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声澎湃丨“平安指数”巧解“平安建设”难题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是各地“平安建设”的必答题。东营市借势数字化改革,依托市域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创新研发了“平安指数”系统,用“数字平安”新模式,巧解社会治理诸多难题,打造了诸多鲜活生动的治理样本。
9月25日至27日,东营市委政法委、大众报业集团经济导报联合开展“创新社会治理 共筑平安东营”媒体行活动,多家主流央媒、省市媒体共同走进东营,实地探访创新社会治理的东营模式、东营经验。
(“创新社会治理 共筑平安东营”媒体行部分媒体合影)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府前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社区幸福包子铺”项目,从“邻里共治”角度切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打造了“府前好邻居”社区治理品牌,整合治理资源,推动治理协同,助力社区矛盾调解,邻里亲情成为了社会治理的软化剂和稳定器。
(图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府前社区“社区幸福包子铺”)
在东城街道,因辖区内居住区、商贸区、办公区成方连片,居民身份、经济业态、单位性质复杂多样,基层治理要求高、难度大,该街道推行“一网覆盖”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索了以商圈为主的专属网格工作委员会治理新模式。
(图为东城街道沃德商务区沃德中心一角)
在广饶县,大王镇网格中心整合网格、矛调、综治等职能,发挥了社会治理的中枢作用,努力构筑平安建设新格局;广饶县法院推进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工作,依托“平安东营指数”平台,每月定期通报各镇街“万人成讼率”情况,推动将更多的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减少成诉案件数量,收案总量及民商事收案数量连续三年下降。
在东营区,由牛庄镇和牛庄派出所联合发起的“吕乡义警”志愿服务中心以“公安牵头、群众参与、社会协同、自愿无偿”的模式,以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目标,广泛动员牛庄镇广大个体业主、企业职工和热心群众等参与,现已招募志愿者150余名,常态化开展护校安园、普法宣传、民意调查、信息收集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300多次,团队志愿服务总时长2000多小时,实现警民联防、群防群治,形成“一呼百应”“守望相助”的治安防控新格局。
(图为“吕乡义警”张厂介绍所获得的百姓口碑)
河口区打造“河枫细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工作品牌,今年以来,全区上报处置网格事件17.9万余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92件,群众满意率99.8%;河口公安分局围绕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出了维护治安、化解风险、打击犯罪、执法监管、政务服务等举措,统筹调度、一体推进全区“项目警长”工作,牵头组织项目警长深入企业、深入工地、深入一线,细致梳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范围、涉及人数、社情民意、矛盾纠纷等问题。
(河口区打造“河枫细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工作品牌)
垦利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立足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突出党建引领、推进“一体化”闭环运行机制建设,通过搭建信息化办理系统,优化矛盾化解流程,提升矛盾化解实效,构建大调解体系。今年以来,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885件,化解成功率达99%以上。
(图为垦利区兴隆派出所VR反诈体验区)
利津县利津街道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津安联盟”群防防治队伍,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风险隐患排查、宣传防范等工作,化解矛盾纠纷230余起,化解率达98.5%。
东营市委政法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东营市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万余起,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社区层面化解。主流媒体深入“平安建设”的现场,解码做法与探索,发现亮点与经验。
(图为“平安东营指数”平台应用展示)
从乡镇到社区,从街道到城区,东营市的“平安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构建起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市县乡社区相贯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解纷”体系。
着眼于“打击更主动、防范更严密、反应更灵敏、处置更高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要,“平安东营指数”成为一个引擎,实现了问题在前端发现、事件在第一时间解决、事态在第一环节控制,推动各级由“被动保平安”向“主动创平安”转变,实现问题要素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创新社会治理共筑平安东营”,本报记者将沿着媒体行的足迹,为你解开东营“平安中国”建设示范的密码。
来源:山东财经网
澎湃新闻编辑:郑问 实习生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