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高速增长但竞争激烈 储能大需求呼唤新技术
第三季度,我国新型储能市场较上半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据第三方机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国内储能项目中标规模达30.8GWh,环比增长37.0%。
有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储能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锂电池储能部分公司业绩受到冲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重力储能、钠电池储能等其他新兴技术路线虽然目前市占率不高,但技术开发与项目试点进展明显。
需求旺盛 市场继续高速增长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的稳定性推动储能产业成为刚性需求。
政策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夯实稳定物理基础,科学构建源网荷储结构与布局,保证电源结构合理和电网强度,建设充足的灵活调节和稳定控制资源。科学安排储能建设,根据电力系统需求,统筹各类调节资源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形成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的电力调节与稳定控制能力,改善新能源出力特性、优化负荷曲线,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外送。
在市场端,宁德时代9月以来披露了多个储能合作项目。10月25日,宁德时代宣布与中城大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中城大有和宁德时代将达成100亿元级储能项目战略合作。其中“十四五”期间,双方合作规模将不低于3.5GWh。宁德时代还与广东省肇庆市、正泰集团、山东省港口集团等政府与企业签订储能合作协议。
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能源生产和储存收入达15.59亿美元,同比增长40%;特斯拉储能产品装机量同比增长90%,达4.0GWh。
据第三方机构统计,第三季度国内储能项目中标规模为30.8GWh,环比增长37.0%;投标平均报价9月环比基本持平。预计2023年国内新增装机量或达45.1GWh,同比增长184%。
竞争激烈 锂电储能已难赚钱
虽然储能市场增势明显,但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甚至是价格战,部分锂电池储能公司的业绩已受到影响。
截至10月27日,2022年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前10的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中已有5家公司发布了三季报。其中,业务主要倚重于储能的鹏辉能源、派能科技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在第二季度出现营收下滑后,第三季度鹏辉能源营业收入继续环比下滑27.37%,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66.06%。而户储头部企业派能科技第三季度营收环比下滑31.27%,同比降幅进一步加深,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CNESA储能指数9月运行总结显示,今年9月,储能锂电池市场正式进入0.5元/Wh(不含税)时代,下游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下跌,一线厂商和二三线厂商的价格差也在缩小。
另据统计,我国储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达12.9万家,与2022年底相比,增长超63%,企业数量增长迅猛。
一位储能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过剩”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便市场增长很快,但如果产能扩张更快,激烈的竞争依旧会发生。
逆变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比锂电池公司相对较好。如全球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7.92亿元,环比增长10.91%,同比增长78.95%;实现归母净利润28.69亿元,环比增长0.79%,同比增长147.29%。逆变器是锂电储能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
新型储能技术迎来更多机会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相关意见中,就储能技术路线的培育方面提到,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探索常规水电改抽水蓄能和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应用,新建抽水蓄能机组应具备调相功能。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结合应用场景构建储能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综合效率。
由此可见,虽然锂电储能目前占90%以上市场份额,但多样化的储能技术路线是国家下一步的培育方向。
市场方面,上市公司多样化储能布局近日也有新进展。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封顶,标志着中国天楹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重力储能项目步入并网倒计时。在电化学路线上,钠电池储能成为接近产业化的重要新技术之一。日前南网储能发布2.5MW/1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集成设备采购公告,比亚迪于近期的一次会议中表示,150Ah刀片钠电芯已通过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