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军科院江新凤:本届北京香山论坛为众多中小国家提供发声平台

  10月29日至31日,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在京举行。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防务官员,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围绕“共同安全、持久和平”主题展开研讨交流。本届北京香山论坛有何特色?美国官方团参会是否会对中美关系进展起到实质性的助推作用?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新凤。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新凤。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摄新京报:本届北京香山论坛邀请了众多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参与,为他们提供集中发声的机会。你认为在当前国际安全环境下,这一举动有何考量和意义?江新凤:当前,“全球南方”的概念提得比较多。“全球南方”主要体现的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它对整个世界的安全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中国也是其中一个,而且中国对全球的安全和稳定发挥着引领的作用,尤其是提出新的安全理念。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的一大特色,就是为中小国家、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发声的平台。因为这些中小国家、发展中国家平时很少可以参与到国际舞台中来,让他们来对一些地区热点安全问题、全球秩序、大国关系等阐述一下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很有必要。全球的发展依靠所有的国家共同推动,并不是一两个国家就能够解决全球的问题。“全球南方”大致有70多个国家,这是很大的中间性力量,它们对全球的安全稳定发挥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觉得让中小国家、发展中国家参与进来,共同商讨如何来化解分歧、消除矛盾,增加看待地区和全球问题的视角,并可能就某一方面达成共识,这是北京香山论坛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新京报:为什么北京香山论坛愿意邀请更多的中小国家、发展中国家?江新凤: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特色。美国有维持霸权的意图,想要维护自己“一强超霸”的地位,但中国没有霸权思维的传统。中国会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好,全球安全倡议也好,以及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体现了共同合作,创造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局面。我觉得,同更多的中小国家、发展中国家一起来推动经济繁荣、全球安全,跟我们提出的新的安全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新京报:北京香山论坛自2006年举办以来,已经来到了第十届。这些年来,论坛发生了哪些变化?江新凤:我是从第一届一直参加到第十届的。论坛从刚开始只有10多个国家、20多位学者参加的学者层面的对话会议,发展到今年有9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700多人参加的半官方半学者的讨论平台,参会代表数量和层级均创历史新高。这跟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是一个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过程。我们之所以能提供这么大规模、高层级的讨论国际安全问题的平台,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国力在上升,我们的影响力、自信心在提高,我们的大国责任发挥得越来越好,这是举办高级别安全论坛的基础和支撑。新京报:当前,中美关系走向备受关注。据了解,美国也派出了代表参加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你是否认为此次论坛会对缓解甚至改善中美关系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江新凤:本届论坛,我们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发出了邀请,因为论坛是开放式、包容性的多边平台。当然,我们希望美国能够派出高级别官方团,并且有更多的学者来参与,美方确实也接受并派出了一定级别的官方团来参加。以往美国其实也一直在参加,尽管有时候级别不是那么高,而且据我了解,这次美国还跟其他的盟国有协调,如果它不来就失去了一次发声的机会。但是,中美两国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两国首脑之间的会晤会谈,然后引领中美关系企稳发展。我觉得最近也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迹象,我们也期待中美关系能够走出低谷,企稳回升。因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对全球的稳定太重要了。有学者也提到了,如果中美两国发生冲突的话,对世界将是灾难性的。所以,意识到这个问题,使中美关系能够回到理性健康的发展正轨,这是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应该思考的问题。新京报:作为长期关注日本问题的专家,你认为中美关系如何影响中日关系?你怎么判断目前中日关系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江新凤:看待中日关系,要观察中美关系,我觉得这是很有关联的一个问题,因为毕竟美日是同盟关系。中美之间博弈竞争关系的加剧,对中日关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去年12月份,日本出台的包括国家安全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国家防卫力量发展计划在内的三份安保文件,在对华政策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其中,日本把中国作为迄今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这种定位在日本以前的官方文件里头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我觉得这种定位跟美国对中国的定位是有关联的,因为去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就把中国定位为既有能力又有意图的唯一一个竞争对手,所以这个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中日关系确实又进入了一个困境。日本在选边站队、南海问题、台海问题上,都表现出了积极配合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姿态。那么中日关系要怎么才能搞好呢?我觉得中美关系的企稳非常重要。当然,也需要日本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这方面日本媒体发挥了不好的作用。日本应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渲染中国的威胁,尤其是中国的军事威胁,这对中日关系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通过共同努力,使中日关系回归到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健康、稳定的轨道上来。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编辑 陈静 校对 卢茜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