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大讲堂”学习笔记|丁勇:强基固本创新求变——从十四五规划展望综合档案馆发展

  11月23日至24日,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与政策法规研究司、人事司共同在线举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公益大讲堂”。此次公益培训共分6个专题,对十四五档案事业规划进行了全方位解读,知识点甚多,获得了全国档案同仁的一致好评。

  很多兰台之家伙伴留言没能参加本次培训,我们根据兰台之家粉丝分享整理了培训相关笔记,仅供大家参考学习,有任何问题敬请“留言”,欢迎补充。

  本篇内容为国家档案局 中央档案馆馆室司综合档案馆处副处长 丁勇主讲:《强基固本创新求变——从十四五规划展望综合档案馆发展方向》,共分三个部分:“十三五”档案馆工作情况整体分析、“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形势判断、“十四五”档案馆工作政策方向。

  一、“十三五”档案馆工作情况整体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档案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时期。这五年里,档案事业有这么几件大事:

  1.地方档案机构改革

  绝大多数地方将原档案局(馆)的档案行政职能划归党委办,党委办加挂档案局的牌子,档案馆成为党委或党委办所属的事业单位,部分地方还将档案馆和党史办、方志办及其他资料馆等机构进行了整合。可以说,这是对地方档案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是一场关系我国档案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深层次变革。

  2.颁布了新修订《档案法》

  这次《档案法》的修订是对原来老《档案法》的一次全面的完善和升级,调整幅度比较大,特别是修订后的档案法新增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监督检查”两个专章,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这是我国档案法治建设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档案工作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档案基础建设持续改善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在馆库建设方面,多数省级档案馆建设了新馆或正在筹建新馆,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的600多个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大部分建成,6家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投入使用;在信息化的新基建方面,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数字档案馆(室),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快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4.中国档案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甲骨文,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等3组档案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澳门功德林寺档案和手稿、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四部医典、南侨机工档案等6组档案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档案文献遗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十四五”规划里列举的一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反映了档案馆工作的成效。

  全国档案馆馆藏较“十二五”末增长38.9%,全国档案馆共有开放档案17659万卷(件);2016年至2019年,各级综合档案馆接待利用2755.9万人次、出版编研资料3014种、13.9亿字,举办档案展览12870个,接待参观2545.2万人次。

  我们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其中不少问题就来自于以下分析判断:

  1.档案馆馆舍建设正逐步提质加速

  现阶段我国档案馆馆舍的建设规模和功能设计与档案馆的职能定位不匹配不协调,未来一段时期内馆舍建设方面仍需加大投入。考虑到目前新馆建设投入力度较大,预计档案馆馆舍条件和硬件设施的整体情况在“十四五”时期将迎来较大改观。

  2.档案资源在保持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质量困境

  近年来,在依托民生档案的大量接收进馆实现馆藏数量增长、馆藏结构优化的背后,档案馆的资源建设也存在部分重要职能部门档案不能依法接收进馆、专业档案接收缺乏既定原则和清晰边界,以及大数据带来资源竞争与整合等问题。

  3.档案保管保护工作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重构

  为满足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的管理需求,档案馆正在着手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档案保管与保护工作体系,但是这也造成了对确保纸质档案永久性重视程度的降低,并引发了忽视传统档案保护工作的倾向。此外,全宗管理相对粗放、档案流动过程中安全保护严重不足等同样是目前传统载体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隐患。

  4.编目与鉴定是当下档案馆业务建设的难点与痛点

  在编目工作方面,现阶段档案馆编目工作的整体进度和著录工作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进度和质量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档案馆检索系统的效率。在鉴定工作方面,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档案鉴定成为档案馆业务建设最主要的短板弱项,鉴定工作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档案馆发展的瓶颈问题。

  5.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呈现“存量数字化突进”与“增量电子化踟蹰”特征

  目前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中约有半数其文书类纸质档案数字化比例达到70%以上,预计随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不断实施,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将在未来5~10年内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实现存量数字化目标。与存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突飞猛进相比,增量电子化推进相对较慢。

  6.档案资源开发需要更多精品力作支撑

  好的档案资源开发是信息重构价值与社会利用需求、成果表达形式与档案资源内涵的有机统一。当下,档案资源开发愈加受到重视,但也存在开发形式相对单一、开发成果缺少精品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人才经费短缺造成档案资源开发活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工匠精神缺乏致使档案资源开发业务不精。

  7.档案馆社会功能亟待进一步发掘

  由于当下社会对档案需求趋向多元,档案馆服务对象日益分化,同时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也在取代档案馆传统的资源优势,档案馆原有的社会功能和服务模式,包括档案查阅利用、政府信息公开、档案展陈教育等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8.挑战与机遇并存,档案馆发展面临转型期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档案工作,叠加地方档案机构改革带来的影响,目前档案馆发展已进入转型期。“后改革时代”的档案馆既需要从专业化角度不断完善档案馆基本功能,也需要从特色化角度丰富档案馆社会功能,当下,在国内一些领先档案馆的探索下,新的档案馆形态正在产生。

  上面我提到的八个关于“十三五”时期档案馆工作情况的分析,不少已经涉及到了对“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档案馆发展形势的判断,实际上,对规划编制来说,对未来形势的分析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也是建立在对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分析判断基础上的,下面,我就讲第二个部分,就是我们对“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形势的判断。

  图片

  二、“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形势判断

  “十四五”时期的档案事业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十四五”时期是档案事业发展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应对严峻挑战战略突围期。

  今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把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明确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这四个“好”,两个“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价值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历史的可信材料,做好档案工作对于我们党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进而迈向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创造新伟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档案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档案工作在国家各项事业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事业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在线政务服务等快速发展,这些变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档案工作面临着资源分散流失、统筹发展和安全难度加大等诸多挑战。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档案工作尤其是档案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档案馆在社会上建立起了公众对档案馆的形象认知和对档案工作的价值认同。今天,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互联网用户规模、信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信息化对档案馆工作带来的改变无处不在,并且这种改变最先体现在对档案馆定位和功能的冲击上。

  在档案接收和保管方面,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得很多组织、单位和个人在向档案馆移交纸质档案时仍然保有数字化副本,档案馆所拥有的档案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不再具有唯一性,同时面对大量产生的电子档案、电子数据,档案馆要想做到齐全完整的收集和安全可靠的保存又面临巨大的困难。

  在档案开发和利用方面,固守传统档案利用服务方式的档案馆,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的地位日渐式微,同时面对产生速度惊人的海量电子档案、电子数据,档案馆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档案工作者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得档案馆无法像其他一些新兴的机构那样及时的分析和运用这些数据。

  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迫切要求创新档案工作理念,方法,模式,加快全面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迫切要求加快档案开放,扩大档案利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但是目前,档案工作存在制约高质量发展的观念障碍、制度缺陷、技术瓶颈和人才短板,地区及行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明显存在,档案利用服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基层基础工作还有薄弱环节。

  我们谋划“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就是在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变化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之后,形成了“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应对严峻挑战的战略突围期这样一个基本的形势判断。

  在这个大判断的基础上,我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在“十四五”规划中逐一提出应对挑战破解难题的办法,从而进一步明确我们“十四五”时期包括综合档案馆工作在内的档案工作的政策方向。

  图片

  三、“十四五”档案馆工作政策方向

  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深化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着力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

  规划围绕以下8个方面,提出了26项主要任务和7项重点工程:

  档案治理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科技创新

  档案人才培养

  档案对外交流合作

  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可以说这些任务都或多或少与档案馆工作相关,特别是7项重点工程:

  档案制度规范建设工程、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档案信息化强基工程、科技兴档工程、人才强档工程、档案文献遗产影响力提升工程。

  我们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坚持把档案馆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来审视,坚持把档案馆工作放在档案事业发展全局下来审视,既关注当前档案领域新兴形态与发展趋势,又兼顾现有传统档案模式的继承与保护。

  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我们一直坚持四个体系是主线,高质量发展是主题。具体到档案馆工作来说,怎么去建设好四个体系,怎么样去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强基固本、创新求变这八个字。

  1.强基固本——馆藏资源建设方面

  强基固本,就是要强化基础,加固本体。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是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的地方,强化档案馆工作的基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在收、管、存、用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做到位了,档案馆的工作才算做好了,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才能牢固。

  馆藏资源建设方面: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有效服务的馆藏资源,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目前关于档案接收的法律法规没能得到很好的执行,造成部分对国家和社会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不能依法接收进馆。

  (2)目前关于机关文书档案以外的其他类型档案的接收范围不明确,造成档案馆在接收这些档案时往往缺乏既定的原则和清晰的边界。

  (3)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馆藏档案大量重复、利用价值不高、整理不符合归档或移交要求等问题仍在困扰着档案馆。

  面对上述困境,档案馆也在积极寻求改变,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以下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个现象:目前部分档案馆的档案接收工作呈现出两个极端,机关文书档案特别是重要职能机关的文书档案在接收上面临各种困难,出现了接收上的迟滞。与此同时,专业档案特别是部分价值有待商榷的专业档案却在被大量接收进馆,出现了数量上的激增。

  第二个现象:近年来很多档案馆都在力图实现馆藏档案资源的多元化。而其选择却往往集中于书画、工艺品等,关于档案馆收藏书画、工艺品或是举办相关展览活动的新闻已经是屡见不鲜。这一点争议比较大,当然,档案馆这种选择的背后有着趋向或迎合社会普罗大众偏好的张力应求,以及尽可能扩大档案馆社会影响力的现实考量。

  第三个观象:在后保管时代我们档案馆面临大数据的竞争与整合。2018年地方机构改革后,全国19个省、市建立了大数据局,主要是牵头汇集各部门各方面所产生的数据以及负责对数据的应用和开发。近年来不少档案馆也依托档案大数据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包括探索大数据信息挖掘,建设数字档案馆和档案云中心等新基建以及主动申请将档案大数据纳入本地区的大数据发展规划等等。

  在这一背景下,档案部门对档案资源的认识容易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将自身的馆藏档案资源当作“自留地”不愿共享,一种是将大数据资源当作档案馆无法处理的数据“拒之门外”。

  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档案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强调“保存价值”,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角度思考如何推进资源建设。

  需要抓好档案的形成,用超越时间界限的眼光看待档案,解决好档案资源来源这一根本问题。

  抓好馆藏档案数量的积累,让其有能力做好文件归档及其相关工作,让其有底气发挥主管机关监督检查的作用。

  科学把握档案鉴定工作的价值取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档案资源的耦合性,让档案资源建设的成效由简单的“加法效应”变身“乘法效应”。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拓展档案资源收集范围,加强档案资源质量管控,强调优化档案资源结构,强化档案数字资源建设,特别是对涉及国计民生、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方面档案的收集作出了明确要求,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具体来看,我们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夯实馆藏资源基础

  指导综合档案馆根据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制定明确的中长期档案接收规划,建立年度档案接收计划以及实施情况报备制度,推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党委政府重要职能部门按时移交档案,支持综合档案馆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提前接收工作。

  (2)规范档案移交接收流程

  制定档案接收工作的操作细则,同时开展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通过出台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要求,为各档案馆规范开展档案移交特别是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提供技术保证。

  (3)充实丰富馆藏体系

  重点围绕民生档案、艺术档案、经济科技档案、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开展进馆问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专业档案进馆范围和可行性方案,逐步推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专业档案有序进馆。

  (4)加大档案征集力度

  研究建立档案价值鉴定和评估的标准以及管理办法,明确奖励规定,依托省级综合档案馆开展社会收藏重要档案文献登记工作,鼓励社会收藏群体向档案馆捐赠档案或委托档案馆保管利用,进一步提高征集档案质量和征集工作效率。

  (5)加强资料收集工作

  支持和鼓励综合档案馆根据收集范围和馆藏情况开展资料收集,加强对反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物、照片、音视频资料的收集,加强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文化遗产相关的口述历史的采集。

  2.强基固本一一档案保管保护方面

  档案馆是档案安全保管的基地,档案安全保管是档案馆工作的永恒主题,做好档案的安全保管,不仅需要有可靠的馆库建筑和必要的设施设备,更需要依赖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严格的落实举措,同时辅以科学的保管保护技术手段。近年来,我们对各档案馆在档案保管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保管保护工作中一些原有的制度规范和好的经验做法没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并且由于长时间相关工作的缺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

  (2)相比于档案存放的安全,档案流动过程中的安全现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档案馆在档案出入库管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具体包括档案出入库不按要求登记,档案借出后长时间不归还、长期不对档案库房开展清点工作等。

  (3)在保管对象由纸质档案向电子数据过渡的过程中,对确保纸质档案永久性的重视程度正逐渐降低,由此带来了忽视传统档案保护工作的倾向。

  今天的档案保管保护已经不仅仅是传统载体档案的保管保护,当下,承载在磁盘、光盘等载体上的电子档案以及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成为了档案馆需要面对的新的管理对象,这无可避免的给档案馆的保管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正在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深刻的震撼和变革。

  一方面,以往沿袭多年的传统管理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现在“不稳定的、非永久的、动态的、活跃的、交互式的、流动的和可变的”电子档案或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的管理,甚至是对新的管理对象束手无策,因此档案馆必须做出变革。

  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新的档案载体所采取的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与档案馆多年沿袭下来的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在一些情况下并不相容,甚至对原有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档案馆必须两者兼顾。

  我们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没有将档案的保管保护主要任务单列一个条目,它的内容除了集中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外,还散在档案利用、档案系信息化等一些工作任务里。这里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档案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重点完善全宗卷管理、档案定期清点、档案库房日常管理、档案流动过程中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推动档案馆普遍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试点推行档案员离任移交制度。

  (2)加强馆藏档案精细化管理

  支持综合档案馆持续开展历史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进一步规范馆藏档案文件级编目工作,提升著录质量,稳步推进馆藏档案管理由案卷级向文件级转变。

  (3)加快补齐电子档案保管短板

  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档案馆申报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通过数字档案馆建设带动更多的综合档案馆具备电子档案安全保管与长期保存能力。

  (4)加快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步伐

  树立并强化档案数字化是对档案特别是对历史档案最有效的预防性保护理念,加快综合档案馆“存量数字化”推进步伐,支持综合档案馆在推进档案数字化的同时,同步加强馆藏档案特别是破损历史档案的档案修复和案卷整理工作。

  (5)规范和优化档案修复工作

  依托中央级档案馆和6家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档案保护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档案的分级管理,逐步试点开展馆藏珍贵档案健康状况分析和修复记录建档,研究建立纸质档案不同病害的修复标准化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全面提升馆藏档案修复水平。

  (6)提升档案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开展综合档案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建立评估数据库和动态评估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火灾风险、地震风险、汛期风险以及信息数据风险的防范,进一步完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结对备份制度。建立开展应急预案与演练管理制度的评估备案制度,增强档案馆应急处置能力。

  3.强基固本——档案开发利用方面

  档案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流程中最终实现档案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要真正发挥“四个得以”的作用,就离不开档案的开发利用。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调研时也曾强调,要“充分挖掘档案价值”“把档案有效利用起来,把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充分展现出来,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发扬开来”。

  对档案馆来说,如何有规划、有针对性地从庞杂的档案库存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一步将这些信息以便于利用、易于传播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当下档案馆业务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从目前档案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看,改善档案资源开发成效现阶段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开发理念的创新突破

  档案资源开发这样的智力密集型劳动更需要头脑风暴,脑洞大开,只有将档案资源开发与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化需求有效接轨,才能唤醒和赋予档案全新的生命力。

  (2)档案资源的深度整合

  现阶段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水平整体不高,因为未对档案资源实施有效的深度整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资源的深度整合提供了条件和有效工具,实现从追求数量形态增殖到追求信息价值增值的跨越。

  (3)开发形式的多元融合

  档案资源开发采用当下热门的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实境、三维影像等新媒体技术,努力用品质打破“类型”桎梏的同时尽可能丰富和拓展档案资源开发的形式。

  具体来看我们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1)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

  鼓励综合档案馆利用已有档案开发成果,建立档案资政参考编报工作情况报送制度,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促使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普遍建立起档案资政参考编报工作机制,在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率先实现把“档案库”变成党委政府的“信息源”“思想库”。

  (2)统筹打造一批档案开发利用精品

  重点围绕“四史”学习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等方面,传承红色基因,建构民族记忆,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使档案开发利用成果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3)建立健全档案开发利用的规范和标准

  建立档案开发利用成果质量评定的办法和标准,建设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宣传展示平台,搭建档案开发利用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平台,加强学术研究与档案开发利用之间的融合与互补,通过嫁接外部资源推动档案开发利用提档升级。

  (4)鼓励创新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鼓励有条件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与社会力量合作,依托馆藏资源探索开展档案文创研发,尝试在有条件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建立档案文创研发中心,培育一批研发示范项目,逐步推动档案文化IP发展。

  4.强基固本——馆库条件改善方面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档案馆设施建设,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随着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的实施,我国档案馆建设步入新高潮,根据近年来我国档案馆建设状况以及结合此次业务建设评价所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我国档案馆的设施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馆库建设仍然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根据我们最近的摸底统计,市县级综合档案馆馆库建设仍然需要加强,特别是一些中部地区的市县级综合档案馆,有接近一半存在胀库问题。

  (2)馆库建设存在不匹配不协调现象

  一方面,根据业务建设评价掌握的情况,目前47家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档案馆对外服务用房面积达到《档案馆建设标准》规定要求。另一方面,馆库建设要根据所在地区实际,因地制宜、规模适当、安全实用,不搞贪大求洋。

  我们对近年来新建成以及正在建设或筹建中的档案馆新馆进行分析,目前档案馆馆舍建设正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趋势:

  (1)档案馆的选址与环境问题愈加受到重视

  许多档案馆的新馆建设在选址上选择了“靠近繁华区、接近文化区、远离工业区”的交通便利地段。靠近繁华区既能便于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前期规划、建设和后期运营、发展的成本;接近文化区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规划中已有的文化环境,对以后举办各类档案文化活动创造更好条件;远离工业区则能有效降低档案馆的安全风险,对档案保管也有相当益处。

  (2)档案馆建筑设计风格凸显多元融合特色

  过去档案馆的建筑设计风格往往比较单一,一般着重突出的是历史的厚重感,如今,随着档案馆逐渐成为一个地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其新馆的建筑设计风格更加多样,有的注重亲和性和人性化,有的强调现代化与科技感,有的则进一步融合了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在保持档案馆独特气质的同时愈发凸显多元融合特色。

  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库建设与管理仍然是“十四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

  (1)加强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

  定期通报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馆舍面积达标情况和新馆建设进度,推动各地将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十三五”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动面积不达标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尽快启动或完成馆舍的新建或改扩建。

  (2)加大对综合档案馆馆舍建设的指导力度

  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档案馆建设新要求以及系统总结近年来档案馆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启动档案馆建筑设计方面的标准规范修订工作,推动高水平新馆建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档案馆开展基础设施改造。

  (3)坚持建管并重、以用促管

  组织有条件、有意愿的综合档案馆开展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自评工作,引导档案馆重视馆舍建筑的管理维护和功能应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档案馆工作领域落地落实。

  (4)推动与馆舍建筑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开展档案馆战备后库、档案馆建筑防火安全、档案馆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电子档案备份管理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研究,推动有条件的省级综合档案馆依托现有战备后库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备份管理中心,进一步提升档案馆安全保障能力。

  5.创新求变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提出:各级档案部门要强化改革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战略意识、创新意识、攻坚意识,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要认真研究档案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改革的主动性、紧迫性,勇于创新、攻坚克难,进一步理顺机制、优化职能,深入推动本地区本系统的改革,着力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实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档案系统广大干部要打破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以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好地呼应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能推进高质量发展。档案馆除了在档案的收、管、存、用等各个工作环节需要创新以外,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国家档案局将在“十四五”期间给出更多的政策引导和创新空间。

  5.1创新求变——档案馆功能定位的创新

  (1)鼓励各档案馆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和电子档案备份管理中心等功能定位,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发展方向,细化完善工作举措,提高资源集聚能力,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在履行好基本职能的基础上体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鼓励有条件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积极探索适应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档案馆服务新形态。

  (2)继续实施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优化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业务建设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有效提升业务水平;探索建立档案馆绩效评估体系,在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尝试开展动态管理,更好发挥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在档案事业发展的龙头骨干地位,推动各级综合档案馆逐步实现自我规范、自我发展。

  5.2创新求变——档案馆服务能力的创新

  (1)档案开放

  完善档案解密和开放审核的标准和流程规范,在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率先实现档案解密和开放审核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鼓励对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类档案提前开放,在有条件的综合档案馆推行民生档案查阅馆际联动、馆室联动,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档案馆先行接入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档案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不断扩大档案开放的范围。

  (2)社会教育

  推动有条件的综合档案馆的展览向社会公众开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休闲教育的需要,鼓励综合档案馆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共建共享合作机制,组织更多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档案展览、公益讲座、实践体验活动,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档案馆面向大中小学生创设专门的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发挥档案馆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

  (3)文化宣传

  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档案馆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融媒体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文化宣传活动,推广推介档案工作成果,使档案工作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利用国际档案日做精做优档案宣传活动品牌,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对档案馆的认知,使综合档案馆成为宣传推广档案工作的主阵地。

  5.3创新求变——档案馆协同协作的创新

  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广先进地区在档案工作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鼓励临近地区的综合档案馆加强合作、协同发展,重点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民生档案查阅利用等方面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协同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省级综合档案馆的区域辐射作用,鼓励其对区域内的市县级综合档案馆特别是业务能力薄弱的档案馆开展帮扶;探索档案馆与社会各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行方案,支持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与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构建紧密协作、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提高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积极推动档案国际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与国(境)外有关档案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在优势领域参与并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档案文化交往以及世界记忆项目运作等,扩大我国档案馆以及档案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5.4创新求变——档案馆科技研究的创新

  加强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科研能力建设。重点围绕档案馆建设基础理论、档案馆事业发展战略,档案馆工作政策法规等领域开展研究,优化完善档案馆工作理论和政策框架,为档案馆事业发展提供支撑。通过联合组建项目组实施若干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科研能力整体提升。

  进一步加快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进程,重点加强档案馆工作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方面的研究,以数字档案馆建设为牵引,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在有条件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引入更多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提升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档案服务。依托有条件的档案馆开展档案科研成果的效果与适用性评估,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以专业完善档案馆基本功能、以特色集聚档案馆发展功能

  需要有坚守职业初心的定力,承担好法律赋予档案馆的基本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从专业化的角度不断完善档案馆的基本功能。

  需要有积极寻求改变的勇气,从特色化这一角度不断丰富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特别是要通过提升服务进一步彰显档案馆的核心价值,通过创新开放进一步激发档案馆的生机活力,从而为档案馆乃至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