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读博8年延毕送外卖!博士毕业有多难
先看一则数据,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博士延毕率持续飙升,2017年我国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165296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56451人,未正常毕业率为65.85%,而全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平均学习年限为4.3年。
“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按期毕业的博士”并非空穴来风,如今博士毕业越来越难,博士延毕成为常态,而不延毕反而不正常,难道博士毕业真的那么难吗?先看一则最近的案例。
案例:近日,“浙江大学博士生读博8年未毕业,选择送外卖维持生计”的新闻登上了热搜,再次引起了大家对“博士延毕”话题的讨论。案例的主人公孟某某是浙江大学2014级控制学院博士生,求是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G20峰会优秀志愿者、浙江大学十佳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浙江大学优秀党员、浙江大学党员重诺典范、控制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得浙江大学光华奖学金、社会工作和社会时间奖学金、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研究生、蝉联四届控制学院中控奖学金。多种荣誉加身,妥妥的学霸一枚,最终却延毕以送外卖为生。
与之相呼应的是,2022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中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关注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现象。他指出“毕业生延期现象普遍,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直博生平均在读5.5年,已超过规定年限,延期的博士生超过半数”。
截至今日,浙江大学博士生读博8年未毕业,选择送外卖维持生计这一话题在知乎热榜已有超过600万的浏览量,读者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有的人认为:无论是送外卖还是坐办公室职位没有高低,都是为了生存赚钱不寒碜;博士延毕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个月靠国家1500块钱的补助很难维持生活,更何况还要支撑起一个家,不去兼职挣钱难道等着喝西北风啊;浙大博士8年不能毕业是何等的无奈,不得已在读博期间去送外卖挣钱又是何等的无奈。
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营销手段,炒作做网红,直播带货;这学生自身定位有问题,读博是来搞科研出成果的,这是大前提,其他的事情都要让步,可能在虚度光阴啊;过度的追逐荣誉,为一堆虚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没有取得实际的科研成果;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送外卖丢了浙大的脸,也不在于读博是否有用,更不在于是否结婚生子,而是其内心存有深重的怨气。
细思极恐之后我们不禁会问:博士毕业怎么就那么难呢?
导致博士延毕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无碍乎两个方面:一是博士自身的因素(内因);二是外在环境的因素(外因)。
一、博士自身的因素(内因)
1. 科研能力不足。读博是一项工作,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这项工作,只是一部分人较为适宜的选择,并非是所有人都适宜的结果。攻读博士是你花费至少4年的时间去做科研,甚至是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需要你具备充足的科研能力去做出创新性成果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才能顺利毕业。科研能力的主要表现方式则是论文,你是否具有论文写作的能力,是否可以做出有价值的、重要的、有意义的、创新性的研究,这就是学校以发表几篇CSSCI/SSCI/CSCD/SCI等论文为硬性要求,发表愈加内卷,难度越来越大,很大一部分博士正是由于科研能力不足而无法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导致延毕。
2. 学业专注度不够。读博是一项艰难的以及系统性的工作,与普通工作相比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你对学业高度专注,否则是你很难做出有价值的研究的。在读博的过程中有的人一心专注于科研,专注于阅读和写作,在这个专注力持续投入中迟早是会做出一些成绩的;有的人在读博过程中心中只有吃喝玩乐,有时间就做做科研,可以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投入状态是很难做出成绩的。
3. 没有调适好科研和生活的关系。读博需要调适好科研和生活的关系,在读博过程中有的人要么过度关注生活,而导致科研时间不足导致延毕;有的人过度关注科研,而导致读书读傻了,甚至是抑郁走向极端,这也会导致延毕。尤其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已经结婚生子,生活和科研合适的“度”是很难把握的,家庭的责任使得其需要有更多的精力去偏向生活,进而可能导致科研时间不足而延毕。
4. 没有调适好横向课题和论文的关系。能否毕业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你发表了几篇论文而不是你做了几项横向课题,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做横向课题和写论文的时间。正如故事中的主人公所说,“由于自己参加了很多横向课题,在横向课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使得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写作”。因此论文才是王道,不以写论文和发论文为主要目标的读博都是偏航的。
5. 没有调适好学生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关系。故事中的主人公在读博期间还兼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G20峰会志愿者、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等,同时还参加多项活动,这种学生工作花费了很多时间,哪有精力再去搞科研啊。读博是一场苦行僧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需要你专心致志,而不是像本科生一样参加那么多的学生工作,这对你学术简历来说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博士考察的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你实践活动参加了多少。
二、外在环境的因素(外因)
1. 导师的放任或压榨。我们常说导师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放养型”,这种导师往往是对学生放任不管,导师在博士的科研过程中本应该充当着领路人、指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但是现在国内的很多导师要么是佛系、要么是忙的没时间而导致招而不教、为师而不教,“放养型”导师+“放纵型”学生=大概率延毕;二是“严厉型”,这种导师往往会走向压榨的极端,导师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让学生干杂活,报账、取快递、接孩子上下学、洗衣服等,学生简直是导师的奴隶。有的导师为了挣钱接很多横向课题,而把课题的任务都交给学生,想让马儿跑,又不给吃草,占据了学生很多的时间;有的导师在论文上没指导,而占据学生一作;有的导师为了让学生做课题而故意拖延学生不让毕业。
2. 博士毕业管理方式的不合理。一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甚至不同课题的研究周期存在巨大差异,这种一刀切对于一些学科或者专业或者课题较难的博士是很不友好的,较短的年限很难做出好的研究。二是课题难度大,博士生的科研工作不仅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更是在某一研究领域拓荒,这类有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本身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尤其是一些实验周期长、难度大的原创性课题,这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的,四年时间根本就不后,这种导致了延毕。
结语:
读博的过程是艰难的,延毕的因素很多也是不可控的,因此即便没办法如期毕业,甚至是没办法毕业,也都不是世界末日,这只是人生种的一部小插曲,没有必要耿耿于怀。重要的是学会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沉淀方法和提升自我能力,能够将其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比如送外卖。
附录:
关于“高学历送外卖”的相关话题可以阅读笔者在投必得分享的往期推文深挖: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研究生选择送外卖,根据最近的美团外卖骑手生活报告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外卖小哥人数接近700万,高中以上学历占比为56%,15%拥有大学(含大专)及以上文凭,而硕士及以上学历则占比为1%,也就是有7万硕士在送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