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才教育集团董事长杨英:从打工妹到传奇女企业家
1995-2020
厦门英才学校
25周年校庆
厦门英才学校全景图
●当我有钱后,我就想办学校——虽然我没有办法再读书了,但是,我可以看着学校长大。
●我虽然没有学历,但是我有一个优点,25年来,我放手给校长去做事。办学要有肚量、格局和包容,知识分子是能为知己者死。
●如果孩子不如我,你留钱给他有何用?如果孩子超越我,留钱又有何用?生他养他,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自信担当责任使命,否则,金山银山也会败光。
●我又不是百元钞票,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
杨英(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本版文/记者佘峥)厦门英才学校昨天在25周年校庆大会上宣布,成立新英才教育集团,未来要在全国各地开办30所学校。
厦门新英才教育集团董事长杨英还宣布:今后新英才教育集团办校获得的利润,不会“拿回家里”。
本报今天带您走近这所“明星学校”和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企业家。
英才学校
25年培养
2万名学生
1994年,民营企业家杨英筹办厦门英才学校,占地200亩,位于杏林。1995年9月,学校开办,它是一所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厦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
从现在看,在福建省民办中小学校中,厦门英才学校已经是笑傲江湖,当初同期创办的民办学校,绝大部分都偃旗息鼓,厦门英才学校则从开办时的400多名学生,扩大到现在的4000名在校生。校方说,25年来已培养2万多名学生。
不仅如此,2008年,厦门英才学校还到北京办学,北京新英才学校目前发展喜人。
20年前,当时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的戚业国跟着导师来到英才,现已是博士生导师的他被问及英才办学成功的原因时说, “老板大气是关键”。这位“阅校无数”的教授说,中国很多民办校夭折的原因是:执行团队和老板闹翻了。他认为,英才的成功首先在于杨英的放手,眼光看得远,不追求短期利益。戚业国说,她的“忍”比大家预估时间要长。
戚业国还认为,25年来,英才学校始终“登高望远”,也是常青的一个关键。他说,英才学校做了一大批在全国领先的教育实践,例如寄宿制社区化管理,初中研究性学习,小学课程体系优化,德育课程。
不过,杨英昨天说,她觉得办学的关键是三个第一,校长、团队、老师都要做“第一”。
她还说,我小学都没有毕业,只会写“1”,不会写“2”,我始终认为,要做就做最好。
目标
要办眼前名校
更要办百年名校
5年前,英才学校20年校庆时,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戚业国昨天回忆说,他当时问杨英和她的先生兰春一个问题:你们是要办眼前名校,还是百年的学校,定位不同,管理策略也不同。
戚业国说,他们没有马上表态,只是表示,“我们回去想一想。”过了一段时间,杨英告诉戚业国,“我们打算办百年学校。”因此,5年前,英才学校提出“培养时代精英,奠定百年名校”发展战略。
昨天,杨英在校庆大会上宣布,厦门英才学校和北京新英才学校要作为非营利学校。
最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允许设立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最大不同在于:营利性民办校,举办者是可以按照规定分红,但是,非营利性就不一样。
昨天,杨英宣布成立新英才教育集团,未来20年要在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以及二类城市开办30所学校。
据介绍,具体步骤要这样实施:最近3年要进军广东省,办2所普通高中,最近5年还要再办4所学校,最近10到20年,至少还要办20所。
杨英说,我们始终要围绕两个追问办学——学校提供教育是不是物有所值,如果我是家长,愿不愿意选择这所学校。
厦门英才学校老师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把爱献给学生。
厦门英才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厦门英才学校昨天在25周年校庆大会上宣布,成立新英才教育集团,未来要在全国各地开办30所学校。
厦门新英才教育集团董事长杨英还宣布,今后新英才教育集团学校获得的利润,50%用于奖励教师,50%用于教育发展金,“我一分钱都不会拿回家里”。
此前,杨英创办了三所学校——厦门英才学校、厦门国际学校和北京新英才学校。
38年前,19岁的杨英从故乡平和农村来到厦门,发誓要在新成立的厦门经济特区改变自己的现状——她的童年和少年过得很艰辛,她是家里五个孩子的老大,放牛种地时,还要背着弟弟。
不过,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的她,最初在厦门找到的工作是月薪22元的保姆。但是,就像很多励志剧本一样,这位打工妹在厦门实现人生大改变,到厦门不到十年,她成为腰缠万贯的企业家,还把企业办到北京,拥有厦门、北京的几家房地产公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位小学肄业生投资生物医药公司,去年,这家公司上市了。
1995年,杨英用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办了厦门英才学校,之后还办了厦门国际学校和北京新英才学校。昨天的校庆大会上,她告诉老师们,因为办英才学校,她认识了拥有清华建筑硕士学历的丈夫,她认为这是办教育的福报。
昨天,这位传奇人物接受本报专访,回答学历、“逆行”办学等敏感问题。
谈学历
我不介意别人说我
只读了小学却办学
问:25年来,说到您,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开头:她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却办了学校。您介意这种介绍吗?
杨英:完全不介意。我自己就是这样介绍自己: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厦大一位老师家里当保姆,第二份工作是开屠宰场。这有什么不好意思?我是靠自己劳动获得22元。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总不能编造我去厦大读书吧。
问:很多人到现在还想不明白,为什么您会想办学校?之前的很多报道说,这是因为您小学四年级就辍学,您对学校始终保有一种向往。
杨英:我的父母是农民,忙于生计,我是老大,要背着小弟弟上学,弟弟一哭,我就得带着他走出教室。我对学校一直有一种向往,所以,当我有钱后,我就想办学校——虽然我没有办法再读书了,但是,我可以看着学校长大。
我也是为了自己孩子办学校,当时我忙于生意,孩子无人照顾,我身边也有不少人是这样,所以我就想能有一所学校,它不仅能提供好的教育,还能管孩子的吃、住,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我也看到商机,这是事实。
问:您一直对学校有向往,但是,学校似乎也给您留下阴影。之前有报道说,有一次您考试考了95分,但老师觉得这不可能,觉得您是“偷”来的,这句话伤透了您的心。
杨英:我的脑海里的确有这段沉重的记忆。办学校后,我跟老师反复说的一点是:老师的一言一行会使孩子受益终身,也会毁了孩子一生。因此,师德是很关键的,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是最重要的。
谈创业
学校曾亏损五千多万
我也从未想过放弃
问:现在回过头看,您还是轻估了办学艰巨。你们老师回忆说,最开始时,要上街甚至下乡做招生宣传,第一年开学,宿舍还没有完工,学校租下集美宾馆给学生住宿,住了一个多月;为了找校长,要几顾茅庐……
杨英:是的,比预估难。英才学校最初采取储备金收费制度,即入学时交一笔教育资金,等到毕业时退回基金本金。但是,由于银行存款利息多次的下调和成本费用的增加,刚开始的几年,学校一下子亏损五千两百多万元,几年来办企业赢利所得几乎都用在办学上,其中有几年,我每夜必须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
问:您有想放弃办学吗?
杨英:没有,从未想过放弃,人生哪能没有困难?那时我没有买汽车,我住在贫穷的家里,但是,我从来没有拖欠教师的工资,我还在前埔一带买了80套房,奖励在英才学校服务年限达到十年的老师。
我之所以为老师们创造最好的条件,一方面,是大家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来这里教书很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使大家都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我一直认为,只有老师把学校都当作自己的家了,老师才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关怀他们,去爱他们!
我每次到学校来,都会跟老师说:“老师们,拜托你们了!爱学生就像爱你们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我对你们唯一也是最重要的恳求和嘱托!”
谈教育
要有人提供“大锅菜”
有人提供“小炒”
问:您今天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各地办30所学校,有人称之为“逆行”——在国家规范民办教育背景下,这出乎很多人意料。
杨英:国家规范民办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民办教育,这其实是一个机会——大家规规矩矩办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人进入不了市场。
我始终认为,教育要有人提供“大锅菜”,有人提供“小炒”,民办教育能满足某个群体需求——现在90后家长开始大量“上岗”,不少人“只会生不会教”,只要我们能提供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这些人很需要。
其实扩大办学规模,我筹划了很久。如果只有一所学校,那么很容易陷入安逸状态,如果教育集团有十几所甚至几十所学校,学校之间会有交流,有竞争,有利于教育生态。
问:钱从哪里来?
杨英:这些年,我在其他行业投资有了一些沉淀下来的资金,我们计划投入教育。
当然, 30所学校不是同时开办,而是成熟一所再办一所,我们先从普通高中办起,从珠三角开始,接着到长三角、渤海湾……
问:您决定投资教育,是为了赚钱?
杨英:不是的,我刚才已经说了,新英才教育集团办校获得的利润,我一分钱都不拿回家。其实,厦门英才学校办学25年,我们把学费全部用于学校办学和建设,到现在,学校还“欠”了集团五亿多。
我很快60岁了,我已经写好遗嘱,有的要献给社会,我也实事求是,还有一些要留给四个孩子和亲戚朋友,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我的孩子不能参与教育集团的分红。
问:不是为了赚钱?办学校是为了什么?
杨英:25年前办英才学校时,我们要上街去发传单,我就跟他们说,总有一天,我们学校要让人“求”——一所学校办好了,大家都想到学校来,你不用去“求爷爷告奶奶”,这是你从事很多行业无法获得的洒脱。
更重要的是,教育培养的是人不是产品,你的责任担当更大,你也会有成就感——英才成立25年来,培养两万多名学生,如果我们有30所学校,每年就有上万人走出校门,当然不能避免有个别“次品”,但是,90%以上的毕业生,对国家、对家庭都有担当,加入建设国家、为自己家庭谋幸福的队伍中,那种成就感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我还认为,学校是最单纯的地方。每次我到学校看学生的演出,我都会激动得掉眼泪,这是看到可爱天真的孩子流下的幸福的眼泪,办了教育,你的心里会很安静,不会浮躁,这是从事房地产等无法体会到的心情。
我承认,刚开始办学时,我还没有这样的认识,那时只是想让我的孩子有书读,帮和我有相同困难的同行解决孩子读书和照顾问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时我会想,等到我80岁时,到学校走一走,那该有多美。
谈传承
子女不会参与集团分红
我给他们的是责任担当
问: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商人有这种情怀,很多人以为您办学校赚了不少钱,您有时候会不会有委屈?
杨英:只要你到英才学校走走,就会明白我们在学校投入,最近建了艺术楼,还租了近360套房子给老师住。
不过,我又不是百元钞票,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要怎么看,我也没有办法。我相信每个人到人世间都有使命,办学校或许就是我应该担负的使命。
其实,人的资产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玩数字而已,你吃的、用的都很有限。我不穿名牌,我穿的衣服,是自己买布料来做的,一件最多也就两千多元,我几乎不出去吃饭。
如果孩子不如我,你留钱给他有何用;如果孩子超越我,留钱又有何用。再说,生他养他,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自信担当责任使命;否则,金山银山给他,也会败光。如果孩子有能力,不用给他钱,给他平台,就做得很好。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参与教育集团分红的一个原因。
我投资教育,也是想让孩子知道,我们家的财产,你是拿不走,也不能卖——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我告诉孩子,我既然办教育,给你的不是金钱,而是责任和担当,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你可以参与管理,如果你没有,由职业团队去管。
问:英才学校今天庆祝25岁生日,很多和英才学校同期创办的私立学校,要么早已消失,要么萎缩了。现在往回看,您觉得有什么经验可借鉴?
杨英:我的经验是办学就是不能急功近利想赚钱。办教育和其他行业不一样,你越不想赚钱,越能办好这所学校,慢慢来,就能办得好;越是急功近利——这所学校投10个亿,我想十年八年收回,那么,肯定倒得很快。因为办学校不是那么简单,站在学校文化角度看,老师对你认可,社会相信你,都有一个过程。
第二个经验是,我不能外行管内行,我这个董事长虽然没有学历,但是,我有一个优点,25年来,我放手给校长去做事。
办学要有肚量、格局和包容,知识分子是能为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