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孩子生活、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要抓住这个所谓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才能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除了幼儿园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具有辅助作用的一面。

  家庭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首先,塑造潜移默化的家庭坏境。

  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例如,要培养孩子从小对阅读的兴趣,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跟孩子一起逛书店,陪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把书本上的一些内容读给孩子听。试想,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迷于纸牌、麻将,又该如何去要求孩子呢?因此,家长首先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其次,明确要求,多加鼓励。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应该跟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另外父母的一句“你真能干”、“你做得真好”,正是激励幼儿主动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大动力,切不可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视而不见,而应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一点掌声和鼓励。

  再次,家庭对幼儿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我们的长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统一认识,如今祖辈们对孙子孙女特别的溺爱和顺从,经常为一些小事情,父母说应该这样做,而祖辈却说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行。长辈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孩子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教育才能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行。

  最后,注意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与学校老师要经常交流,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形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教育碰到什么问题可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往往效果良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基础上养成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担任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角色,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孩子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