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成长 在创新中成才

  原标题:在实践中成长 在创新中成才(主题)——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孙健(副题)太原日报记者 尹哲一次煤矿井下实习的经历、一幕令人震惊的工作场景、一个勇于创新的坚定信念、一项惠及矿工的专利发明……来自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的孙健,凭着实践中的一次次“蜕变”,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创新创业类别的奖学金。想与粉尘“过过招”自2017年进入太原理工大学后,孙健严于律己、刻苦学习,成功保研本校,目前是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的研三学生,研究方向为粉尘治理。之所以会选择粉尘治理,孙健说,还是源于一次煤矿井下实习的经历。“当深入到地下掘进工作面的那一刻,我完全被井下恶劣的工作环境震惊到了。整条巷道飘浮着粉尘,能见度极低,流动的粉尘吹得我眼睛都睁不开。我当时就在想,井下工人长期在这种条件下工作,不但会影响身体健康,患上难以治愈的尘肺病,而且高浓度粉尘还会影响视线,增加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孙健来自山东省济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一直以种地为生,特别是父亲因常年干重活累活,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现已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井下的一线工人作为全家的顶梁柱,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太重要了,所以我决定专注于粉尘治理这个重要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井下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不怕失败终“破局”有了想法,孙健便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与专业老师充分沟通。经过初步论证,形成了设计思路。画好图纸后,孙健找到了一家工厂帮忙代加工。研发的过程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为保证除尘设备的效果和可靠性,孙健在代加工工厂里住了一个多月。“因为井下的断面小,受限于尺寸要求,导致除尘器的一个重要参数‘风量’一直未达到理想数值,除尘量只有七成左右,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孙健并没有气馁,经过一次次实验和改进,不断优化设备内部结构,最终研发出了离心式轮壳同心旋流除尘净化器。这款设备集抽尘、净尘、脱水三效合一,具有体积小、免维护、效率高,脱水好等特点。当听到井下工人的一致好评时,孙健感到无比自豪。竞赛就是“试金石”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在研发除尘设备的同时,孙健并没有放松学业,研究生期间加权成绩名列前茅,还荣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和校级“优秀研究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孙健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他看来,竞赛是很好的“试金石”,与高手同场竞技,可以检验自己的真实水平。令孙健印象深刻的是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于疫情原因,原本半年时间的比赛持续了整整一年,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我和团队成员不断打磨作品,光国赛的PPT就做了不下20个版本,持续的高强度工作和不尽如人意的效果曾令我想过放弃,但在导师和团队成员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并最终获得了国家二等奖和省特等奖。”3年来,孙健在国家级和省级竞赛中拿到的奖项有十几个。孙健说:“纵使粉尘治理行业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我依然会坚持不懈。将来我还将致力于粉尘治理,改善地下空间环境,守护地下一线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来源:太原日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