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答案雷倒老师
中国宁波网讯 “最牛”这个词,现在的小学生在考试时也用上了。荷花庄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被此雷倒了。
“雷人的答案出现在五年级语文试卷中。”昨天,批改这份试卷的陈老师将这道题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上。考试原题如下:在这学期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物,有( )的蔺相如;冯骥才笔下( )的刷子李……陈老师写道,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品质特点的了解程度,而刷子李是第十册语文教材第七组中出现的一个主人公,此人擅长粉刷。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填写第二个空格的:(最牛)的刷子李。这答题是对还是错?老师们又作何反应?网络语言是否应该出现在考卷中?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与这位老师取得了联系。
陈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够牛”的答题引起了改卷老师的激烈讨论。“如果给这道题判对,也不无道理。人们不是经常向那些技艺高超、本事超群的人跷起大拇指说声‘牛’吗?”陈老师说,有些老师认为,这名学生的答案也没错,但更多的老师则认为,从词性的角度讲,“最牛”除了赞扬的意思,同样也有另外的味道,如指责别人脾气暴躁,态度蛮横,也同样可以用这个词进行形容,那就带有讽刺意味了,用来修饰“刷子李”就显得不够清晰准确。老师们认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清楚、规范、严谨进行表述的能力,这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老师们并不提倡小学生将网络语言运用到正规的考试中。最终,老师认为这名学生的答题是错的。
“对这名答题的学生,班主任老师也会如此给予解释,目的是让学生对为什么‘错’有个清晰的认识。”陈老师告诉记者,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也会碰到学生自然地把网络语言运用到写作当中,虽然为数不多,但也值得深思。她认为,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深入传播,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话题和挑战。
在论坛上,记者也发现很多网友对此很关注。“太有想象力了,这么好玩的小孩!”不少网友对网络语言进入课堂投以赞成票,认为这些形象生动、个性张扬的网络语言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会塑造孩子鲜明的个性,这种年轻化的语言能给人以生机和活力。有网友还给这种语言运用提供了理论根据,“只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必定会有一些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从网上走到网下,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因为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语言发展历程罢了。”还有网友指出,老师们都在用“抓狂”、“雷人”、“超强”等词,孩子们用用有何不可?
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的邵志择教授。与网友们的赞许态度相比,他坚持认为小学生在接受正规教育过程中,不应该使用网络语言。“小学生尚处于培养语文能力的阶段,在此其间,不仅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还要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邵教授说,网络语言的流行并不奇怪,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不必多加干涉,但是不应该让他们将这些语言运用到考试当中。因为,语文教学必须是严谨扎实的,如果在此放开口子,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此外,他还针对网络语言“张扬个性”这一说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网络语言是一种流行文化,它的亲和力、易掌握程度远远高于其他语言。”邵教授说,但这种语言的使用频率高,几乎人人都能使用,都会使用,这恰恰反映了此类语言的“大众化”,展示出来的可能就是一种“伪个性”。他补充说,小学生扎实地掌握语言运用基础,尤其是掌握语文学习中的精粹与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和张扬个性都是相辅相成的,而网络语言的运用与独立性格的形成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记者 徐叶 王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