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亚运背后的“规划资源力”

  

  杭州亚运地图

  

  亚运村媒体村区块

  

  杭州奥体中心亚运场馆群

  杭州日报讯 9月23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隆重开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地区)的12500多名运动健儿齐聚钱塘江畔,上演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2015年9月16日,杭州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主办权,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座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长达8年的2900多个日日夜夜,杭州规划资源部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服务保障亚运会的各项工作,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精准落实在每个环节;同时,融合规划引领、要素保障、创新攻坚等各方面重点工作,市规划资源部门借力亚运会,全面助力提升城市能级、营商环境、生态魅力及民生福祉,助力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规划引领 要素保障

  “硬核”支撑赛事场馆、亚运村选址建设 落实2.39万亩重大项目用地报批

  9月23日晚,奥体中心“花开”钱塘江畔。作为杭州亚运会主会场,“大小莲花”承载了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奥体中心一开始其实并非专门为亚运会建设的场馆,而是早在杭州申办亚运会前就已经启动建设,甚至部分建成了。”已退休的市规划编制中心干部应联行回忆,2006年,杭州在城市总规引领下开始“跨江发展”,规划师们通过分析研究意识到:当时杭州与国内发达城市的体育设施相比较为落后,与承办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要求差距较大,很有必要以前瞻眼光建设一座世界一流的奥体中心。

  规划师以内参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打了报告,并推荐了南岸选址的方案,最终得到了认可。2009年,奥体中心奠基开工;2012年年底,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混凝土部分全面结顶。

  “当时,杭州能够展望的也就是申办全运会或单项国际赛事,没想到奥体中心的前瞻性谋划为后来申办亚运会增加了底气、争取了时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回忆,“这在当时被称为一份规划研究报告推动了一个‘拥江发展’重大项目落地,这个案例也直观体现了规划工作对城市发展的超前引领作用。”

  在杭州全力筹备亚运会期间,规划资源要素保障工作更是进一步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依据赛事承办不同阶段的要求,杭州先后开展了亚运村选址、体育设施专项、场馆及设施专项、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等一系列规划工作。一方面顺应赛事需求,优化全市体育设施布局,推动国际体育名城建设;一方面借力亚运会,加速城市基础设施“民生补短”、重大项目“落子生长”,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品质、营商环境及民生福祉。

  其中,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人员居住生活的亚运村,是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亚运村从选址到建成,充分汲取了北京、广州等多地经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派驻到亚组委工作的规划师傅德仁介绍,此次亚运村的选址建设,吸收了过往亚(奥)运村建设的经验,以“先谋城、后谋村”的思路整体规划,不仅聚焦满足赛时使用需求,更充分发挥市场优势,聚焦释放亚运“红利”,兼顾赛时赛后功能转换,打造一座绿色、生态、低碳、健康的现代化新城,为城市发展赋能。

  “亚运村选址前,钱塘江南岸的城市界面在钱江世纪城核心区往东就基本断掉了,与对岸钱江新城在空间格局上严重失衡。”在市规划院龙彦、朱冬冬等多位规划师看来,亚运村的选址建设,不仅带动了这一区块从城乡接合部到都市样板区的蝶变,助力钱江世纪城从城市CBD(中央商务区)向CAZ(中央活力区)转变,更加速了杭州实施“拥江发展”的进程。

  借亚运“东风”,杭州加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截至目前,城市快速路建成通车总里程超480公里,地铁建成运营里程达到516公里,杭州西站、杭州机场三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机场、高铁等对外客流主枢纽均实现与快速路网、地铁线网直连直达,形成杭州至长三角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市域3个“1小时交通圈”……

  随着亚运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成,许多市民由衷感慨:“杭州用短短几年织起了交通网,城市面貌、城乡共富基础大大提升。”

  而每一个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从选址、报批,到建成后的竣工验收、发证,背后都有一支规划资源“铁军”全力做好要素保障。

  “单拿亚运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来说,自杭州启动筹备亚运会起,全市就投入了‘战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处相关负责人回忆,近几年,杭州通过优化选址“抠”指标、立足自身“垦”指标、借助外力“筹”指标,不遗余力地保障包括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淳安亚运分村、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等在内的一大批亚运项目落地。2019年至今,全市已累计保障各类亚运及配套项目新增用地2.39万亩,尽全力确保所有亚运项目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实现用地规范,经得起检验。

  今年5月,改建提升后的黄龙体育中心、杭州体育馆等场馆相继申领到了不动产“红本本”,实现场馆确权登记。

  “针对亚运项目,我们成立了党员服务专班,开通了绿色通道,只要符合办证条件,随时可到窗口申请办理不动产证。”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体育场馆,满足办证条件的均已办出不动产权证,尤其是在赛后需探索实施市场化运营的场馆,在确权后,将大大推进其赛后高质量利用。

  生态为先 “绿”迎亚运

  实施1600多个山体生态修复项目 让满目青山成为递给世界的名片

  国庆前夕,位于临安青山湖街道青南村的“忱山营地”订单提前爆满。

  “这个露营基地,几年前还是脏乱差的堆料场和矿石加工点。”青南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青南村周边山体地层为品质较高的灰岩,可用于建筑石料和烧制石灰,几十年前由于当地企业和村民大量开采,村庄周边山体“满目疮痍”。

  2020年,以“迎亚运”为契机,杭州在全市域实施1600余个“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项目,力争“让满目青山成为递给世界的名片”。借力此次专项行动,青南村对裸露山体、堆场进行了生态治理,并在治理后成功引进露营基地项目,“鼓”起了村集体的“钱袋子”。

  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统计,通过专项行动,杭州累计完成110多个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废弃矿山面积5000余亩,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30余个,并进一步扩充了耕地、林地及草地面积,清理了大量临时占用土地的项目。

  如今,从西湖双浦到余杭良渚、从临安青山湖到淳安千岛湖……一个个废弃矿山、受创裸露山体坡面重新“披绿”,变身矿坑营地、郊野公园,不仅实现“青山展颜”,还打开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

  在全市“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行动圆满收官之际,去年,杭州下发了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全民健身迎亚运”行动,建设了运河亚运公园、萧山亚运主题公园等一大批兼具健身康体、休闲游憩等功能的公园,持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加大公园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选取了涉及工业污染、湿地保护、农田与生态空间、水资源保护等4个具有不同生态本底特征的区域,进行试点规划编制,进一步探索生态修复规划落地路径和可实施方案。

  “绿”迎亚运,杭州规划资源部门持续发力。

  今年,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在储备地块“生态化、管家式”整体管护新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专项行动,按照“宜绿则绿、应绿尽绿”的原则,将已收储暂不实施供应的储备地块,打造成通透和敞开式绿地;市土地房屋征收中心(市国土整治中心)印发《“迎亚运”房屋拆除施工安全和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专项工作方案》,针对拆房工地进行空气质量提升攻坚、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环境保障“回头看”三大行动。

  眼下,从滨江到萧山,从拱墅到余杭……一个个储备地块、拆房施工工地通过增绿、植绿、护绿等举措,“转身”为一处处令人心旷神怡的都市风景,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圆满举办增“绿”添彩。

  底图赋能 地灾智防

  地理信息“数字赋能” 亚运观赛更便利、场馆安全更“有底”

  “手机点点就能导航逛场馆、游杭州,杭州亚运地图,方便!”亚运会期间,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亚组委绘制的《杭州亚运地图》收获了不少“粉丝”的点赞。

  这套地图包括主办城市篇、协办城市篇,反映了全省56个竞赛场馆的分布和特色。除了易于收藏的纸质地图,还配套推出了AR地图。“每个亚运场馆都有唯一的二维码,打开支付宝扫描,就能跳转到‘智能亚运一站通’,相应场馆的地址、规模、设计特色、举办赛事一目了然。”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方便国际友人获取地图服务、畅游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助力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定制了国际友人获取地图的解决方案。

  “Nice!好用!”支付宝上的“智能亚运一站通”小程序上线以来,注册人数1.08亿,访问量45.9亿,其中配套的杭州英文版地铁线网图,亚运场馆、各大景点的英文版地图及相应的路径规划服务功能,均成了国际友人的“掌中宝”。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杭州市空间智治平台,杭州还创新打造了“地信智服”数字化场景智治,通过数字化应用手段,建立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地图产品的全流程监管体系;利用全市地理信息“底图赋能”,今年入汛以来,杭州结合“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以亚运场馆、赛道和周边区域为重点,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

  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场馆周边地下水监测设施32处,排查全市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隐患点、专业监测点、治理工程18399处,并按照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一馆一清单”要求,明确亚运场馆及周边主要地质风险类型和空间分布情况,编制亚运场馆地质风险提示单,做到“一日一提醒”,为安全亚运保驾护航。

  眼下,亚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就场馆的赛后利用工作完成了相关研究。

  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资深规划专家黄文柳主笔的《关于持续科学引导亚运竞赛场馆赛后利用与管理的建议》已提交市体育局并得到答复,推动形成了《杭州市推进亚运场馆赛后综合利用总体方案》,明确我市范围41个亚运场馆将在赛后按照“应开尽开、公益惠民,数字赋能、便捷高效,政府引导、综合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利用。亚运村也将在属地规资部门助力下,启动赛后功能转换,整体谋划提升为具有“时代特征、江南特色、杭州特点”的省域未来社区样板,并与钱江世纪城、奥体博览城区域复合联动,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

  “如果没有G20杭州峰会,杭州的全球知名度不会得到如此‘裂变式’提升;如果没有亚运会,杭州城市面貌不会迎来如此快速‘脱胎换骨’的转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指出,从国际化形象、到城市管理经验、再到基础设施,亚运会必将为杭州带来一系列影响与印记。

  下一步,杭州将结合“规划编制攻坚年”,做好《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全市各重点专项、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加快构建市域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以高质量规划编制引领城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持续挖掘好、利用好、延续好亚运会为杭州带来的发展“红利”,梳理、锚固“亚运遗产”,助力城市国际化再提升,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