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亚运之光照见文韵之城

  温州网讯  自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以来,不断更新的精彩赛程和奖牌榜,十足吸睛,相关词条强势霸占话题榜。然而,一场盛大赛事,焦点远不止于赛场和奖牌。

  作为杭州亚运会协办城市,温州乘着亚运东风站到了世界的聚光灯下。从朔门古港遗址的“海丝”故事,到五马街上的商业传奇,从松台山下的南戏遗音,到龙舟赛场的塘河底蕴……独特而璀璨的瓯越文化,融入城市肌理、盛会细节之中,深深触动着每一位来到这座城市的人。

  一场盛大赛事,能够打开一座城市的知名度,也能重塑一座城市的新形象。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以商著称的温州,紧抓亚运契机,推动城市品质建设,不断发掘人文资源,擦亮城市文化名片,让世界看见:温州不仅是“商业之城”,也是一座宋韵瓯风贯古今的“文韵之城”。

  崛起的文化地标

  为城市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巴黎的左岸、悉尼的歌剧院、北京的故宫、杭州的西湖……提起一座城市,我们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出与之相关的“文化地标”,这种“记忆符号”,既显示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又凝聚着精神认同。

  从东瓯古国款款而来的温州,留存着不少特色鲜明的文化地标。江心屿承载山水诗的灵秀,玉海楼蕴藏甲东南的书香,墨池公园流传着右军翰墨……它们无不承载着浓墨重彩的瓯越文化记忆。时至今日,随着亚运背景下文旅体融合集结号的吹响,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文化地标”逐渐成为温州的一种“刚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大批全新的文化空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瓯越大地上崛起,如同一个个继往开来的标识——

  在城东的龙湾区,由市民投票得名“小方印”的高新文化广场拔地而起,每年预计为市民输送120余场大型文化盛宴,串联“一核两翼”,打造辐射周边的“浙南时尚演艺中心”;

  城市南部版图上,龙港市在180天内崛起8大新文化场馆。城市中的水塔变身阅读休闲空间,闲置老屋、厂房化身高颜值艺术馆、非遗馆等等,跑出文化场馆建设的“龙港速度”;

  在主城区,鹿城五马街和墨池坊、瓯海梧田老街、龙湾寺前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在“绣花功夫”雕琢下焕发新生,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小坝坊慢生活文创街区等从人迹罕至之地华丽转身为“文旅融合新样板”,备受市民关注的朔门古港遗址公园、新温州美术馆、“大眼睛”儿童艺术剧场等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

  这些全新崛起的精华景观,尽显千年商港宋韵瓯风与现代开放气质交融的独特魅力,见证亚运会背景下温州城市与精神内涵发展的进阶之路。

  我们能够感知,这些文化新空间、新地标正在城市发展中承担起新的作用,开始缔造城市的新记忆,也预示着温州未来发展的走向。

  而这幅城市文化新图景的绘就,基于新时代温州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以及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擘画。

  15分钟文化圈

  为“幸福温州”写下生动注解

  城市文韵,并不依附于冰冷的建筑,而是存在于丰富的公共文化供给里,彰显于城市民众富足的精神生活之中。

  沿着市区环城东路、百里东路、信河街、人民路走上一圈,只需一个多小时。在这片不大的古城区域内,却坐落着十多处书香馥郁的文化空间。“15分钟文化圈”的便利,已成为“幸福温州”的生动注解。

  散落于闹市的134家城市书房,是温州市民每步行15分钟就能遇见的风景。截至今年6月,城市书房累计接待读者1812万人次,年均开展读书沙龙、展览等各类活动2000余场次,极大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多年来,温州城市书房不断迭代升级,建成了“古法造纸”“南戏”等主题化呈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增强版”,还衍生出了可嵌入车站、机场、景区以及下沉到农村的“延伸版”。这些城市书房、百姓书屋,与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一起,将文化的触角延伸至温州城乡各个角落。

  近日,“古典艺术的磐石”展览在温州博物馆展出,罗丹等世界级艺术大师的古典主义匠作亮相,吸引市民蜂拥前往。在家门口欣赏世界殿堂级艺术,不再是一种奢望。

  如留心观察,会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尤其是年轻人,愿意为一场优质的展览买单。看展览、看话剧、听歌剧都不再是艺术从业者的专属,而成为普通群众的日常消遣。

  文润瓯越,惠泽民心。大好风光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推动力。近年来,温州以“加速度”打造民办博物馆之城,各类别具一格的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温州独特的文化印记。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温州借助“活动年”这一重要契机,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高规格、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不仅开阔了温州人民的视野,也进一步提升了城中文化空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也为城中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平台。

  经转译的历史文化密码

  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自信

  “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目标越是远大,越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作为支撑。这份文化自信,源自于温州以千年为标尺的文化厚度。

  瓯居海中,一脉千年。温州,一座有着2215年建城史的传奇东南古城,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南戏故里、永嘉学派的诞生地,还是百工之乡和数学家的摇篮,也是歌舞之乡、书画名城。当代温州人继承下这笔丰厚历史财富的同时,也继承了“不断加强对当前文化的认同和唤醒”的责任。

  今天,我们看到破开千年尘封的朔门古港遗址,重现着宋元时期温州“一片繁华海上头”的盛况;“南戏源头”九山书会,以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时尚年轻化表达方式,将千年南戏传唱下去……历史文化的密码经破译和转化,勾连历史与现实,照见温州过往的荣耀与活力的今朝。

  今年5月,《温州大典·历代古籍编》经部与丛部,作为《温州大典》研究编纂工程的首个重要成果开卷亮相。《温州大典》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省市共建项目,将成为最系统、最全面的温州历史文化典籍集成。温州花十年修一典,修的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

  20年来,接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温州学”研究,结出丰盛果实,形成了数以万计的论文,出版“今、古、人、文”四个方面温州学研究专著700多部。绽放的智慧之花,为温州城市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自信。

  这份文化自信,还在于传统技艺的“回归”。曾在城市中消失殆尽的戏台,重现热闹街市;千年瓯窑薪火复燃,摇身一变瓯越“好礼”;瓯越百家坊、非遗工坊、传统工艺工作站、乡村博物馆等遍布温州城乡,迎来大批年轻体验者……温州并未辜负历史遗赠的丰厚非遗财富,作为全国试点大力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温州市本级非遗保护发展指数已连续六年位居全省首位,古老非遗技艺“见人、见物、见生活”。

  一城文韵,藏在景致里,浸润生活中,更流淌心田间。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温州:亚运之光照见文韵之城

  记者 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