2年及格且初三年级及格,共计9分,其他情形按照每年实际成绩相加计分。

  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过程性评价是落实国家和广东省的政策要求。把体育课参与纳入过程性评价,旨在通过强化体育课过程管理,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更好落实每天校内外活动1小时的要求,更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而把体育与健康通识考试纳入过程性评价内容,则在于引导学生在日常体育锻炼过程中掌握运动科学常识,提高体育锻炼水平,防止发生运动损伤,增强运动损伤应急救治知识和能力。体育与健康通识考试实行机考和开卷考试,从题库中随机抽题,考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可以重复抽题作答,取得分最高的一次计分,80分以上视为满分。

  根据《意见》,2023年9月升入七年级的学生,2023年的体质测试成绩参与即及格,计3分,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体质测试计0分;体育课和大课间考勤从第二学期开始计算。体育与健康通识考试则不做过渡性安排。

  现场统一考试设置三类选考项目

  据悉,为了促进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从运动习惯、运动项目、运动氛围等多个方面有效推进深圳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稳步提升,新方案将选考项目分为三类,考生须从三类选考项目中各选择一项参加考试。球类项目单列为一类,考试内容按照国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采取结构化设计。每类项目考试评分标准满分按100分计,三类项目考试成绩的平均分计为现场统一考试成绩,按0.36的权重(36分)计入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总成绩。

  其中,一类项目重点发展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水平,锤炼意志品质。在原有项目800米(女)/1000米(男)的基础上,增加200米游泳(不限泳姿)和4分钟跳绳两个选项,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二类项目涵盖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运动素质,设置了100米跑、50米游泳(不限泳姿)、投掷实心球、1分钟跳绳、1分钟踢毽子、二级蛙跳、10米×4折返跑等七个选考项目,取消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重复的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项目。三类项目则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团队性、益趣性和终身性等特点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