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反对课程改革内容过度洋化

  “课程创新必须把握国家课程的实质” 明确反对学前教育中的双语教学热

  本报记者报道 本市正在实行的高中新课改,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设课程。但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在“2008年高中课改校长论坛”上明确表态,反对课程改革中的内容洋化倾向。

  -中学洋教材挤占正常教学时间

  目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革命。原来只能由国家统一设置的课程内容,如今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一些课程,但罗洁认为一些学校把这个自由“过度使用了”。部分中学大量地引进外国课程,其中包括历史、地理等重要科目。据介绍,这些外国课程不仅挤占了正常的教学计划,课堂讲授也偏离了“轨道”。尤其在一些中外合作课程中,大比例增加学生学习“合作国”的历史、地理的课时,相应的,学习本国历史、地理的课时被大量压缩。

  据悉,部分选择中外合作课程的学校,学生不仅在国内能享受优质教育,同时能获得两国高中毕业文凭,这种一学年收费高达9万元的课程,将来是以培养学生出国为主要目的。

  -过度外语教学干扰母语学习

  调查数据显示,双语幼儿园已经成为幼儿园招生的金字招牌。这个金字招牌不光是能吸引家长,而且还成为高收费的合理解释。据一些与会教师反映,外语教学目前已经严重地干扰了汉语的教学。中关村地区一所小学语文老师表示,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严重地干扰了小学的语文教学,学生总是把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搞混。

  -市教委反对课改内容洋化倾向

  对于部分学校存在的课程内容的洋化倾向,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在“2008年高中课改校长论坛”上表示反对,“可能对教育的理解不一样,但校长对课程的创新是必须把握国家课程的实质,必须有民族意识。”对于学前教育中疯狂刮起的双语教学热潮,罗洁明确表示反对,“14岁之前是学习母语的最佳年龄。不能让外国语干扰母语学习。”

  反方说法

  传统文化不会被外语“淹没”

  本报记者报道 自2001年起,英语课“前伸”至幼儿园,“双语教学”成为绝大部分民办幼儿园的“金字招牌”,也成为不少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的选择。然而,早期的英语教育是否会对小学的语文教学构成影响?学习内容的“洋化”是否会“淹没”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此,记者采访了太阳蓝天启航双语幼儿园。

  太阳蓝天启航双语幼儿园园长逯欣心告诉记者,在这所幼儿园里,从2岁至3岁的小班到5岁至6岁的大班每天都有外教英语课,根据各年龄段孩子接受力的不同,课时在15分钟到半小时不等。逯欣心说,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正处于记忆力强的阶段,非常适合语言学习,而“对于孩子来说,花和flower不过是一种东西的两个名字,他们接受起来非常快,并不存在混淆和碰撞的问题”。

  逯欣心说,与中小学教育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渗透式”教学,“一日生活即教育”,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一样,孩子们并非从字母、句型、语法等基础英语教程学起,而是像学习母语一样,在“反复听——模仿——说话”的过程中逐步学习,所以并不会出现孩子将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弄混淆的情况。

  就此,记者咨询了有着32年幼儿教育教龄的马老师。马老师说,儿童在学前进行的英语教学,其意义并不在于更早地掌握了部分单词,而是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期间给孩子脑海里打上了烙印,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有兴趣,在知道读法的情况下,背单词的能力也自然会增强。

  对于过早的英语教学会影响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说法,马老师不以为然。“学习一门外语怎么会冲击或者‘淹没’中国传统文化呢?应该说,目前在很多幼儿园的教学中,中国古诗、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可能不足,但绝不会因为每天多说了几句英语就让孩子‘忘本’。”她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孩子未来教育奠定基础的阶段,只要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加以引导,孩子就会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报以很大的兴趣和尊重,并不存在学了外语就有所偏废的可能。” (邓兴军 陈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