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奥赛中国队夺冠 其中一人来自南师附中

  记者从南师附中获悉,7月10日-22日,代表了全球最高规格、最高荣誉、最高竞技水平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在英国巴斯举办。7月20日北京时间清晨6点左右,本届IMO比赛的成绩正式公布,中国队6名队员全部获得金牌,团队总分共227分,与美国并列总分第一!其中,来自南师附中的俞然枫同学以35分的好成绩,勇夺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时隔20年,IMO赛场再现“并列第一”

  2019年IMO,中国队与美国队以总分227分的成绩并列第一!韩国队以226分的成绩位列世界第三。这是时隔20年后,IMO赛场上再次出现“并列第一”的盛况。此前,IMO历史上仅有两次“并列第一”的情况,一次为1986年美国和苏联并列第一;一次为1999年中国和俄罗斯并列第一 。本届IMO,中国队与美国队并列第一,也堪称IMO历史性的一刻。

  据了解,早在2017年11月21日,中国数学学会公布了2018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60人大名单,江苏两人入选,其中南师附中高一学生俞然枫赫然在列,目前已经被保送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俞然枫关于竞赛数学的经验分享

  阶段一:课外班(也可自学)打好高中基础,并通过高考卷、五三等常规方法快速完成课内一试内容;计算功底很重要,如果薄弱此时多练;

  阶段二:找较权威的课外班建立完整知识结构,同时对任意知识点随课程刷题巩固(每周20-30道即可,但必须弄懂为止),大体学完高中竞赛内容;

  阶段三:按四大专题进行严格训练,寻求专业指导,并且有针对性地参加集训课程,开始有刷整本书的能力(同样力求弄懂为止,不会的题做上标记以后再做);

  阶段四:赛前不建议集训,集中刷真题以感受题型,保持题感。

  俞然枫关于数学竞赛的感想

  “从个人的经历而言,学习高中竞赛是相对比较辛苦而考验毅力与心态的。在江苏,即使竞赛生得到学校的支持,也仍然必须面对极为大量的作业。9门课平均一门课20分钟就耗去3小时——也就是整个晚自习。众所周知,竞赛的成绩仰仗于一定量的练习和理解,(当然干什么事情都是如此)竞赛生想要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就必须在课间、午休甚至一部分副课上完成学校作业。”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老师并不支持竞赛。同时,若从高一开始学习,竞赛生同样仅有两年时间,两次机会,一旦在第一次失利,(而这是很正常的)就会肩负极大的压力。另外一部分压力则来自于竞赛分差较大给人造成的差距感。常常,对学生竞赛成绩失望的父母师长也会从高考前途考虑迫使学生放弃竞赛。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只有很少一部分曾经学习竞赛的学生坚持下来。我个人支持学校将竞赛课程体系化、制度化,但是坚决反对竞赛全民化。竞赛低龄化也是对健康体制的冲击,(虽然我本人似乎可以算受益者)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不利影响。”小伙子坦言:“进入国家集训队还是一种很独特的体验,虽然这意味着失去复习高考的经历。没有学业压力的保送生们,几乎拥有完全的自由选择空间,对自己的剩余高中生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规划。一部分人继续冲击国家队,还有一些人选择先修大学数学,或者学驾照、考托福。同时也有很多人决定给自己放一学期的假,打游戏、谈恋爱……所以说竞赛生还是有截然不同的性格的。同样的,从升学压力中解放也能使个人的视野开阔很多。当大多数其他同龄学生还在一心想着作业完成和竞赛课内成绩时,保送生倾向于看到长远的生涯规划以及自己真正的喜好。” 通讯员 居艳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葛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