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课可以不“素面朝天”(组图)
海南中学校园。欢迎关注海南日报教育周刊
微信公众号:hnrbjyzk扫描二维码关注
杨亚军
我一直想给孩子们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课堂,希望我的学生在语文里看到了美,感受了情,有了文化的浸润与熏陶。我希望通过信息技术,让我的语文课深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内心,生长于每一个学生的灵魂。提起技术,可能我们想到更多的是PPT,是声光电,是繁杂的缀饰,是精致的雕琢,是一些让语文课不再像语文课的东西。可我想说的仅仅是一个互动平台。
初冬,海南挺热的。在海南中学凤栖堂的廊檐下走着,我身体热着,心更热,满目的绿色,想起刚刚马汉腾的“春风放胆来绿柳,夜雨瞒人去红花”,一“绿”一“红”,较之原对联的“一梳一润”,也别有一番情趣吧。遥看陶然亭,黄颖琪的那句“博雅塔前人博雅,陶然亭里子陶然”竟是如此真切(陶然亭乃海中一亭子)。我知道,我的思绪依然沉浸在那节语文课里,沉浸在孩子们的创作里。
12月5日,海南中学高一6班,语文课,我出上联“博雅塔前人博雅”,他们写下联。短短五分钟,佳作众多。宋英华同学“衍林堂后木衍林”,左诗桐同学“爱晚亭下心爱晚”,黄泰霖同学“净月潭中水净月”,陈立宇同学“长青树下情长青”,卿思远同学“未名湖畔情未名”,好多,一条一条的回复跳出来,那么的灵动,鲜活。
“大家来互相评价一下吧。”我话音刚落一小会,已经有8条评价产生了,“我觉得‘心爱晚’有些怪耶,语义不明。”未名湖畔情未名’这句好,都是北大著名景物,又写出了人杰地灵之意。”在一片静悄悄中,学生们在自己的pad上,尽情交流自己的思想,没有热闹的讨论,有的只是安静的思索。在互动平台,我看到了每一个学生的作品,也看到了每一个学生对别人的评价。整节课,我的学生都在思考、创作、交流、评价,我为他们的实践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自己读对联,读出不同断句的独特意味;学生自己贴对联,感受上下联平仄的内涵;学生自己对对联,相互评价,交流学习,不知不觉中,悟得知识,学会创作。
某种程度上,传统的课堂往往是一个老师和几个学生至多十多个学生的交流对话,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可收效不大,绝大多数的孩子只是听了听,想了想,根本没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没有身体的参与,缺乏思维的融入,他们甚或变成课堂的边缘人,身处其中又游离之外。那这节课就是一个新的尝试,老师和所有学生处在同一个互动平台,谁思考记录了,谁提交作业了,谁评价了谁的作品,一目了然,技术让我们看到彼此,相互提点,共同成长。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创作的历练,学生们才真如我们所期盼的那样掌握了知识、懂得了创作吧。
身处信息时代,白纸黑字、素面朝天的语文课,可能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如何利用好技术,却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深思,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经历学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本质吧。
(作者单位:海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