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小伙不爱科研爱数控,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11年过去后悔了吗

  “这孩子咋想的,竟然从北大退学,来读技校!”

  2011年秋天,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院长童华强收到一份入学申请,当他看清楚申请表上的学生信息后,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

  这个要转学的学生叫周浩,是北京大学2008级的本科生。事实上,不仅仅是童华强,所有的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周浩要放弃顶级学府,来念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技校?大家都说,他是一时冲动,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可是,几年过去,周浩却说:“放弃北大,是我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2008年,周浩参加了高考,并考出了660分的好成绩,成为青海理科前5名。

  这样的高分,让周浩和父母都欣喜万分。但是,在报志愿的问题上,他们却有了分歧。周浩心心念念想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因为那里有很多实用性的课程,很对他的胃口。

  从幼儿园开始,周浩的动手能力就特别强。父母给他买的玩具,他经常拆了装,装了拆,乐此不疲。长大后,他开始对家里的电器下手,遥控器、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都被他拆了重装过无数遍。他还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模型,像汽车、坦克等等,有些模型甚至需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周浩的父母看到儿子花费大量时间,捣鼓这些东西,虽然有些担心会影响学习,但是看到他的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也就没过多干涉。甚至,周浩的父亲有时候还会和他一起组装。

  不反对,并不代表就是支持。当听到儿子想报航空航天大学时,父母还是第一时间就表明了态度,不行!

  在他们看来,儿子考这么高的分数,不报清华北大简直太浪费了。其实,不光父母这么想,连周浩的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大家伙轮番给他做思想工作。考虑到自己年纪小,经历的事情少,周浩最终还是妥协了,听从大人们的建议,在志愿栏上填上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专业。

  当年9月,周浩在亲朋好友的一片祝福声中,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周浩原本以为,自己到了北大之后,会有一个新的开始。可是没想到,接下来的这三年,他迎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初到北大,周浩也曾全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可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发现自己对生命科学专业,根本喜欢不起来。这门学科偏理论和分析,周浩每天面对的,都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背不完的概念,他只能硬着头皮学。

  学习这种事,如果需要以一种逼迫的态度去学的话,只会让人感到痛苦,而且效果很难保证。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周浩的成绩一落千丈,喜欢的课程勉强能考个七八十分,实在喜欢不来的课程,就直接挂科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周浩有点不知所措。一路走来,他都是天之骄子般的存在,如今,竟沦落到挂科的地步,打击不可谓不大。正当周浩万分沮丧之时,同学的一个建议,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同学说:“如果你实在对生命科学提不起兴趣的话,可以先去旁听工科学院的课程,看看自己是否喜欢,不行就换个专业。”

  这之后,周浩没课的时候,就去旁听本校工学院或者清华工学院的课程,然后他发现,那些课程也是纯理论,实操课程只对本院学生开放。

  于是,周浩想到了转专业。可是,在北大,转院也不容易。想转入的院系和所在院系之间,课程必须要有一定的交集,学分也得达到相应的标准。生命学院和工科院之间的课程设置大相径庭,几乎没有交集。而且,周浩的学分也不够。这意味着,转专业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学习是学不下去了,转专业也转不成。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周浩万分绝望。之后,他选择先休学一年,好好思考一下未来人生路该怎么走。

  

  

  办好休学手续之后,周浩就来到了深圳,开启了打工生涯。那一年,他做过很多兼职,当过电话接线员,还在流水线上当过工人。没想到,当流水线工人的那段经历,让他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那是一个生产电感线圈的工厂,在那里,周浩就像鱼儿到了大海一样。对于流水线上的那些工种,他不仅无师自通,上手非常快,而且肯吃苦,效率还高。车间主任对周浩的表现万分满意,打算把他当成技术骨干来培养。

  这样的肯定,对处于人生低谷期的周浩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激励。也让他看到了,人生并不是只有那一条独木桥可走,只要他肯努力,有一技之长,条条大路都可以通罗马。

  一年休学期满之后,周浩回到了北大。

  这时的他,已经不再那么迷茫和无助,他开始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他在查询国内外的资料后发现,在工业技术成熟的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高学历。而我们国家的技术工人普遍学历较低,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

  此前,在旁听的时候,周浩已经学过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却没有实践的机会。于是他想,有没有一种可能,将自己的高学历和数控技术结合在一起?之后,他把目光放到了职业院校上面,并很快找到了喜欢的方向,那就是数控技术。

  其实,早在大一的时候,周浩就开始关注国内的一些技师学院。只是,那时的他还没有勇气踏出这一步。

  

  经历过种种磨难之后,周浩终于积攒了足够的勇气。随后,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要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继续学习,因为那里有我国最好的数控技术专业。

  周浩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父母铁定不会赞同。事实上,父亲听说了之后果然暴怒,不停给他打电话,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可是周浩却丝毫不为所动。父亲气极,不由得怒斥他道:“你这孩子咋就这么犟呢?别人挤破头都考不上的学校,你竟然说退学就退学了!”

  那时的周浩,早已不是三年前那个唯父母命是从的孩子了。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知,这一次,他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管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哪怕是满路荆棘,他也想去走一遭。

  父亲那边讲不通,周浩只好先做母亲的思想工作。当周浩母亲得知,儿子在人人向往的北大竟然过得那么痛苦和压抑时,她决定帮助儿子,最终成功地说服了周浩的父亲。

  自此,周浩可以安安心心地去联系转学的事情。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院长童华强看到周浩的入学申请,一脸震惊。

  在大众认知中,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差、混日子的学生才会去技校上学。大多数家长,宁愿孩子去最差的高中,也不愿他们去上职业学校。所以,哪怕学校有全国最好的数控专业,童华强依然会为了生源而发愁。

  此前,为了招生,他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还给农村户口的孩子减免学费,也没有多少学生愿意来。

  所以,当他看到周浩的入学申请时,内心充满了一万个疑问。待见到周浩,并和他一番交谈之后,童华强忍不住对周浩刮目相看起来,他郑重地向学校的老师交待:“周浩是个好苗子,我们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一定要将他培养成才。”

  

  

  接下来,学校为周浩量身定做了学习计划。

  因为周浩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学校决定,让他跳过普通学生需要就读的两年基础课程,直接进入技师班学习,而且,还把他安排在了最好的班级,实行小班制教学,配置了最好的老师。

  看到学校如此重视自己,周浩内心十分感激,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他每天都花十几个小时,泡在数控机床上,一遍遍地练习老师上课时教的技术,直到闭着眼睛都能操作的地步。没过多久,他就成了班里最优秀的学生。

  不得不说,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闪闪发光。周浩的忘我学习,感染了周围的同学们。他们本来对数控技术并没有太大的热情,学习就像完成任务一样。

  但是周浩的到来,让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精神力量。他们再也不会因为自己读的是技校,而感到自卑,甚至还和周浩一起,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一时间,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都提升了一大步,这让院领导十分高兴。

  2014年,周浩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技术操作,他一路过关斩将,从八百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拿到了一等奖。

  这个奖项,给了周浩更大的底气,他更加相信一句话,世上本无庸才,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才。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的。

  经过三年的学习,周浩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临毕业之际,很多家企业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是都被他给回绝了。

  

  因为周浩内心早已有了最好的抉择,那就是留校任教。一方面,他觉得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另一方面,他也想将数控的魅力带给更多的学生。

  就这样,周浩成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一名老师。成为老师之后,周浩的生活更加充实了,责任感也更重了。他知道自己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自信心。

  现实生活中,技校生很容易在遭遇歧视后感到自卑。周浩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学生们的自信。

  他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以前自己的学生修机器时,总是敷衍了事,不在乎机器到底能不能修好。可是,当他们知道自己维修的机器要用于航天事业时,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变得无比认真起来。

  就是这样,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能改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帮他们重塑自信。

  成为教师的第二年,周浩凭借曾经获得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冠军的荣誉,达到了北京市特殊人才引进的标准,获得了北京户口。

  正当周浩的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条政策的出台,让他的人生再次遭遇危机。

  2016年,北京市出台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相关政策,计划将机械制造业慢慢搬离北京。随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数控专业热度降了下来,生源日益减少,周浩也不得不考虑转型。

  刚开始,他想转到学校的管理岗位,可是却遇到了一个拦路虎,那就是学历。管理岗要求学历至少是本科,可是周浩却只有大专学历,不符合条件。

  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教师队伍中的硕士和博士越来越多,周浩学历不够的劣势愈发凸显出来,他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职场的“天花板”。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童华强又一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彼时,童华强已经辞去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校长一职,自己开了家教育咨询公司。当他知道周浩的困境后,果断邀请周浩去他的公司上班,担任教育咨询师,周浩欣然应允。

  周浩的任务是帮助合作院校,制定一套适合技校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此,他查阅了很多资料,研究国内外专业相关情况,然后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访谈,还寻求业内专家的意见,然后打磨出一套适用的方案。

  通常,打造一个专业,至少要两三年的时间。这期间,光是方案就要写数百万字,而且,还要不断地修改,才能最终定稿。

  当周浩看到,按照自己设定的方案,那些职业院校的教师成长得非常快,学校也跟着“冒”出来时,他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有价值的。

  当然,周浩最关注的,还是学生们的成长。在他看来,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某项技能,更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将来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有一次,在给某个职业学校景泰蓝专业设计课程时,周浩执意要增加一门“初创课”,为此,他多次和学校老师发生争吵。老师认为,中级工没有设计基础,根本不懂设计。

  可是,没想到,在开设了“初创课”之后,一些学生设计出来的成品,一下子就惊艳了老师。在他们身上,周浩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

  

  每每谈到这些学生,周浩都难掩内心的激动。

  成为了“职校老师的老师”之后,周浩非常注重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他也明白,想要彻底改变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任重而道远。为此,他在工作之余,又攻读了教育学非全日制的硕士,周浩表示,他还想继续考北师大的博士。

  如今,周浩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已经越走越远。在坚持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他早已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以及自己在这个时代中的位置。

  11年前,周浩从北大退学的行为,引得无数人为之叹息,有人说“这是一个高材生的陨落”,甚至还有人说他脑子有问题,支持他的人寥寥无几。

  11年后,周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也让大家再一次认清了一个事实: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有人说:“高考仅仅是一个考试而已,填志愿才是人生。”

  的确,分数并不能决定什么。人生之路这么长,每一个选择对应着不同的人生道路。面对抉择,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做出对自己来说最正确的决定。

  但是不管选择哪条道路,都要拼尽全力,努力做到最好,这样人生才会少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