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发布 促进消费投资 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
鼓励探索差异化通行管理等替代限购措施
在食品等领域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
实施教育提质扩容 聚焦普惠性幼儿园等
发展壮大山东半岛、关中平原等城市群
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力争基本完成改造
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合理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
据新华社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15日发布《》。实施方案针对制约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围绕“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
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方案对标对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八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
实施方案摘录
全面促进消费
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在食品和一般消费品领域全面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
增加智能家电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鼓励限购地区探索差异化通行管理等替代限购措施。
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长租房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优化住房公积金支持缴存人租房提取等使用政策。
培育建设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有优势的区域消费中心。
加强中小型消费城市梯队建设。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持续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质扩容。
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
推动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虚拟现实视频、云游戏等高新视频和云转播应用。
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广播电视,推动广播电视终端通、移动通、人人通。
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发展居家养老。
支持人口集中流入地区积极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
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打造一批足球、篮球等职业竞赛领域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
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监管。
支持家政、养老、托幼、物业等业态融合创新,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
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
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鼓励发展“云旅游”等智慧旅游新模式。
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
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规范有序发展。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
鼓励绿色电力交易,制定促进各类电力用户购买绿色电力的激励措施,推动高载能企业和行业优先使用绿色电力。
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
优化投资结构
拓展投资空间
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科创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战略骨干通道建设。
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改造升级,支持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支持重点企业、港口、物流中心铁路专用线建设和使用。
完善公路网骨干线路,加快省际间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瓶颈路段建设。
稳妥推进民用机场建设,提升国际和区域枢纽机场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推动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在津冀沿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构建世界级港口群,支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研究平陆运河等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升内河港口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加快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
推进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等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引调水工程。
推进铁路(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布局建设。
鼓励三四线城市建设区域性仓储物流集散中心。
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发展水平,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
改善县级医院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地方可因地制宜加强护理院(中心、站)、康复医院建设。
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聚焦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高质量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增加普惠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婴幼儿照护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机构及设施。
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
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持续改善群众身边健身设施。
建设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
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
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建设“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建设国家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
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
加快千兆光网建设,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创建车联网先导区。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释放内需潜能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城市落户条件。
健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相关权益。
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
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
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
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
按照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
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改造提升城市存量片区功能,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
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
发展安全坚固、功能现代、成本经济、风貌乡土、绿色低碳的新型农房。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运输等服务供给。
改造提升乡镇商贸网点,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级商贸服务网点。
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品牌化水平,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
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带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实施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上中下游共抓大保护,统筹沿黄河县城和乡村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提高供给质量
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海洋装备等关键领域,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培育一批集群标杆,探索在集群中试点建设一批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
加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力度。
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数字化应用。
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稳步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一体化推进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应用模式和产业生态。
优化石化化工等重要基础性产业规划布局,严格控制建设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加强对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加大高端品质认证制度供给,完善质量认证采信机制。
加大缺陷产品调查力度,推进缺陷消费品召回常态化。
健全主要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健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
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
促进产需有机衔接
制修订国家职业标准,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加快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落地应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完善知识、技术、数据要素配置机制。
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标准制定、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
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台账。
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推动传统零售业创新转型。
合理配置社区菜店、超市、连锁便利店等设施,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优化国际海运航线,强化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巩固提升中欧班列等国际铁路运输组织,推动跨境公路运输发展,支持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加快构建高效畅通的多元化国际物流干线通道。
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内需发展动力
持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及能够分离的生产经营部门逐步转化为企业。
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
建立假冒伪劣产品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
简化小额消费争议处理程序。
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重点商品和服务领域价格监管。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推动照后减证、并证。
推进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推广告知承诺制等模式。
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健全社会信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推进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
支持外资企业扩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投资,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厚植内需发展潜力
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劳动收入。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促进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持续增收,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勤劳致富。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合理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
研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巩固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
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逐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
健全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