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十指动” 多法清“不良”

      记者得知,近几年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清收处置不良贷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1年末不良贷款比率降到“一字头”以内,比全国农发行不良贷款平均占用比率低0.52个百分点。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自然、经济条件较差的甘肃省取得如此战绩,实属不易!那么,他们的“不良率”是如何降低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该行行长蔺秦生同志。

      记者:过去,甘肃农发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曾概括为“余额大、占比高”,先请蔺行长介绍一下那时的状况。

      蔺行长:说起过去,问题很多。由于甘肃地方财政困难,市县粮食购销企业在改革改制时就有5.7亿元的政策性亏损没有被挂账和剥离,导致我行2004年底不良贷款率达到14.51%。后来由于全省粮改不彻底,导致我行又陆续增加了16亿多元的不良贷款。

      记者:针对这一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甘肃农发行后来采取了哪些有效清收措施?

      蔺行长:解决粮改遗留问题,我们的确动了不少脑筋、费了很大力气。方法嘛,可说是“千方百计、多措并举”,就像弹钢琴,十个指头都联动,多种办法相配合。

      在这些措施中,首先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比如,我行按照“能收尽收,全年锁定,按季下达,分月实施”的办法,将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将不良贷款管理结果与二级分行领导班子成员30%的季度奖金挂钩;省分行对单笔500万元(含)以上、二级分行对单笔100万元(含)以上不良贷款指定专人进行跟踪清收。对不良贷款余额排名前5位的二级分行、前10位的县级支行、前20位的贷款客户及新增风险贷款,省分行有关领导及部门现场督导清收。我行采用最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蹲点清收”。陇南市徽县有家公司拖欠395万元不良贷款,企业经理躲债不见面,清收难度比较大。我们的管户客户经理就蹲守现场,连续坚持30多天,用真诚和毅力感动了企业经理。最后,那家企业多方筹措资金全额归还了不良贷款。

      其次是借力地方党委政府开展清收。我们在广泛建立银政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实行新增贷款与清收不良贷款挂钩,取得很好效果。比如平凉市由于粮改不彻底,不良贷款占比高,成为全行的“老大难”。2010至2011年,省分行领导就先后多次找平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寻求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全市解决粮改遗留问题协调会,明确提出了时限要求,落实了责任分工。2011年平凉粮改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平凉市分行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召开有关粮改工作的专题会议11次,与市粮食局座谈协商37次,通过合法程序顺利地解决了不良贷款问题。再比如庆阳市某种业公司承贷的497万元种子贷款出现问题后,省、市分行共同配合求助当地政府,当地政府采取财政垫资方式归还了全部贷款。武威市也有类似的事例。

      再次是依法收贷。对清欠难度大的不良贷款,我们坚持走法律程序,通过法院判决强制清收。比如庆阳、平凉、酒泉、张掖等分行,采取这一方法强制收回不良贷款1562万元。

      再其次是利用好减免表外欠息政策。用好农发行总行关于减免利息的政策,会收到“丢芝麻、保西瓜”的效果。2011年,我们报批陇南、平凉、酒泉等3个行5户企业表外欠息252.5万元,就收回了不良贷款1574万元。

      最后是加大呆账贷款申报核销力度。这是对实在无望清收的呆账贷款所采取的办法。2004年以来,我们经过严格的手续和程序,共申报核销呆账贷款10.2亿元。

      记者: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措施的确很好!那么,又如何防止新的不良贷款出现呢?

      蔺行长: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抓源头,抓监测,抓预防。方法也需要“十个指头联动”。

      我们先从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抓起。2011年,省分行及所辖14个二级分行均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在省、市、县三级行配备了150名风险经理。省分行每半年、二级分行按季、县级支行按月对全辖所有贷款进行风险排查,重点从客户的公司治理、经营环境、产品市场、财务状况、担保情况、法定代表人的经营能力等关键方面入手,加大风险信息的搜集力度,做到防范在先。

      我们也从强化风险提示制度抓起。对下级行上报的风险预警信息,上级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后,及时向客户、信贷等部门及有关机构发出危机、红色、橙色、黄色等不同层次的风险提示,责其限期化解贷款风险。2011年,我们就通过风险排查和监测途径,发现风险贷款45990万元,下发风险提示8份,督促收回风险贷款38472万元。

      我们还从全面推行差异化转授权管理制度抓起。也就是按照“区别对待,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各二级分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分别授予不同的最高授信额度审批权,防范和控制风险贷款。

      记者:从源头上杜绝新增的不良贷款,我十分赞赏。但假如仍出现新的不良贷款,又该如何解决?

      蔺行长:你说的没错。尽管我们尽可能周密地做好了信贷基础管理和贷前调查评估工作,但由于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解决的方法同样需要“十个指头联动”。除了如同解决历史清欠时所采取的强化内部考核问责制的方法外,我们还对症下药,采取了新的办法。

      比如建立“不良贷款约谈制”。对不良贷款增加、清收不力的分支行的行领导,我们专题进行约谈,共同研究清收处置措施,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选择重点突破的方向。

      还比如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职、操作违规而造成不良贷款的有关人员,在按总行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的同时,还配套建立了停贷、停职、停薪的责任追究措施。

      再比如强化逾期欠息贷款管理。我们在充分利用CM2006系统进行在线监测的同时,还按旬督促各行报送逾期、欠息贷款情况,提前采取清收防控措施等等。

      记者:省分行采取的措施看来相当有力,那么到目前为止,不良贷款的现状又如何呢?

      蔺行长:经过全行上下连续多年的艰苦努力,我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持续大幅下降的显著变化。截至2011年底,全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04年减少12.47亿元;不良贷款率较2004年降低了13.56个百分点,降到了“一字头”以内。今年前3个月,全行又累计清收不良贷款1245万元。至3月末,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再下降0.6个百分点。

      记者:在清收不良贷款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蔺行长:通过这几年持续不断抓清收,我们摸索出了一些好方法。这就是: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在发展中防控信贷风险;工作机制上,要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工作方法上,要上下联动、内外配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工作措施上,要坚持领导抓、抓领导。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