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孩子“输不起”,多跟以下原因有关,这三点建议很受用
明明今年五岁,幼儿园中班,这天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妈妈去接明明,他却看到妈妈就大哭起来。向老师询问原因,原来是幼儿园小朋友比赛跑步,他没有别的小朋友跑得快,所以没有赢得奖励,这样的结果令他非常不开心,等到妈妈去接他的时候,情绪就完全爆发了。
明明遇到这样的情况不是偶然,他从小跟奶奶一起长大,也很喜欢跟奶奶一起玩。但是跟奶奶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每次都是奶奶让着他,所以他总是赢,从而导致现在输不起。虽然妈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纠正了很多次,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明明输了还是会哭、会发脾气,情绪上很别扭,心里不能坦然接受。
生活中,像明明这种情况的孩子有很多。就连我们熟悉的动画片《小猪佩奇》当中,也有一集,在佩奇和别的小朋友比赛晒跑的时候,落后了,也会很不开心;而乔治在落后别人之后也会大哭。但是猪爸爸教育他们:在遇到失败的时候,不要难过,重要是参与比赛的过程,而不是比赛的结果。
所以说,孩子出现“输不起”的情况,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多跟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关。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出现“输不起”的行为,主要跟以下两个方面有关:
01孩子自身发育的影响
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的,比别人做的好,可以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家长的表扬,这样的心理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大脑发育以及其它方面都不太成熟,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可能有太平静的想法,所以更容易钻牛角尖,有极端情绪化的行为,这都是跟孩子的发育水平有关的,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好胜心特别强烈。
02大人态度的刺激影响
当然,孩子出现“输不起”的情况,很多时候也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太强调输赢,如果孩子输了就大加指责,这样的态度也会让孩子非常看重每一次的较量。
同时,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出现“输不起”的情况,也跟家长的夸奖方式有关。如果是家长从小经常性地夸孩子聪明,孩子就会很担心失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失败了就变得不聪明了。而在生活中,多被家长夸努力的孩子,他们在每一次做事情的过程中,会更在意努力的过程,而并不是结果。
孩子出现“输不起”心理的危害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输不起”的状态,而大人又不加以引导,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上出现习惯性回避和逃避的态度,长期下去很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然也就无法体会到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站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当孩子出现“输不起”的情况时,家长还是要多加以引导的。
孩子现在“输不起”,长大如何“赢得起”?面对这样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引导:
01家长多告诉孩子: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就像《小猪佩奇》中,猪爸爸告诫佩奇的一样,比赛最重要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多侧重于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同时,也不要忘记提醒孩子,输,是输在哪里,知道原因之后,下一次怎么做才能进步。让孩子明白一次比赛的输赢真的无所谓,关键是从失败中学到东西,才能让自己一步步强大起来。
?02家长要善于疏导孩子的情绪,而不只是谴责孩子的行为
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完全,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出现极端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大人在这个时候责罚还是确实雪上加霜的事情。不能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反而说一些让孩子伤心的话,比如:不能哭,太丢脸了,那么笨,不配当我的孩子。这样的言语只会破坏到亲子感情,并不会对提升孩子自信心方面起到任何作用。
有一位妈妈在跟孩子下棋的过程中,孩子输了就大发脾气,甚至还把棋牌掀了。后来妈妈制定了类似的规则,比如:输了不能乱发脾气。在输了还发脾气的时候,慢慢引导孩子,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时间久了,虽然是输了还有情绪,但跟之前相比控制很多,所以对于孩子引导要比打骂效果好得多。
03家长多给孩子起带头作用,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态度
当然,孩子不可能不受到家长言行的影响,如果家长在做事情的时候,表现出太强烈的胜负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喜欢跟别人比较,天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厉害放在嘴边,这样的言语刺激对于孩子来说也容易产生太强烈的争强的愿望。
有人说,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也赢不了。意思是,我们从小到大,不可能到什么时候都是一帆风顺的,要让孩子明白成功和失败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家长做好孩子的老师,孩子才能在成长道路上走得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