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让我心如刀割的话
事情就这样突然发生了:
刚过完元旦没几天,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就从15楼跳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这个他曾经停留过,体验过的世界。
小男孩的母亲赶来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她趴在小男孩的身边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口中反反复复一直念叨着一句话:“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
但是此刻承认错误又有什么用呢?
最让我心碎的不是这句话,而是她紧接着说的那句。那位妈妈边哭边说:“我感觉她还能意识到我在握着她的手。”
对,就是这句话,让我心如刀割。这可能是小男孩最后感觉到的人间的温暖。
为什么小男孩会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跳楼前小男孩心理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通过这场悲剧,我们能从中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
关于这个事故的原因,我想可能有两个:
首先,小男孩的内心需要可能长期未得到满足。极端行为只因极端的情绪产生,而这种情绪可能是积压了许久的,或许是绝望,或许是痛苦.......而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内心的真实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如果把小男孩的内心比喻成一块田,这块田因为干旱,极其渴望雨水的滋润。然而外界给他的却是不停地种植新的东西,希望将来得到好的收成。
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被忽视,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孩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当有了情绪之后,如果无法得到释放,就必然会有行动或动机。表现在外的就是“不听话、念玩、叛逆、打架、离家出走”。然而,这些外在的表象被家长解读成需要更严格的管教。孩子的每次抵抗都会被家长用一句“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你将来就懂了”来搪塞。
其次,家长未必真正理解了素质教育的意思。在这个案例中,小男孩的妈妈称自己也是按照素质教育来培养这个孩子的,不仅仅络他报了语数外,还给儿子报了很多课外班,让其多方面成长。然而,这位母亲所称的素质教育真是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吗?
国家从1999年开始提倡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这里的全面说的是各种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具体来说,是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开阔,实践能力强的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除此以外,素质教育还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人在对外界的认知、体验到的情绪以及产生的行为动机的过程都是不相同的,这就是人的个性。
如果案例中的这位妈妈能够理解真正的素质教育,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就不会导致后面这场无法挽回的悲剧了。
个人总结:
我们培养孩子,到底应该培养孩子的什么?经过长时间思考后,我得出来的结论是:培养孩子的人格。
一个健全的人格反映着这个人的认知、情绪和情感、行为动机、性格和气质各方面的心理特征。正因为一个人的内心我们都无法了解,只能通过他的行为去判断,而一个人的行为又是由人格来支配和。所以只要孩子的人格健全,我们就能判断他的各方面都不会弱。
另外,人格相比其它的心理特征,具有更稳定的、更持久的能力。它能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支配一个人的行为、引导一个人正确的认知。
最后,根据效能:产量产出比原则(一个自然法则),如果把孩子的健全人格作为产能,把自己的教育方式作为产出的话,要想平衡两者的关系,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加关注孩子的人格方面的建设,包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认知)、纠正性格方面的缺陷、疏导孩子的情绪等,而不仅仅是关注其学习成绩和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