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沉淀终定格 未来引领担使命 江岸基础教育崛起“博雅系”
2019年末,江岸区小学教育有了新动作:江岸区蔡家田小学、武汉市育才越秀小学、武汉市育才实验第二小学分别更名为江岸区博雅小学、武汉市实验博雅小学、武汉市实验博雅第二小学,由此江岸教育小学阶段“博雅系”横空出世。这是江岸教育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的重要举措,必将在江岸迈向美好教育的过程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博雅”怎么来?
蜚声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 应该在现代学校中落地
“博雅”并非新名词。在中国古代,有指文章内容丰富、文辞优美,如《文心雕龙》中有“博雅之巧”之说;也有谓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如《后汉书》中的“博雅多通”之义。细想起来,都在强调教育过程中内外兼修,品学并重的重要性。同为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也主张实行博雅教育,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
2015年北京大学启动了高考自主招生改革方案“博雅计划”,旨在选拔综合素质全面、德正学精、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中国科学院杨福家院士认为,博雅教育并不是从大学才开始,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了,只是在不同的学段,侧重点不同而已。由此看来,博雅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必备的基础性、关键性品质。博学多才、博闻强识、博采众长、举止娴雅、雅量高致、温文尔雅……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博雅精神和品质的养成、塑造、涵养,在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显得十分必要。它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高度契合。博雅教育抓住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探索。
江岸区原蔡家田小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吸收和发扬古今中外的博雅教育基础上,他们深挖学校基因,主张以“蔡家田”为“博雅教育实验田”,倡导“以博爱之心,取博众之长,做博雅之人”。同时结合多元智力理论,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博雅”怎么样?
经过十年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可操作的办学体系
从2009年至今十年间,江岸区原蔡家田小学致力于小学博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在拥有了充分的积淀和成熟的思想基础上,2016年成功地孵化了武汉市育才越秀小学。
这两所学校通过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规划、有效的行动,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着手,开展博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性研究。依据小学生的年段特征,从不同年级开展寻找落脚点。低年级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博雅意识;中年级则更强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领,培养博雅情操;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提升,学做博雅之人。在此基础上将“以博爱之心,取博众之长,做博雅之人”为学校特色发展目标,塑建学校文化整体框架,建构以“博雅”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及载体实践体系,形成了校园有书香气、教师有学者气、学生有儒雅气的办学风格,营造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充满人文情怀、蕴涵信息智慧、凸显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园林式的江城名校。
2019年,江岸教育提出“美好教育”理念。“美好”是一种体验,追求“美好教育”,就要做到尊重自然、理解天性,遵循教育规律,用耐心和真诚对待教育。而“博雅教育”正是江岸美好教育百花齐放的绚烂一枝。
“博雅”怎么干?
作为优质教育品牌,将发挥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
从蔡家田小学到博雅小学等学校的更名,并不是一种简单名称的改变。它是对一种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和办学理念的认可、落地和定格。也是“博雅系”肩负和发挥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路径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在博雅教育的价值引领下,蔡家田小学、武汉市育才越秀小学都实现了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学校呈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教育部“整体构建学校和谐教育体系研究”实验基地、教育部“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实验学校。
2019年9月,两所学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再次迎来了新的伙伴,即更名后的武汉市实验博雅第二小学。江岸区教育局任命原蔡家田小学翟彦斌同志为武汉市实验博雅小学校长、江岸区博雅实验品牌学校总校长,统筹博雅系列内学校教育理念、育人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使这些学校在“博雅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深入融合办学,瞄准立德树人任务,以博雅之名逐梦前行。
去年底,江岸区与教育部共建中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推动和谐教育向美好教育迈进,实验区的建设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共性范本和特色案例,在创建实验过程中,助力江岸由“实验区”向“示范区”的华丽转身。这是江岸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新机遇,需要主动作为、尽遣主力、精锐出战。将“博雅”打造为江岸优质小学教育品牌的“新军”,就是江岸教育人的担当和使命。
在江岸区,“育才系”小学已花开12朵,均衡全区优质小学资源布局的同时,口碑、办学效益双丰收。但老百姓对在家门口就“有学上,上好学”的期待没有止境,切实增强他们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博雅系”作为后起之秀,使命在前,重任在肩。“博雅系”的精彩值得我们期待!
“博雅”学校是什么样?
博趣雅致的环境
“博雅”学校是一所生机盎然、健康优美的校园。学校将博趣雅致意蕴融入进校园的每一处,优美精巧的学校建筑,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兼具实用性和教育性:学校校徽、校服以及校本课程处处彰显“博趣雅致”的文化特色;教室文化更是“一班一主题”,通过自己的设计让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按照“自然生态、怡情养性、博纳开阔、清新雅致”的思路,打造出一个优雅的校园生态环境。
博纳规范的管理
博雅制度文化的建设以“博雅”为中心,以“人”作为制定规章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人文性和民主性。博雅制度文化的建设集合了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和激励功能,遵循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原则,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升办学质量。如行政管理融合“博雅教育”所提倡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课程管理则按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原则,重视学段间的衔接;教学管理形式多样且指向性强,有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师集体备课,也有不同课程的教师听、说、评课。
博爱儒雅的教师
学校提出“善学善思者为行家、精学精思者为专家、博学广思者成大家”的教师专业发展观,围绕“文化吸引、价值引导、专业辅助、职业归属、个人发展、人文关怀”等培养机制,采取减轻教师职业压力、加大专业发展动力、提高实践学习与教育反思活力等策略,探索“促进—提升—发展”的培训模式,确定“人师—能师—名师”的渐进发展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出“塑形、修身、养生”的教师职业发展行动计划,让新老融合、研训融合、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形成专业发展“能量场”。
博学情智的课程
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纵横连通”。深入挖掘国家课程内涵,打破原有单元和年段界限,把视野从单元整体结构拓展到整个年级甚至各学段的教学过程中,在“全过程”视野下审视、策划和体现课程结构链和结构块之间的关联,形成主次分明、有机渗透的教学格局。
将自主课程“特色化”,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围绕“博雅”理念,学校自主开发“博雅系列”课程,如博学系列的《汉曹全碑教程》《水墨画》课程,博艺系列的《博雅围棋》《太极功夫扇》课程,以及博智系列的《最美的遇见之走进博雅理想校园》《遇见梦湖》等。
在活动课程专业化的过程中,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在引进STEAM教学体系的同时,对其进行校本化、个性化开发,相关实施经验在武汉市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
博乐行雅的学生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综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形成了递进式的“博学、勤思、乐艺、行雅”班级文化主题:一二年级“艺博体健”、三四年级“手巧思活”、五年级“琴棋行雅”、六年级“书香德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全方位的自主管理内涵,制定了博雅学生培养的两个阶段:一至三年级学生着重“学规、守矩”行为习惯的培养,四至六年级学生着重“静心、行雅”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将提高品质素养的放在首位,对于博雅学生“雅言雅行雅情雅性”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创新了“乐、诵、书、弈、导”的习惯培养载体,即音乐感染、快乐阅读、书画熏陶、棋道浸润、行规训导。
博达多元的评价
博达多元评价文化就是以博雅教育的价值观作为价值基础,以开发学生和教师的潜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博雅素质发展为根本任务,以激励学生和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为本质,以评价方式多元化为标志的教育评价。学校采用自主研发且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蔡家田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是参照医学上心电图的监测原理,通过监测全校整体、每个年级、班级、学生个体四个层面学业质量与区均值、年级均值、班级均值等对照值的差距变化,用动态的视角看清学生学业质量的起点、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一把尺子”与“多把尺子”间的矛盾和冲突,有力地消除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来源\长江日报
文字\邓小龙 余瑛 汪玲芳 汪雪威
版式\谢一凡
投稿\935216395@qq.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