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她特别喜欢

  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史博格。  摄影 吕甲

  杜甫的许多诗歌,史博格女士都能背诵。

  史博格很喜欢杜甫

  在成都生活着这样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通”,他们不仅会说普通话,吃四川菜,逛望江公园宽窄巷子,还能以西方人的角度和本地人谈谈文化,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英文里有一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因为带了点“洋腔洋味”,而显得更加独特和有趣。

  爱吃担担面,懂一些唐诗,爱看《西游记》,觉得京剧很奇怪……13日,记者独家专访了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史博格,谈一谈她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她眼中的成都。

  谈美食

  领事们都爱吃担担面

  2004年,史博格第一次来中国,第一个目的地是成都,当年她才19岁。作为一名交流生到西南民族大学学习1年。如今十年过去了,她已经从一名普通留学生成长为美领馆的一名领事。

  “我爱吃担担面,经常光顾领事馆附件的苍蝇馆子。”和很多来到四川的外国人一样,史博格也对四川的麻辣美食情有独钟。听到担担面,坐在她旁边的另一位领事也微笑着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史博格笑着告诉记者,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几乎每个人都爱吃担担面。史博格所言非虚,9月底,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新任总领事谷立言曾告诉记者,他最爱吃的也是担担面,几乎每天都要去周边的苍蝇馆子,甚至已经开始对麻辣“上瘾”。

  除了担担面,史博格还喜欢吃火锅。“火锅好吃,但不能吃得太多。”她用手比划出一个辣的姿势告诉记者,以前她和朋友自制过一次韩国的火锅,但她还没有尝试过自己做四川火锅,但听说最简单的办法是去超市买一包火锅底料。等回美国时,她考虑要带几包回家做。

  聊文学

  读《西游记》感同身受

  “《西游记》是一次发现自我的旅行。”史博格告诉记者,在她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过英文版的中国四大名著。其中她最爱看的是《西游记》。

  《西游记》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史博格认为,这个故事让她感同身受。在她眼里,这个故事是关于几个人从中国到印度去寻求新知识,最后发现自我的一个冒险旅程。这和她从自己家乡到中国留学,背井离乡只为学习新东西是一个道理。

  史博格对《西游记》最感兴趣并不奇怪。在美国,《西游记》是熟知度最高的中国古典名著之一。有报道称,今年美国某电视台已经宣布要拍摄《西游记》新剧。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部《西游记》题材的美国影视作品。早在2001年,就有一部《失落的帝国》美国电影翻拍这一部作品,猪八戒、沙僧、唐僧都变成了金发碧眼的美国人,唐僧甚至和观音有一段感情纠葛。

  “没有真正来过中国的美国人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中国,但那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史博格说,就如她一 开始看京剧,觉得非常奇怪,但到后来真正融入了,就觉得很有意思。要了解一个地方,就必须到实地去深刻感受。美剧也没有反映真实的美国。

  学古诗

  最爱诗人杜甫的“彭衙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点‘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觉。”面对记者的“考题”,史博格思考了片刻,说出了对这句诗的理解。和很多的外国游客对中国走马观花的游览不一样,史博格的爱好有点独特,“我特别喜欢唐诗,唐诗三百首,我起码也读了150首了,但都是英文版的。”

  刚上大一时,史博格第一次接触中文。她的老师是一名成都人,喜欢给她讲中国历史。由此,她和唐朝的历史和诗词结下渊源。她接触的第一首诗是杜甫的“彭衙行”。这首对中国人来说都不是初学水平的诗,成为了她最喜欢的诗。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的安史之乱时期,读后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困苦情景。”史博格告诉记者,诗中她最喜欢“参差谷鸟鸣,不见游子还。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几句,“上一秒描写鸟儿在山谷中鸣叫飞翔,很美丽的景色。下一秒就是女儿快要被饿死了的画面。这形成强烈的反差,很powerful。”

  “要想更好地提高汉语水平,就得学古文。”史博格经常到图书馆去查阅大量资料。查阅资料中她认识到,翻译对于古诗来说至关重要。由于翻译者的语言表达、艺术功底、理解能力的不同,翻译的作品差别巨大。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秋凤实习生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