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娃娃不读书咋个整?云南罗平:“母亲学校”让家庭素质教育“触手可得”

  叛逆期孩子不愿读书应该怎么办?这是困扰很多母亲和家庭的难题。

  近日,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长底乡小河边村,颇具启发意义的“母亲课堂”给很多农村母亲上了一堂家庭素质教育的普及课。

  ▲ 图为“母亲学校”庭院课堂。

  授课教师结合教育理论学习给大家分享了表扬赞美、恰如其分的惩戒、方向导向原则、有效沟通、安慰等方面的法则,深入浅出地从孩子叛逆时期的心理发育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应对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讲解。课堂内容丰富,现场气氛活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这是罗平县“母亲学校”的普通一堂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全国、省、市“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工作要求,曲靖市第一家“母亲学校”在罗平县长底乡小河边村成立,旨在积极探索家庭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致力于母亲的思想引领、文明提升,发挥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创办“母亲学校”

  推动妇女素质提高

  孟母三迁、陶母退鱼、欧母画荻、岳母刺字……这些流传至今的贤母育儿故事,无一不在诉说母亲对于孩子和家庭的重要作用。

  今年5月,全国妇联启动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要求各地妇联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

  为此,罗平县妇联启动了“母亲学校”建设计划,灵活设立“母亲课堂”。通过组织妇女开展系列培训活动,提高妇女调解处理婚姻家庭关系和维权能力,推动家庭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长底乡小河边村是一个布依族村落。今年8月,“母亲学校”成立后,农闲空隙和晚上,村里的学校就热闹起来了。

  妇女们爱唱爱跳,就请乡文化站的老师教她们唱歌跳舞、编排花灯小戏;

  心灵手巧的妇女常常编制一些手工制品到旅游景区出售,学校就请老艺人给大家传授经验;

  村里有孩子不愿意读书了,就请懂家庭教育的老师给大家说说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就算没有安排课程,到了晚上,大家也喜欢聚在学校里拉拉家常、说说庄稼、切磋舞艺……

  罗平县妇联主席方敏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母亲学校”的创办,有效解决了当地妇女强烈的学习需求与难以组织大规模培训之间的矛盾,

  真正做到什么时间适合培训,就什么时间组织培训;什么地方的妇女需要培训,就到什么地方培训;需要学习哪方面的内容,就联系哪方面的教师,

  有效提高了培训效益,节约了培训成本。

  

  哪里需要培训

  哪里就有课堂

  “老师,我家孩子在学校胆子非常小,不敢和老师、小朋友说话,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上初二了,他不爱和我们说话,我们说十句他不说一句,我们怎么办?”

  今年10月12日,在罗平县九龙小学的“母亲课堂”上,妈妈们向家庭教育培训师黄镜爵提出了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

  把“母亲课堂”设到学校,只是一个方面。

  在罗平,什么地方需要培训,“母亲课堂”就设在哪里,学校、农家小院、果树下、大棚里、甚至养鱼塘边都成了课堂。妇女在自己家门前就可以学到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避免了劳累奔波,节约了大量培训成本。板桥镇云丰汇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吸纳了周边122名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公司在镇妇联指导下成立了“母亲学校”,举办妇女儿童维权知识讲座;对女党员、基层妇联干部进行组织职能职责、妇女如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等培训;

  对各类创业致富带头人进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实用技术技能、创业就业指导培训;

  对普通妇女进行妇女儿童健康教育,优良家风家训家教传承弘扬、村风村貌改善、乡风文明教育培训……

  “母亲学校”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围绕广大妇女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分对象,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类别的“母亲课堂”。

  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按受训妇女的需求而定,真正做到“需要什么学什么”。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考虑广大妇女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母亲学校”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老师们用大幅彩色图片和幻灯片来展示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幻灯片的直观展示,妇女们一看便知其中道理。

  为满足不同妇女的培训需求,常规师资队伍中除了妇联干部和社会志愿者,各地妇联因地制宜,积极与教育、人社、农业、林业、文化、科技、司法、婚姻家庭咨询机构等部门协调,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性强的强大师资阵容,保障了教育培训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

  

  文化素质提高了

  家庭关系更和谐

  今年5月,罗平县妇联就控辍保学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辍学失学现象。

  经深入调研发现:大多数辍学学生的家庭都有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和睦等情况。

  对此,全县各级妇联利用“母亲课堂”对辍学失学儿童及监护人进行思想教育和普法宣传。向监护人发放《关于控辍保学致广大家长一封信》、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资料10000余份,以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罗雄街道9岁的男孩小辉(化名),父母离异后双方均外出打工,他跟随奶奶生活。

  由于平时疏于管教,小辉二年级就辍学在家。

  得知情况后,街道妇联联系到孩子的父母,把“母亲课堂”搬到孩子家里,和其父母积极沟通,孩子的父母表示,将回乡就近务工,以便更好地关心照顾孩子。

  目前,小辉已经返校上课,且表现良好。

  “母亲学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妇女、影响着家庭——“文化素质提高了,家庭关系更和谐了”。

  “希望能多组织一些这样的培训,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了。以前我们茶余饭后爱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叙叙闲,现在不一样了,谁家里都有几本诸如家庭教育、实用技术、外出务工手册、妇女权益保障之类的书籍。”

  一位受过培训的妇女说,如今她们的空闲时间已大部分转移到学习提高上了。

  通过“母亲学校”培训,母亲们在妇女地位、自身健康、家庭教育、文明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还学到了发展致富的实用技术,成为新科学技术的践行者,以及科技致富、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在“母亲课堂”上,妇女们学到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方针,进一步增强了男女平等意识,明白了女性同男性一样在参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和家庭管理及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原题为《哪里需要培训,“母亲课堂”就设在哪里》,来自《中国妇女报》2019年12月14日1版)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