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日报

  

  图为塘前乡“奖状陈列馆”内景。 杨芳 摄

  □何英

  春暖花开的早春,我们来到连城塘前乡。这里创办的《奖状陈列馆》,令我激动。据介绍,这是全国首座产品较多、种类较全、年代跨度较长的奖状专题馆,是塘前乡首个古建筑修复活化利用示范点的文保单位。在这布展面积达2200平方米的展馆里,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奖状约2300张。在这些奖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体现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的内涵,揭示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真理。

  我出生在偏僻的小山区,懵懂年纪时因身为女孩不被家中“说话算数”的男性长辈所重视,到了该“破学”的年龄,虽然疼爱却“没有话语权”的母亲也不敢贸然答应。第二年,我在“陪叔叔家孩子上学”的情况下,直接坐到了二年级的课堂。从此,母亲就常常教育我,要努力读书,“拿张奖状回来!”

  从此,我便将母亲的要求当作努力的方向,暗下决心:自己要像绽放的红梅,傲霜斗雪在原野。要像鲜花丛中的牡丹,一枝独秀,做一个能拿奖状回家的女孩子。

  第二年的“六一”儿童节,我果真拿回了一张奖状。后来,这张奖状竟成为我能不能继续读书的凭据。无奈的是,我才读三年半的小学,就因为二妹的出生而辍学。

  都说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在接下来辍学的日子里,虽然我一再努力,却因各种原因,一直与当年社会上的各种奖励无缘。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那以后,我在心中就将那各种各样的表彰和奖励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可喜的是,到1977年我被选调到省里工作前,公社、县级和地区(即龙岩市)级的各种表彰向我飞来,那份荣誉感不仅自己满足,也给全家带来希望。遗憾的是,这些奖状除了1975年5月被龙岩团地委授予“优秀团干”寄给我的表彰函和纪念册保留至今外,其他奖状都没有保存。

  有人说:青年的力量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会愈发出强烈的光辉。从这以后,我们家不仅弟妹们自己在成长中获得了不少奖励,就连他们成家立业后,还常常将榜样的力量教育孩子们。因此,在我的六个弟妹中,家家的墙上都贴满了奖状。这正验证了“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的名言。同样遗憾的是,他们在拆旧建新的过程中,都没有注意保存这些奖状。

  这次在塘前奖状收藏馆前,看到满院挂着一面面的奖状,让我重温并沉浸在中华民族基因密码中传承的荣誉文化。

  据介绍,在这里收藏的最早年代的是1950年7月“南侨中学”以“校长”名义授予一位学生的奖状,内容为“本校高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施文章被选为全校生活表现典型”,这张奖状是从“存根”中拆下的,编号是“南安叁柒号”。也就是说,当年的南侨中学每颁发一张奖状,都保存着存根。这对授奖单位和授奖人,都是多么谨慎。

  在这张奖状面前,我“年小”,对“生活表现典型”只能从文字上去理解,但对受表彰的奖项却充满了兴趣。在刚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党和国家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学校也不例外,因此就有了“生活表现典型”的奖励。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委员会”1965年7月16日授予“刘剑雄同志”《光荣证》,内容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史载,早在1963年就有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69年,党和国家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牵涉到城市每一个家庭。不言而喻,当年的这张《光荣证》,正中上方稻穗和山峰衬托着红白相间的五角星,左右各三面红旗相拥,下方正中城镇衬托着乡村,周围田野和山林相拥,设计的就是那个年代的特征。

  在我的少年时代,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我们家乡,我亲历了山区农民从接受知青的名额分配、准备安置、迎接入户、与知青朝夕相处,并引导他们适应农村生活、与知青相互取长补短,到知青招工招生的选调并欢送的全过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后来的招工招生选调过程中,凡获得过各种荣誉的知青,相对都能优先。

  在这里,收藏的“级别”最高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北京军区政治部”1969年和1970年授予邓水生“五好战士”的“喜报”。其中,1969年的喜报,正中是光芒四射头戴军帽的毛主席头像,下方是一片红旗的海洋,右侧印着当年家喻户晓的“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名言”。同样,1970年的喜报,也是充满时代感。正中上方印着的是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的毛主席头像,头像背后衬托着六面红旗。第二行是当年人人熟知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语句,左右两边是“红海洋”的红旗。正中下方是天安门城楼和一片红海洋的红旗。左右两侧分别是鲜艳的红颜色衬托着金黄色的五星,五星下两行字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这两张喜报的设计,让我们这些“过来人”一看就回忆起那个时代的印记。站在这喜报前,让我想起了当年我们家乡的一位在部队服役的军人,连着几年都是“五好战士”。有意思的是,部队发给他的喜报,由县武装部通过邮差送达公社武装部,公社武装部再组织民兵敲锣打鼓送到他家。在这一路的锣鼓声中,沿途各村的群众几乎都是奔走相告。接着,人们就相继教育孩子:“你看,他去参军获得了喜报,多光荣啊!”

  在这里,还收藏着1971年中共曹溪中学支部委员会、龙岩曹溪中学革命委员会授予的奖状:“初一(1)班学生林尉平在深入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活动中,表现积极,成绩显著,经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这张奖状的设计,同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上方中间鲜艳的红旗衬托下,四周闪耀光芒的白底圆形衬托着红五星,下方用圆形印着城市建筑的高楼大厦和在大海中航行的舰艇、油田和现代化的通信设备等图案。显然,奖状的设计体现的是当年国家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宣传。

  此外,还有那1973年7月20日武汉市汉阳区群建路小学革命委员会授予陈卫东同学“三好生”, 1978年1月上海市三好中学授予章佩华同学为“在学雷锋创三好活动中成绩显著,光荣评为一九七七年度第二学期积极分子”,1979年8月8日福州市革命委员会授予吴自涵、陈楚钦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四化’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奖励,1977年1月28日中共龙岩县委员会、龙岩县革命委员会授予“张柏全同志在一九七六年度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贯彻执行《鞍钢宪法》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工业学大庆’积极分子”,等等。

  有一种希望,叫梦想。有一种收获,叫努力。有一种成功,叫坚强。我站在奖状收藏馆不肯离去,再次点赞华夏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点赞奖状收藏者,用荣誉激励人们心中的目标,让人们共同认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荣誉是渗透在民族血液里的文化,是基因里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