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女排球员赛场产女!中小学性教育水平堪忧

  未成年运动员比赛期间生了个孩子,生完把孩子放在体育馆外的绿化带上,自己又回去做自己的技术摄像工作,这样的事就发生在3月23日在湖州长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U18女子排球锦标赛上。

  事件发生后,这名队员和婴儿被送到浙医二院长兴分院、湖州长兴县人民医院。医生立即对婴儿进行抢救,对产妇进行产后处理,最终确认“母女平安”。

  昨天,本次赛事的赛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件事是确有发生,这个队员是辽宁女排的,并没有参加比赛,“她当时正在长兴体育馆录制天津女排与河北队的比赛(技术摄像),这个过程中她去厕所生下了小孩。然后把小孩放在体育馆外的绿化带内,再回到比赛现场继续录像。”

  

  记者昨天获悉,辽宁省体育局排管中心相关领导和当事人家长已经赶到长兴处理此事。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条消息时,是什么心情?是好奇?还是心疼?也许还会有很多疑问。

  这个姑娘都怀孕到足月了,她自己不知道吗?“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年轻女孩子身上不少见。”

  昨天,妇产科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阮恒超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十几岁的女生,平时来大姨妈的时间就不太规律,“有些可能两三个月来一次,粗心一点的人也不会往心里去。”

  难道周围的人都没看出姑娘挺着大肚子吗?

  “像她这样的运动员,身材比较高,平时穿着宽松的运动服,也不怎么看得出来。”

  另外,这位姑娘生下的孩子只有5斤8两,个头不算大,所以怀孕时候的肚子也不会特别明显。

  

  “从网上的信息来看,孩子是姑娘自己生下来的,没有专业处理,实在太危险了。”阮恒超举例,比如剪断脐带,很可能就是用普通剪刀,“会导致小孩子失血、感染。”年轻的妈妈也存在感染的可能。

  另外,就是新生儿的安全问题,“在医院里,出生的孩子必须得把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左右。”阮恒超说,在绿化带生下的孩子,自然是没有保温箱的保护,现在孩子能安全平安,全靠后来医院的抢救。

  这样说下来,小姑娘生完孩子之后就回到比赛现场,对她自己和孩子来说,其实是危险性极高的事情。

  【浙江新闻+】

  深一度

  本次事件的主角是一个未成年人,相信很多家长看到这个消息后会有更多的忧虑,是不是未成年人的性教育有缺失?

  昨天,记者采访了杭州多所中小学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研究的专家。

  没有统一的性教育教材

  授课基本靠经验

  记者采访获悉,在杭城的中小学校里,一般通过讲座、心理老师辅导、班主任团辅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或深或浅的性教育。不过,这样的性教育不是系统的,没有统一的教材,老师的授课基本上靠自己的经验和个人素养。

  比如,杭州求是小学的性健康教育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针对五六年级学生的校本课程,男生和女生会分开讲授,由卫生指导老师来讲;二是指导家长如何教给孩子一些性知识,也会请一些青少年教育大咖来主讲;三是学校每周四中午的卫生谈话教育,每次10到15分钟。

  再比如,杭州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由校医负责这块领域。校医徐医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是分阶段进行的,五年级女生男生一起上,讲一些常规的生理现象;到了六年级,主要给女生讲,像什么未婚先孕了怎么办等。

  徐医师说,这样的集体课她已经讲了五六年,“我的课没有专门的书,学生也没有统一的课本,主要靠我自己的专业知识。”

  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五年级的漆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学生是住校的,当女生来例假的时候,她会讲一讲这方面的知识,还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识,并提醒女生要保护自己。

  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庞科军说,学校会邀请当医生的家长来校,给学生讲解基本生理知识,如男女生生理构造、发育后需要注意的卫生知识等。

  同时,学校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中,也涉及性别教育,但并不是主体。“学校进行的是通识教育,学生学的只是基本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

  家长要正视青春期性教育

  多引导少指责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韩似萍是一位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研究的专家,在杭州前后研究了30年。

  韩似萍告诉记者,“杭州在这方面是全国领先的,但系统的青春期性教育,目前还没有。”

  韩似萍说,这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这项工作做起来特别难。“它与文化相关,推广起来比任何一项工作都难,推进过程中不断有陌生的东西出来,社会变化也太快,比如刚和学生说婚前不要有性行为,社会大众就已经接受了这种行为。”

  韩似萍建议,家长与青少年的性话题沟通要注意时机,要正视孩子的性意识,帮助孩子建立“性健康防火墙”,即便是孩子在性健康方面有错误的认识或行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解决问题,引导教育,指责和批判只会令孩子从此关上对话的大门。

  14588856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