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好书推荐2020年度推荐图书书单
新浪好书推荐2020年度推荐图书综述(文/丁杨)
愿疫情早日止步 携好书安心跨年
再有想象力的人,恐怕在年初也无法预测到自己、亲友、这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是以这样的方式度过2020年,特别是在这疫情未了、计划难遂、心有忐忑、面带茫然的岁末。宅在家的日子里,许多人因这场不可抗的意外得到长时间和家人朝夕相处的机会,也有人开始重新思考生死、亲情、工作等终极问题,不少人有闲翻开久违的书页,更不要说本就是爱书人,这或许是一个认真读书的“好”年份。
盘点一年来的心水之书,是寒风凛冽中的温暖开心事。延续去年的推荐方式,今年新浪读书仍然以“高品质、大众化”为原则,从众多不同类别好书中选出20种,任何一个书单都难免遗珠之憾,所幸这20本佳作都可圈可点,足可让有兴趣按图索骥的你在2021年有个书香漫溢的开端。
关于疫情,远未到可以宏观、客观总结的时候,但对于这种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有个理性的态度,有不同角度的看待方式总归有意义,这也是英国作家、医学史学者霍尼斯鲍姆的《人类大瘟疫》的价值所在。书中以史家的眼界,医学专业的权威常识,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从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等角度较为全面地看待黑死病、鼠疫、艾滋病、SARS等世界性传染病的来龙去脉,更是从医学专业方面入手,深入浅出解析疾病的成因,起码从观念和思想上带给读者未雨绸缪、理性观病的想法,进而提醒人类不要因日益发展的医学科技而轻敌——本书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读来就更有了“现实”的意味。
百业期待“重启”的这一年,图书出版业在受到影响后依然推出了不少好书,特别是原创文学出版。获诺贝尔文学奖八年后,莫言的全新小说集《晚熟的人》在今年出版,抛开诺奖得主滤镜,这依旧不失为一部水准之作,作者的文字风格鲜明,小说技巧纯熟,作品的题材与人物塑造某种意义上是莫言以往写作的延续,笔墨呈现浓后之淡。今年可称为原创文学出版“大年”,多位80、90后新锐作者的作品评价、销量双丰收,其中陈春成是个惊喜,他的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在写法上不落窠臼,小说意象设计与文笔、气韵均出彩,使得此书问世后几乎以口碑流传的方式成为话题性热门作品。来自沈阳的郑执则在《仙症》中表现了与前两年双雪涛、班宇气质相近又不乏个人特质的“东北题材”书写,他的小说带有一些类型小说的故事架构风格,好读,对人性对发掘也很生猛。《失落的卫星》是一部几乎令人对国内旅行文学品质刮目相看的作品,作者刘子超媒体人出身,为写此书做了充分准备且多次前往中亚五国深度探访,最终完成这本线路、角度、文字、深度、信息量都可圈可点的中亚游记,也使得读者对他接下来的写作充满期待。与刘子超的年轻相对应的是《秋园》的作者杨本芬是位花甲之年才开始写作的老人,这是她的第一本书,用平实、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作者和母亲的人生,那些看似平淡琐碎的故事,置于百年中国的时代震荡中,别具触动人心的力量。
与原创文学相比,引进文学作品既有大师力作(《马可瓦尔多》《证言》),也有“新面孔”的亮眼之作(《记忆记忆》)。卡尔维诺的作品在中国引进出版得既早且多,在那么多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之外,《马可瓦尔多》的写法、风格之于卡尔维诺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其中流露的“童话”气息,对四季轮回的思考,都无愧于作者的文学殿堂地位。新晋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的作品在今年陆续出版了多部中译本,直译自波兰语的《怪诞故事集》是其一,书中包括十个故事,有作者标志性的怪诞、暗黑、哲思印记,文本融合了传说、科幻、童话等体裁,是予人无限联想的任性文字。近年出版界对当代俄罗斯文学的译介力度有限,因此,《记忆记忆》中译本的问世尤其难得,这部出版后便在俄罗斯乃至欧美文坛产生反响的作品,承继了俄罗斯文学沉郁、宏大的风格,作者斯捷潘诺娃以辞世姑妈遗留的日记等文字资料作为源起,实地走过家族源头小城、先辈曾到过的地方,用诗意的笔调将历史与现实、虚构和非虚构得体地交错在文本中,用纪实、散文、小说等体裁兼有的方式书写了她所在的犹太家族五代人、一个半世纪的命运起伏。
非虚构作品,因其内容的真实性、现实性往往更易使得读者有代入感,产生共鸣和认同。由子女来记述父母,从资料的获取,第一手耳闻目睹的旧事的追忆,都有天然的优势,《你和我》即是曹禺之女万方讲述父母昔年情感经历的回忆性作品,在作者具有上述素材优势之外,其实能够直面并叙写这个话题,或多或少还需要一些勇气,难能可贵的是万方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加之她本身也是优秀的写作者,这就保证了这部非虚构作品在尽可能还原往事的同时增加了文本的文学性。黄灯是一位非常关注现实并且能够深入现实、贴近现实的写作者,《我的二本学生》是她的新作,依据她在某二本院校执教期间与学生在课内课外的接触、交流,进而走近这个年轻的群体,近距离了解他们的家庭、成长、学业乃至就业去向,通过一个个学生个体反映社会现实,是抱持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写作。
顾名思义,《回归故里》是一个人重回曾经成长之地,这个人是法国社会学者埃里篷,由于父亲辞世,他回到出生地兰斯,展开对当地社会环境、教育现状、身份认同等方面的了解,从中剖析了个体命运轨迹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变化。非虚构对个体命运的记录固然动人,对大时代下宏观历史洪流走向的书写则有着强烈的反思、警醒意味,美国历史学者基思·罗威的《恐惧与自由》就是这样一部凝重的反思之书,书中呈现了作者对亲历二战者的采访,受访者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终生难愈的心灵创伤,史实、分析、采访相结合构成本书的基调,作者采访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战争幸存者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思考深刻诠释了“恐惧”“自由”的含义。
用文字记录历史是一种方式,用影像来承载记忆,是另外一种方式,《佚名照》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到位。多年关注中国社会现实的摄影家晋永权,从他20多年多方搜集的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中国百姓生活照中选出1500余张加以分类,以不同主题集结在这本厚厚的摄影集中,这些来自民间的照片将一个个人物的一个个瞬间定格,从中可以看到彼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伦理等状况,是别样而丰富的历史切片。
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源泉,2000年又逢故宫建造600周年纪念,相关图书出版不少,而《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将传统典籍中的颜色表述与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直观呈现了传统之美,可谓立意新颖。(2020年12月31日)
新浪好书推荐2020年度好书(20种,排名不分先后)
《晚熟的人》莫言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8月
《记忆记忆》[俄]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著 李春雨 译 中信出版集团
《证言》[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于是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马可瓦尔多》[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马小漠 译 译林出版社
《怪诞故事集》[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李怡楠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仙症》郑执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年10月
《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9月
《秋园》杨本芬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年6月
《巷里林泉》 故园风雨前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0年5月
《你和我》万方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年6月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刘子超 著 文汇出版社
《回归故里》[法]迪迪埃·埃里蓬 著 王献 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恐惧与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英]基思·罗威 著 朱邦芊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7月
《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澳]克莱夫·詹姆斯 著 丁骏、张楠、盛韵、冯洁音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年9月
《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黄金》[俄罗斯]叶列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奥金娜 著 施海杰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母乳与牛奶》卢淑樱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佚名照: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像》晋永权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10月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郭浩、李健明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英]马克·霍尼斯鲍姆 著 谷晓阳、李曈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