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作甲 逆行出征” 东坡卫健系统特殊的“主角”闪耀特别的党建活动

  

  口罩遮挡着面孔,却遮不住那温暖而坚定的目光,怀着悬壶济世的情怀,以对生命的敬畏,践行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做生命与希望的守护者。

  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白衣执甲,踏歌而行,用青春咏唱生命的交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筑梦医疗卫生事业新征程这条道路上坚守,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他们,是党旗上一抹亮丽的红。

  6月29日,在东坡区卫健系统举行的建党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该区5名抗疫先锋成为“主角”,通过分享自己的战疫事迹为大家讲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展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坡区最美逆行者共同的风采。

  他们分别是区卫健局医政医管股股长邓德华、区卫健局家发股股长刘飞、尚义镇象耳卫生院副院长汪伟、区人民医院内五科住院医师尚亚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鹰。

  卫健局医政医管股股长邓德华:我只是东坡抗疫路上的一个缩影

  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已经快80天了,回忆自春节疫情爆发以来的100天的抗疫工作,卫健局医政医管股股长邓德华仍记忆犹新。

  最难忘的除夕,没有跟家人一起守岁,却跟防疫救治组的战友们一起渡过;没有丰盛的年夜饭,每人一桶方便面加根火腿肠也很满足;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忙碌的工作和守候只为了更多的家庭可以欢乐的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抗击疫情前期,各种防疫物资奇缺,特别是皓峰山庄医学观察点,每日的N95、防护服都是告急的。邓德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诊所群里面倡议捐赠物资。10支水银温度计、50只口罩、5瓶消毒液、10瓶小酒精......雪中送碳的帮助让她感觉到卫生健康系统的凝聚力,感受到每一个宣誓过医学生誓言的医生们的红心。

  2月7日,3岁的儿子拨来视频电话:“妈妈,大病毒都被打跑了吗?你什么时候回家?”大病毒很快就要被打跑了,打完大病毒妈妈就回家陪你了”。简短的几句,对儿子的愧疚和想念让邓德华眼泪止不住的流。

  2月16日,在连续奋战了近一个月后,感受到了党组织深深的关怀,邓德华被领导强制轮休了。回到家,她来不及洗漱,就累得瘫睡在了床上。

  “我作为防疫救治组的一员,作为卫生健康局的一份子,我只是抗疫路上的一个缩影。”邓德华说。

  4月15日,全省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东坡区的防疫救治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100天难忘的日子,是一节记忆深刻的党课。邓德华说,经过此次疫情,她体会到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区卫健局家发股股长刘飞(皓峰山庄隔离点工作人员):面对党旗宣誓 打赢病毒阻击战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对区卫健局家发股股长刘飞来说,从来不曾想过会度过这样特殊的春节。大年初二,辞别家人,踏上迎战新冠疫情的路。初四,到达该区皓峰山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人员,他两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作为留观点办公室负责人,他管理办公,后勤保障等,也记录下了我们医护团队工作的身影。

  “我宣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1月31日下午16时,眉山市东坡区集中医学观察点,区卫健局家发股股长刘飞等4名党员,面对党旗宣誓,并郑重承诺,“面对疫情,我们决不退缩,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病毒阻击战!”

  “量体温、消毒、收集生活垃圾……我们每天都会和接受隔离人员有‘接触’。”刘飞说,观察点所有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每天超负荷工作,冒着被交叉感染的风险,对送到医学观察点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和观察。

  “没有什么好怕的,我们是党员,面对困难险情,我们不上谁上?”面对危险,刘飞这样说。

  有一个留观人员打电话到办公区说缺乏维生素,需要买桔子之类的水果,胃口也不好,想吃鸡腿,因为家人都不在本地无人买来。刘飞下山到处找还在营业的店铺、餐饮店给他买来。留观人员说,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寒冬里的温暖。

  还有一个留观人员心理一直很紧张,做了核酸检测得知是阴性后依然哭了起来,怕得新冠肺炎。刘飞充当心理咨询师,对她进行了开导,稳定了情绪。

  有段时间值班的医护人员较多,把他们的住宿安排好之后已没有睡的地方了,刘飞就拖了一张床垫在大厅睡了好几晚上。近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跟腱炎犯了,膝韧带也扭伤了,缠上纱布,依然一瘸一拐地在这片阵地上往复奔波。

  “我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虽为米粒之光,也释放自己的光华,照亮周围。”刘飞说。

  尚义镇象耳卫生院副院长汪伟(住双流机场境外专班):做好东坡健康“守门人”

  今年元月份疫情暴发,从大年初二开始,汪伟就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作为卫生院的副院长,他要做好本职工作,还担负了高速路卡口防控总体工作。

  3月17号,他到成都,作为东坡区住双流机场境外专班人员,接返专班。有人问他:“怕吗?”“谁不怕?上吗?必须上!”,作为一名党员,他无所畏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

  专班是随时待命,随时有深夜甚至凌晨接机的时候,人多的时候有三辆车一天都会往返三个来回,回到宾馆已是凌晨一点左右。最开始接的回国人员未做过核酸检测,专班人员只能戴一个口罩到航站楼里面把人接出来然后到停车场才能穿防护服,被感染的风险较大。

  汪伟经常会接到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很多人向在场的工作人员深深鞠上一躬,这既是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也是肯定。“他们说回到国内、踏实、安心。在那一刻我觉得再苦再累,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接人不只是简单接和送,汪伟和同事一个小小的举动, 一瓶矿泉水、一瓶牛奶,一副口罩,哪怕是只言片语都体现出东坡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汪伟也会遇到过不理解的人,极个别人不想配合不想隔离,他和同事都会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政策讲解隔离的必要性,直到他们理解接受为止。

  “3月27日,东坡区卫健局领导班子成员来看望了我们东坡区驻双流工作专班。领导的慰问让我倍感温暖和贴心,更加坚定了我们抗疫的信心和决心。”

  防境外输入,专班工作是第一道关口,我们不能让境外返眉人员失控,所以做到细心、耐心、细致,不漏接一人;做好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6月8号成都新增为第一入境点,意味着会有更多回国的人员,“疫情不除,我们不退”,汪伟说,这场战役没有硝烟,没有退路,没有一个“局外人”,更没有一个“旁观者”,专班的每位同志,舍小家顾大家,共抗疫情,并肩做好东坡健康“守门人”。

  东坡区人民医院内五科住院医生尚亚楠(东坡区首诊隔离点负责人):坚守初心 无所畏惧救死扶伤

  1月24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尚亚楠便向医院写下“请战书”,要求上一线支援。她说,“什么是初心和使命,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

  1月30日,东坡区新冠肺炎首诊隔离点成立时,她就被任命为首诊隔离点负责人、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为了把控医疗安全,从1月30日进驻当天到3月20日休舱,她从未离开过。

  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尚亚楠每次进病房都不敢喝水。在病房,尚亚楠除了开展日常的医疗工作外,还协助隔离病区消毒喷洒、转运医疗垃圾、送水、送饭、送药、心理疏导、教授呼吸操等。最忙的时候,她进隔离房一待就是7、8个小时,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在座椅上蜷缩着眯一下。

  在隔离病区,病人有的恐慌、悲观、焦虑,有的发热、气促、胸闷,有的恶心、呕吐、乏力,除了精心用药治疗,尚亚楠总是耐心地疏导、安慰、鼓励大家,帮助病人克服恐惧、树立信心。

  “哪怕被重重口罩弄得头晕、胸闷,哪怕被防护服弄得汗湿衣襟,哪怕双手被伤得脱皮发痒,我都无所畏惧。”

  这么近距离与病人接触,怕么?

  “我是医生战士,穿上这身白大褂,救死扶伤就是我的天职。”她这样告诉大家。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鹰: 分饰三角 担当幕后“英雄”

  作为东坡区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鹰除了完成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以外,还一人分饰着三种角色。

  “管家婆”。防控物资保障——张鹰和同事们每天想尽一切办法为一线的战士们准备防控物资,严格登记发放,优先保障最需要的一线人员。

  中心疫情防控——从中心的预防性消毒到进门处的体温测试再到新冠肺炎的医废处置,从消防设施配置运行到水电气的应急运转再到单位食堂食品安全,从安保人员的巡逻值班到职工健康情况的摸排再到防控方案的全员培训……她事事上心,一一落实。

  中心食堂管理——每餐保证饭菜的丰盛和水果的营养搭配,根据年节习俗进行食谱的调整。

  开通“跑腿”服务——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张鹰和同事们为一线人员的家里购买蔬菜、水果和生活必需品,免除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

  战“疫”记者。作为此次疫情防控信息组的组长,她挺身而出:“我要去一线,记录最真实的现场,让伙伴们的付出能被看到!”于是,她随队出征,直击现场。流调、采样、消杀,她的身影出现在了疫情处置的每一个环节;她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就怕错过一条微信、一通电话;从一线回来,马不停蹄地剪辑照片、视频,撰写稿件,她不知疲倦地忙碌着。

  高产 “作家”。疫情期间,她通过东坡微健康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平台、门户网站发布疫情防控知识884条,充分做到了疫情防控知识处处可见。随时跟进一线人员工作动态,在“东坡微健康”微信公众号推送抗“疫”有我系列报道20余篇和人物专访10余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战疫一线三种角色随时切换的她,对家庭,却亏欠了太多,中心领导列举了她在疫情防控期间的N条“罪状”:

  作为妻子,她有负于战斗在第一线的丈夫。没有为在一线连续作战的丈夫准备一顿饭菜。明明工作的地方只相隔一条街,却各自奔忙,咫尺也是天涯。

  作为母亲,她有负于望穿双眼的女儿。整整一个多月,没有陪女儿吃过一顿饭,甚至连见面都是一种奢望。仅仅是在大年三十的时候,一家三口在医院门口匆匆见了一面,算是团圆。

  作为朋友,她有负于亲朋好友提出的口罩需求,只为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一线人员“救命粮草”的需要。

  作为女儿,她有负于年迈体弱的父母,不仅没有照顾过他们一天,反而把孩子丢给父母帮忙看管。

  “我只是交了一名共产党员该交的答卷。”面对付出后的肯定和赞扬,她这样说。(张雯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