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育员到双语教师

  本报记者李爱铭 通讯员查颖

  一位普通的幼儿园保育员,历经十几年努力,不仅成为幼儿园专业教师,还自学英语,为外国小朋友提供双语教学。在昨天召开的中国福利会专门研讨会上,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教师李霞的转型故事给与会者带来启示。

  “地球村”的保育员

  1990年,李霞毕业于上海市女子职业学校幼托专业,进入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担任保育员,一年后转入新成立的宋庆龄幼儿园担任中国部的保育员。

  保育员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并没有太高的专业技术含量。但在李霞担任保育员的9年里,她不但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还对自己提出额外要求。她报考了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班,将业余时间花在学习上。1999年,李霞被调入国际部,担任外籍教师罗瑟琳的中文助教。

  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类似于一个小小“地球村”,世界各地的孩子聚在一起。50岁出头的罗瑟琳来自澳大利亚,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学前教师。她经过一年观察,发现李霞很好学,对孩子也很友好,遂主动提出要带教李霞。“我的英语基础不行,口语更不自信,经常与罗瑟琳说着说着就讲起了中文。但罗瑟琳很坚持,一直耐心教导和鼓励我。”就这样,李霞边工作边学习,练成了一口地道的英语,成为外国孩子熟悉和喜爱的保育员。

  全票通过转任教师

  跟着罗瑟琳,李霞不仅在英语上有所突破,还吸收到了不少学前教育的优秀理念。

  一次,李霞和罗瑟琳一起进行教室布置,李霞将教室按区域划分,把玩具分门别类摆放,并很自豪地向罗瑟琳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们的教室漂亮吗?”罗瑟琳却直摇头皱眉:“这不是2岁幼儿的教室,玩具不该都在架子里,否则他们不会主动拿出来玩。”

  李霞心里不服气,就进行了对比尝试。她把部分玩具放在地板、桌子等孩子们显而易见的地方,另外一部分玩具则留在架上,自己躲在旁边观察。结果发现,架子上的玩具真的无人问津,乱放的玩具孩子们却玩得不亦乐乎。这恰好验证了罗瑟琳的观点:开放式的玩具摆放,更适合2岁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从此,李霞开始留意起孩子的行为特征,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教育环境。

  在每一天的日常保育工作中虚心学习并观察摸索,成为李霞“自学成才”的好办法,专业能力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李霞获得全票通过,破格从保育员转任幼教二级教师,成为宋庆龄幼儿园第一个升格为专业教师的保育员。

  “旁观”的专业智慧

  转型给了李霞更大的发展平台。在幼儿园,一些“科班出身”的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保育员出身的李霞,却采取“旁观孩子”的方式,这成了李霞独特的专业智慧。

  2岁多的英国男孩汤米进了李霞班级。这个小男孩明显与众不同:经常陶醉于自我世界,自顾自发笑,对声音没有反应、对环境冷漠,从不与人目光对视。“他是不是自闭症?”李霞并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点滴记录汤米的行为,并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交往训练。下班后,李霞搜集了关于自闭症的很多资料,比对汤米进行分析。在连续一个多月的观察后,李霞拿着详细的记录本找到汤米父母,建议请专业医生诊断。汤米后被确诊存在语言功能障碍,但由于康复干预早,幼儿园毕业时,他已活泼好动、能唱能跳,完全成了一个健康自信的孩子。

  从汤米开始,李霞养成了观察、记录的习惯。截至目前,她已经积累了近十万字的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语言、从教心得……迄今李霞已有近十篇专业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并应邀到上海学前教育年会作报告。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