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未来教育模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
南方网讯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延迟开学的刚需。3月2日起,广东开展线上教育,1606.2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如此大规模地在家参加线上教育,对于广东师生而言均属首次。专家指出,这也是对过去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的检验,对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有诸多启发。
“这段时间一直在家参加线上学习,回到学校上课反而有些不习惯。”5月底,广州小学生刘同学返校,回归线下学习,适应线上教育向线下教育的转变。
随着各地返校复课,师生回归线下教育主阵地,线上教育将何去何从?线上线下融合是否将成教育发展方向?这些问题备受关注。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钱冬明,卓越教育高级副总裁周贵,学而思培优广州分校校长孙凯进行探讨。
经验:上网课的效果因人而异发挥线上线下各自优势
南方日报: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培训机构在线上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尝试?有哪些经验?
孙凯:疫情期间,我们将所有线下课程转为线上,有些学生无法一下子适应。为了保障线上学习的效果,我们开发出语音问答、语音弹幕、拍照上墙、小组PK答题、作业互相批改等项目,增强课堂参与感,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将AI等技术应用其中,在课堂体验和教学效果方面结合语音识别、智能批改、随堂测验等功能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周贵:目前,卓越教育已线下复课,但春季班课程还是继续在线上开展。在线上教育期间,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线上教育的效果会因人而异:有些学生确实很好地适应了线上教育,并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但线上教育缺乏线下教育的氛围,而且有些学生自觉性不够,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线上、线下教育各有其优缺点,线上教育可以实现数据化,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个人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提升计划,但互动性较差;线下教育更有温度,能够实现面对面的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针对性不如线上教育强,有些学生在已经熟悉掌握某个知识点的情况下仍需要听老师讲课。
吴颖民:总体来说,学校经过这段时间的线上教育,也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线上教育的可行性,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教师开展线上教育的能力还不够,体现在对教学平台功能不了解、软件运用不熟练等方面。
孙凯: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正在重新解构教育,未来的教育模式应当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线下融合能够帮助老师从传统的、低效率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还能通过线上、线下合作共享优质师资资源,有效改善师资匮乏的问题,尽可能消弭地域、贫富等差异,让孩子们有机会接受同等同质的教育,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周贵:如果能够很好地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就能实现“1+1>2”的效果,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现在我们的教学也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在开展,课前的预习、课中的练习、课后的作业和报告都以线上的形式开展,课堂授课和小组讨论等则主要以线下的形式开展,两者结合,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挑战:防线上线下融而不合从内容设计方面解决
南方日报:目前,在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方面,是否有一些难点需要解决?
钱冬明:线上线下融合,在教学模式上如何适应新教育技术也是一个挑战。对于教师来说,要防止出现线上线下“融而不合”、技术和教学分离的两张皮现象。何谓两张皮?有些教师直接将线下课程做成PPT或视频“搬”到线上,没有发挥线上教育个性化辅导、数据统计分析等优势,技术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有些教师没有将线上教育融入线下教育,这些都是线上线下两张皮的问题,需要直面和解决。
吴颖民:线上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而教育信息化未来将成为常用的手段。但线上教育新形式并不能代替目前的学校形态,因为常规的学校教育可以给孩子们更为系统、完整的教育,这其中包含许多亲身经历的实践体验,是线上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其实是一种混合式的教育,这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如何融合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融合的时机、融合的方式、融合的内容等,但是融合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和整合效能的问题,比如前置性学习可以用线上渠道,需要学生即时互动和反馈的环节可以用线下渠道。
必须注意的是,线上线下教育要解决好衔接和互融的关系,两者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要从内容设计、进度衔接、形式互融、条件保障等方面将两者有机结合。
孙凯:如何让学生在线上学习也能享有线下一样的学习体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不断创新,传统的在线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企业通过应用人工智能、AR、VR等科技手段,使得线上教育在辅导个性化、数据可视化、效果可视化等方面优势更加突出,从而显著提升孩子互动感、专注力及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以学而思培优为例,疫情期间,我们将所有线下课程全部转为线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两个普遍性难题。一个是面授班的学生需要调整、习惯在线学习方式。另一个是,线下业务要快速转型成线上业务,包括教研、教务、管理等各个环节。针对前一个难题,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和授课方式,加强线上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针对后一个难题,在确定将线下课转为线上课后,我们组织了多场针对不同内容的在线视频培训,帮助面授老师短时间内适应线上系统,熟悉授课平台,改变课堂互动方式,并且组织老师重新进行适合线上交互的磨课、练课、备课,保障线上教育的效果。
未来: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对课程研发要求更高
南方日报: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未来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吴颖民:我觉得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公办学校要增强危机感,自觉运用线上教育手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可以看到,在疫情防控期间,培训机构等企业单位更有市场敏感性,对线上教学的尝试更深入。公办学校可能缺乏危机感,线上教学的步子迈得相对小些。但无论怎样,公办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在此期间尝试了线上教学,跨过了线上教学的门槛,接下来可以继续深入探索这方面的试验。
周贵:做好线上线下融合,首先要提高数据化的能力,包括研发数据化、教学过程数据化、服务过程数据化、市场招生数据化和管理数据化,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只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才能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把线下课程通过一个软件就“搬”到线上。
其次,要提高教师线上教育的能力。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有些线下教学水平很高的教师,在线上的表现力就一般,在如何和学生互动、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不如线下,这些老师需要强化线上教学能力的训练。
同时,教研能力也需要提高。线上线下融合后,教学会越来越以学习者为中心,会越来越碎片化,不一定像现在一样有“完整的一学期”这样的概念了,而是在学习者想要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就要提供相应课程。
钱冬明:做好线上线下融合工作,需要教育管理部门从全局视角来开展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建设,包括教育部和省市教育局,要及时开展多层次的、通用类的教学资源建设,比如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或者课件内容建设,并重视资源建设后的应用。要杜绝政府建的资源教师不用,教师用的资源政府没建。
同时,要重新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树立从只是在学校内部使用或者教室内部使用,扩大到校内外一体化的观念。比如能否给教室配置带摄像头的显示大屏,能否给教师配置数字终端而不是台机,比如能否真正建立学生数字终端的BYOD模式(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用在课堂上指带自己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去上课),同时学校要提供公共服务的数字终端给弱势学生,有条件的话应该提供给全体学生。
此外,要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城乡鸿沟的趋势,关注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等的信息化装备投入、应用和培训等。
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
统筹 邵一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