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聪明投资者必读的55本书
编者按:股神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关于读书的两段经典论断,让我记忆尤深。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哪个有智慧的人不是每天都读书,一个都没有。巴菲特和我的阅读量,可能会让你惊讶。”
“如果你确实在生活中与那些有杰出思想的已逝的伟人成为朋友,那么我认为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
今天推荐55本书,关于互联网、财商、金融投资、心理学、经济学、人文社科多个类别,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好书,2019年,开始阅读吧!
文|王冠亚,原载于王冠亚(ID:livespoem)1
今天周末,趁着不忙的空档,我把从2017年9月份以后读过的书重新梳理了一遍。总计60本,大体分为8类,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类,关于互联网创业,4本。
第1本是《互联网时代》。这本书的蓝本,是央视打造的全球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纪录片。全书共分为10集,从互联网的历史、发展、崛起、隐忧、展望等各方面,全方位展示了互联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变革。读懂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所处的这个时代。
第2本是《腾讯传》。这本书详尽记录了腾讯公司从1998年创业,一直到2016年的成长历程。这本书是腾讯官方唯一授权的一本权威传记,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的一个缩影。腾讯作为中国当下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完成了从当初的幸存者到后来的挑战者,再到今天的领跑者的华丽转身。要想理解中国互联网生态,不可不读腾讯。
第3本是《创京东》。为什么叫《创京东》而不是叫《京东传》呢?用刘强东自己的话说,京东现在还远没有到树碑立传的时候。二十年来,刘强东带领团队,一路舍命狂奔,从当初中关村的一个小门店,成长为今天的千亿帝国。刘强东出身草根,是“阶层固化”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异数。人生路上,哪怕单枪匹马,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第4本是《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这本书的作者,与腾讯曾经干过一场硬仗,史称“3Q大战”。没错,这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周鸿祎。从早期创立3721被业界视为“流氓软件”,到成立360公司专门查杀“流氓软件”,周鸿祎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周鸿祎早年受《硅谷热》这本书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人生轨迹。今天他写的书,又会改变多少中国年轻人的轨迹?
第二类,关于财商教育,10本。
第5-9本,都属于罗伯特·清崎的“穷爸爸富爸爸”系列,分别是《富爸爸穷爸爸》《富爸爸·投资指南》《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富爸爸·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富爸爸·点石成金》。这一套书,内容比较简单,适合中学生阶段的财商启蒙教育。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资产”和“负债”的观点,是对会计学意义上“资产负债”概念的颠覆。
第10-12本,是博多·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和《小狗钱钱1-2》。博多·舍费尔享有“欧洲第一金钱教练》的美誉,书本难度和风格跟罗伯特·清崎相仿。《小狗钱钱》系列,适合正在读小学的小朋友们看。想想巴菲特从10岁就开始投资股票了,财商教育还是要趁早。
第13-14本,是贝克·哈吉斯的《管道的故事》和《复制猫营销101》。这是两本很薄的小册子,信息量不大,主要就是向读者传递“管道”的概念。传统的“拎桶”收入模式下,手停口停。而企业家通过建设“管道”,即使不再每天工作,也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
第三类,关于学习方法,7本。
第15-16本,是《读书的力量》和《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两本书,解决的分别是why(为什么读书)和how(如何读书)的问题。读书的好处自不必多说,人类能有今天的进化速度,全靠历史上优秀成果和知识所积累起来的“复利效应”。读书最大的成本不在于书价,而在于读书所花费的时间成本,所以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也很有必要。
第17-20本,是《学习之道》和《刻意练习》。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你明明只列举了2本,为什么说是4本呢?没错,就是4本!因为有两本不同的《学习之道》,也有两本不同的《刻意练习》。对比读下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两本,在质量上完胜中国青年出版社引进的两本。引用拾遗君的一句话说,读书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
第21本,是格拉德威尔的《异类》。这本书不用多说,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在这本书里,格拉德威尔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人是时间的函数,经验和知识都是大量、长期浸润和积累的结果。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体,更离不开广阔的时代背景。
2
第四类,关于金融投资,13本。
金融投资一直是我读书的重中之重,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我读大学时的专业是金融,毕业之后也一直在从事跟金融相关的工作。包括现在,也是金融界从业人员。第二,金融投资是自身的兴趣所在,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第22本,是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这本书其实写得相当杂,相比于巴菲特在投资上的专业,芒格更像是一位通才。人类所有的学科,都是从某个角度对世界的一种解释。所以,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避免眼界狭隘所带来的偏见。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某行某业的专业技术,而是通过广泛阅读形成的大格局、大视野。
第23本,是约翰·伯格的《共同基金常识》。约翰·伯格是全球第一只指数型共同基金的创立者,被《财富》杂志誉为“20世纪四大投资巨人”之一。这本书非常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因为巴菲特只有一个,你无论如何学习巴菲特,都无法成为下一个巴菲特。但是,你可以通过指数基金,成为一名精明的投资者。
第24本,是乔尔·格林布拉特的《股市稳赚》。这本书的中文版译名,透露出浓浓的畅销书气息,乍一看还以为是鼓吹投资“圣杯”的骗子。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量化的方式,以资本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给当前的股票排名,选取最靠前的30-80只股票买入。我也多次向身边的朋友,安利过神奇公式团队的产品。
第25本,是迈克尔·刘易斯的《大空头》。之所以读这本书,还是要从同名电影《大空头》说起。电影《大空头》,是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这本书和据此改编而来的电影,都是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全景式地描绘了金融业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揭示出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真相。
第26本,是帕特·多尔西的《寻找投资护城河》。企业“护城河”的宽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你能享受到超额收益的多少和时间长短。在这本书里,作者详细阐述了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规模优势所带来的竞争力。
第27-31本,是国内一些基金经理和个人投资者的作品,包括方三文《您厉害,您赚得多》、邱国鹭《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杨天南《一个投资家的20年》、李驰《中国式价值投资》、李杰《股市进阶之道》。这些书,大部分都是国内投资者,根据学习国际投资大师的经验,结合国内投资实践的体会。
第32-34本,是雪球大V系列的《生活中的投资学》《格雷厄姆之道》《十年十倍》。雪球大V跟国内的职业投资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这群人大多是草根出身,没有接受过金融投资的科班教育。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盈利之道,可供参考。
第五类,关于心灵鸡汤,5本。
提起心灵鸡汤,很多人都一脸鄙视的样子。鸡汤当然不宜多喝,但是你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鸡汤存在的价值。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不管你是否承认,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心灵上的慰藉。心灵鸡汤在我所阅读的书籍里,大概占10%的比重,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是有益身心的。
第35本,是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为什么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勤劳致富”或者“投机致富”?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待一项工作,正确的姿势是,花90%的时间去思考和规划,剩下10%的时间去执行。只有明确了大的方向,讲效率和速度才有意义。否则,做得越多越快,错得越远。
第36本,是号称犹太人圣经的《塔木德》。看这本书,我大概只花了2个小时时间。因为这本书所有的观点,都无比正确。这本书会告诉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人要灵活一点儿、说话谨慎。对于读者而言,知易行难。
第37-39本,是青年作家赵星的三本书。我读她的书,是冲着她的书名来的。《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每一本书名都很具有煽动性。方向正确,方法不足,是典型的鸡汤励志类文章,适合中学生阅读。
3
第六类,关于心理学,7本。
众所周知,投资跟心理学的关系非常密切,由此衍生出一门交叉学科——行为金融学。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做好投资非常关键。
第40本,是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这是一本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书,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皇帝的新装》,可视为本书的初阶版;《大癫狂》,可视为本书的投资版。
第41-43本,是罗伯特·西奥迪尼的三本著作,分别是《影响力》《先发影响力》《细节》。《影响力》的影响力自不必多说,连查理·芒格都在自己的著作里多次引用。查理·芒格曾经公开坦言:在影响力这一主题上,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对我看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科学家。
第44本是《稀缺》,核心观点是:稀缺会影响人类的心智带宽。
第45本是《可爱的诅咒》,适合有“圣母情结”心理障碍的人士学习观看。
第46本是《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介绍了一些商业语言的表达技巧,适合文案策划人员学习观看。
第七类,关于经济学思想,9本。
第47-51本,是陈志武教授的金融作品系列,分别是《金融的逻辑1-2》《财富的逻辑1-2》《24堂财富课》。陈志武教授是耶鲁大学的华人经济学家,专长领域主要在宏观经济与经济史。“逻辑”4本,就主要是从经济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下的一些热点经济话题。《24堂财富课》,是他给小女儿讲的财商私房课,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
第52-54本,是吴晓波老师的“蓝狮子图书”系列,分别是《大败局1-2》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两本书,基本上也属于经济史、企业史的范畴。在很多大学的MBA课上,《大败局》几乎是绕不开的教学案例。在这里,你可以读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中国企业家,他们经历的很多悲壮而惨烈的故事。
第55本,是《经济学思维》。这本书从经济学逻辑的角度出发,对很多现实问题做了通俗易懂的解读。对于很多传统的经济学观点,作者具有一些更为新颖的想法,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感觉自己的世界被无限放大了。你可以跳脱出生活圈子的局限,在更大范围内、更长时间跨度内,跟更优秀的人交流。所以,关于读书,我一直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读书的本质,是跨时空社交。
版权信息
本文作者王冠亚,原载于王冠亚(ID:livespoem),财经记者圈经授权发布,特此感谢!
亲爱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