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实验室小鼠单价高达1万元 毛利率超70%的生意好做吗

  随着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萃药康”)的过会,以实验室小鼠研发繁育的赛道引发关注。招股书显示,集萃药康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毛利率近三年均超70%,主营业务的毛利率高达60%。

  在集萃药康之前,同为专业养殖实验用小鼠的南模生物已经登陆科创板,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也达到60%以上。尽管毛利率较高,但因所在细分市场规模较小、技术迭代等风险,两家公司的发展也面临一定风险。招股书显示,2020年,集萃药康最贵的斑点鼠销售单价为11723.99元/只,最便宜的基础品系小鼠则为62.91元/只。一高校科研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专门建模做疾病或者病理研究的小鼠一般都很贵,做一只可能几千上万元,所以也有购买健康小鼠,自行建模的情况。成本控制以及建模的成功率、稳定性成为这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单价高达1万元的老鼠

  现代医学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动物实验,药物研发在开展人体临床试验前,会先进行动物实验。老鼠是用于实验的常见动物,随着集萃药康招股书的披露,实验小鼠的价格得以窥见。

  越病越值钱是行规。根据集萃药康招股书,集萃药康专注实验小鼠模型,包括斑点鼠、免疫缺陷小鼠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疾病小鼠模型与基础品系小鼠。其中,斑点鼠最贵,2020年销售单价达11723.99元/只,基础品系小鼠最便宜,为62.91元/只。

  某高校科研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般专门建模做疾病或者病理研究的小鼠都很贵,做一只可能需要几千上万元。据介绍,高血压模型本身是有遗传缺陷的小鼠,喂养到10周便会得高血压。糖尿病模型则是通过喂药使其患上疾病。如果为了研究,诱导出疾病的小鼠,一般都需要额外花钱。

  集萃药康最贵的斑点鼠是基因敲除小鼠。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萃药康“斑点鼠计划”资源库已拥有约1.9万个品系,涵盖了肿瘤、代谢、免疫、发育、DNA及蛋白修饰等研究方向的基因。

  针对公司业务发展等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集萃药康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毛利率超70%

  实验室小鼠的生意托起了两家上市公司,除了集萃药康日前过会外,南模生物去年已经登陆科创板。

  集萃药康和南模生物的毛利率都十分可观。招股书显示,集萃药康目前服务客户超过1000家,涵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和三甲医院,以及()、百济神州、信达生物、金斯瑞、()、中美冠科、()、Novartis、Charles River等国内外知名创新药企和CRO研发企业。

  2018-2020年,集萃药康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毛利率分别为76.73%、74.71%和81.52%,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8.24%、68.95%、76.21%。同期,南模生物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4.32%、50.55%、60.34%。

  在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看来,疫情导致各大院所加大对生物疫苗研发的力度,所带来的市场效应导致了相关企业寻求上市。

  ()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贺菊颖表示,中国医药行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研发火热,模式动物需求旺盛。模式动物是验证临床前候选药药效和安全性的“必要条件”,模式动物中小鼠模型非常重要,2019年市场规模(含服务)为28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4%,2030年将达到236亿元。药物研发难度变大,临床试验风险可能前置,动物模型需求有望增加。

  风险犹存

  毛利率可观,但生产运营、小鼠知识产权保护、基因遗传变异等因素也让行业内公司的发展面临风险。

  “越病越值钱,但普通的感染了的小鼠就不值钱了。”业内人士直言。集萃药康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主要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小鼠模型生产质量依仗良好屏障环境和严格繁育管理。如果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设施受到意外损坏,或是工作人员未能按照流程进行标准化操作,可能会导致屏障内的实验动物小鼠模型感染外部微生物或出现传染性疾病,进而需要整个动物房重新净化和验证,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尽管拥有可观的毛利率,但集萃药康和南模生物的净利并不算高。2020年,南模生物实现收入1.96亿元,净利润为0.45亿元;集萃药康实现收入2.62亿元,净利润为0.71亿元。

  据上述高校科研人员介绍,有的建模难度很高,比如颈动脉栓塞等。“我都不确定一些公司是否能做,我们一般会找医院的外科大夫帮忙做。”

  这也侧面反映了这些公司几乎不存在“用户黏性”。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实施医药创新驱动战略,带动了动物模型产业的发展,市场增长速度较快。集萃药康在招股书中表示,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

  入小鼠模型相关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可能面临产品服务价格承压、行业地位削弱、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成本控制、建模的成功率等因素是这些公司的核心竞争点。”上述高校科研人员分析认为,“这些模型多是疾病鼠,生存率不一定好控制,建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比较关键。”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