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带孩子去测智商,因为人的大脑可塑性高,受到后天的影响很大
瓜妈说:
前段时间和大家分享了一个讲比尔盖茨的纪录片,详见:这个内向古怪的孩子成为世界首富,他最感激妈妈给了他温暖的童年底色!有妈妈留言问:智商怎么测?几岁可以测智商?
这让我想起之前身边有不少朋友讨论:要不要带孩子去做智商检测?
比如有个妈妈和我说,儿子去上篮球课,其他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小孩都能专心听老师讲,学得又很快,只有自己的孩子反应迟钝,站在那发傻半天……她心里就很疑惑,自己的娃智商是不是有问题?要不要带他去检查下。
还有个妈妈说,就是有点好奇啊,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智商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通过专业的测试提前了解下,不好吗?
孩子聪不聪明是每个父母都很关心的事情,但有没有必要去做智商检测?如果去的话去哪里测,费用是多少?通过测智商来判断一个孩子“聪不聪明”靠谱吗?相信很多爸妈心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疑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情。
1
智商测验的初衷是什么
它都测些啥内容?
和我们大部分人理解的,智商测试是为了看一个人有多聪明不同,其实一开始,它的初衷只是为了筛选“智力有缺陷”的儿童。
智商,也就是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测试,得出一个人的测验成绩和同年龄人成绩相比的一个指数,从而衡量一个人在其年龄段的智力发展水平。
发明世界上第一张智力测试量表,并且最终导致智商(IQ)这一概念诞生的,是一位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
Alfred Binet
当时法国为了推广义务教育,急需一种能区分普通儿童和缺陷儿童的检测工具。在这种需求下,比奈于1905年首创了智商测试,受试的孩子除了需要填写量表,也要一一与他面试,他希望通过这个流程,把缺陷儿童和一般儿童区分开来,并给予缺陷儿童更适合他们的教育以及更多的关注。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的学校入学、公司招聘、移民甄别和军队征兵,都急需一套高效的方法来排除智力有缺陷的人,于是美国人接过改进智力测试的接力棒,智力测试不断进化。
到目前为止,比较常见的智商测试有:韦克斯勒(成人、儿童)智商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商量表、伍德考克-约翰逊认知能力测验和考夫曼儿童智商测验。
那么这些测验究竟测试哪些内容呢?我们以韦克斯勒(简称韦氏)智商测验为例,来了解一下。
它经过几个版本的更新升级,第一版出现在1949年,最新版本是2014年秋天发布的第五版,是目前常用的儿童智商测量工具,经常被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学校和专业中心。
韦氏儿童版测试对象是6到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测试内容包括:
第一块:Verbal comprehension(语言能力,反映了孩子的口头推理能力,这个方面与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密切相关)
第二块:perceptual reasoning(空间思维能力,考察孩子理解视觉细节和关系的能力,解决谜题和建立几何设计。)
第三块: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反映保留和操纵所听到或看到的信息的能力。)
第四块:processing speed (处理速度,反映孩子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可能这样说大家对对测试内容还不是很清晰,我找到了一些韦氏测试具体参考题型,不难看出,它的测试包括对孩子注意力、形状认知、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涉及观察力
涉及观察力、对形状的认知、推理能力
涉及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
2
要不要带孩子去测智商?
一个人的智商会不会变?
目前,做智商检测可以去医院(儿童保健科、精神卫生科、心理门诊,具体可咨询当地医院)或专业机构,以及在网上自行检测(有免费无版权的、付费有版权的等)。由于智商测试的材料和人员都必须非常专业,需要经过特殊培训才能适用。所以,一般来说,去专业机构、医院测试会比在网上测试准确率更高。而在网上测试中,付费的又比免费的更准确。
虽然在美国、欧洲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里,智商测试虽然不是必须,但也很常见。但需要注意的是,学龄前儿童(5岁以前)的智商测试往往可信度不高,波动较大,因此给学龄前儿童进行智商测试并没有什么意义。
而且大量研究表明,智商是会变的,不论是人群的智商(每一代人来比较),还是个人的智商(自己和自己比),都是一个变化的值。
著名的弗林效应就指出,对于同一套智力测试题,几乎每一代人的成绩都比前一代人要好。弗林研究了数十个国家的智商测试数据,发现每年分数会增加0.3分,也就是每10年增加3分。后续多年的研究证实,全球范围内都存在智商提升的趋势。
弗林效应可能与儿童时期营养的改善、教育的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感叹“现在的小孩太聪明了”,这可能就是我们对“弗林效应”最直接的感受了。
另外有大量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智商也是会随着年龄变化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智商的影响尤其显著。
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 Richard Nisbett 认为,青少年时期智商的波动较大,而进入成年以后就开始稳定下来。2012年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跟踪了33个12到16岁的青少年4年,在这4年里研究人员进行了若干次智商测试。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智商波动很大,31%的孩子智商显著增加,而这些波动和他们脑部变化有关。
他提到照顾者可以用许多生理和心理策略来扩大孩子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智商,比如阅读、和他们交谈,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包容等。
所以,5岁前测智商没有什么意义,5岁后可以测,但也并不是一测定终生的。因为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人的大脑可塑性高,受到后天的影响很大,这段时期测得的智商并不能视为孩子的终身标签。
3
智商并不等于智力
提高孩子智商有哪些方法?
我们想早早地知道孩子的智商指数,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把智商和智力等同起来了,认为智商分数高的,智力一定高。
其实,一个人的智力是一个更广义的、综合的范畴,而智商相对来说,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这也很好理解,除了智商,还有情商),智商测试通过数字、图像等,只能度量我们智力范围内一部分可量化的能力;而智力包括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创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智商测试”的题型我们也能看出,大多偏向测试数理能力,对于文科、艺术方面的能力测试几乎是空白的。一个艺术天才,他的创造力显然高于常人,但智商得分可能并不高,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说一个音乐天才或绘画高手智力不好吧。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宝宝的智商呢?
1,和宝宝多聊天。
研究表明,儿童在婴儿时期听到的单词数量与他的语言智商之间存在相关性,我们和他说得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就越丰富。之前我写过一篇“和你的孩子交谈吧”的TED演讲,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意义,比任何昂贵的早教班都更加深远(详见:这个TED演讲很惊人:娃三岁时的这个能力,能预测到他未来的成就和财富)。
2,多阅读。
一起亲子阅读可以帮助你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系,也可以帮助他学习。这里分享一个小方法,对于孩子喜欢的书,我们可以重复阅读。因为重复,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当宝宝能预测下一页的内容时,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
3,和宝宝玩益智类玩具、做益智类游戏题。
智商更多测试的是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数学、空间、运算、逻辑推理等能力。而这些,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其实也很好理解,智商测试无非就是那些题目,多玩相关的游戏,多做题,多训练,分数自然会提高。
益智类游戏书
我们之前团的逻辑狗,以及相关的这类书都可以: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数数、形状和颜色、词汇、逻辑思考、比较、概念等能力。
4、给孩子独处的时间。
很多妈妈可能觉得,只要孩子醒着,我们需要全天候地娱乐孩子,刺激孩子,但其实这会让孩子精疲力竭,孩子需要一些休息时间来娱乐自己、玩玩具或爬行,这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注意力,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5、给孩子拥抱!
一旦孩子知道我们会以一种充满爱和可靠的方式满足他的需要,他就会有动力自己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所以在宝宝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抱着他,和他做大量的眼神交流。因为“促使孩子们学会交谈的方法是让他们想和其他人交流。”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想给妈妈看一朵花,或者把星星指给奶奶看,他们想要建立一种纽带,而我们需要及时和他们互动和回应。
瓜妈最后说:
生活中,也会有身边的朋友夸瓜瓜聪明,智商高,开玩笑说要不要去测测?但我没有想过去给瓜瓜测智商,因为我知道,他看起来的“聪明”,背后藏着的都是我和瓜爸培养他的“笨功夫”:多阅读、多陪伴、注重他逻辑思维的培养……
智商测试并不能反映智力发育水平,测试的结果反而容易让我们给孩子“贴标签”,想想如果测试出来的分数高,我们会不会放松对孩子的培养,或者孩子某一方面表现地没那么好,我们就会很失望,觉得是他不够努力?对孩子地要求变得特别高。
如果测试出来的分数低,是不是会给我们自己和孩子造成心理负担?0—18岁是孩子成长关键期,最容易受到心理暗示。而消极的暗示会让孩子自卑,会给孩子造成终身影响。
所以,与其陷入两难的境地,不如抓住最佳时期,好好提高孩子的智商。
人是多元智能体,智力和大脑都是极其复杂和神秘的事情,我不会去预测瓜瓜的智商,我更相信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未来。
妈妈们也来说说,有没有想过带娃去测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