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了讲好一节优质课,让学生陪练一周,职称评审能不能取消?

  我曾经是中学教师,如果有上级领导听课,往往是提前两天或者是三天告诉老师,老师就开始忙乎开了。

  

  我记得当时教育局的主管业务的局长下来听课,校长提前三天就对我说:你准备一下,要听你一节语文课,这次不仅局长要来,还带来一大帮子教研室的领导,你一定要为咱学校争脸。

  于是,那几天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讲的课文是陆定一写的《老山界》,这篇课文不好讲,为此我准备了几套方案,在班上模拟了好几节课,讲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不理想。

  后来,我翻到了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讲课实录,顿时启发了灵感,对呀,如今提倡老师少讲,学生多讲,我索性把这一节课交给学生吧。

  我就让学生突击熟读《老山界》,然后再合上本子讲出来。

  领导来听课那天,我胸有成竹,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老山界”三个字,然后讲了作者简介,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

  

  开讲了,我让3个学生站起来复读课文,然后我来点评,就这样一节课讲完了,我讲得很少,学生讲得很多。

  万万想不到,我这节课听课者给了很高的评价,说我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者,让学校老师们都向我学习,为此,我还破格被评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

  可是我心里知道,为了这一节课,浪费了全班学生3天的时间。

  如今教师评定职称,需要有优质课,但凡上优质课的老师,他们做得比我有过之无不及。

  

  我们学校有个李老师,该评中学高级教师了,其他条件都够,就是缺一节优质课。

  为了上好这一节优质课,李老师精心准备,一遍一遍领着学生来“磨课”,每个学生课文都会背了,他还在“磨”,全班60多个学生整整陪练了一周。

  李老师为了准备评审职称的材料,一个月都不好好上课。

  这种现象很正常,每一位老师在利益面前都会不自觉地牺牲学生的利益,这是人的本能。

  老师不是教书育人,而是想着怎么获得各种荣誉,怎么尽快评上职称。

  这让我想起了钱理群教授说的那句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今教师职称评定出现的问题太多了。

  

  第一,评职称变成了一种权力和利益。

  不管是高级教师,还是初级教师,评职称应该是一种荣誉,但现在呢,基本变成了权力和利益。

  评审者掌握了权力,被评审者就要花钱来摆平,达到评上职称的目的。有的老师为评个职称花几万元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评上职称以后,工资可以比别人高许多,而且终生享受,送点礼不算什么,这叫“吃小亏占大便宜”。

  这就导致为了利益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更重要的是把老师们弄得个个心神不安,无心教学。

  

  第二、学校管理层高级职称多,一线老师反而少。

  熟悉学校情况的都知道,学校里有个怪现象,领导层基本上都是高级职称,但是领导几乎都不上课。

  还有个奇怪现象是,但凡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都想办法脱离一线教学,或者上教务处、或者上政教处,因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了,职称到顶了,没有努力工作的动力了。

  

  第三、如果取消了职称评定,大家都不认真教书了吗?

  实际上可以扳指头算算,学校里高级职称的老师是很少的,那么多老师兢兢业业教学,有几个评上了高级?

  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不是不可以借鉴。

  比如日本、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没有教师职称,人家的老师还是照样认真教书,教育依然很发达。

  所以我们的教师职称评定,评出来的矛盾重重,负能量多多,有人说现在教师没有以前爱岗敬业了,都是职称惹的祸。

  

  我国科学院院士有个叫沈岩的近日建议取消职称评定,院士认为职称本身也不错,设置的初衷也是好的,但现在职称评审出现的问题太多了。

  院士都感觉到职称的问题了,可见职称真的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我倒是觉得,教师职称要么取消,真要继续,就用考试的方式,凭真本事竞争,医生、律师、经济师、会计师都能够考试,教师评职称为什么不能考试?像高考那样,人人凭本事竞争,公正公平,容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你认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