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一年大班额“清零”,道县是如何做到的?

  三湘都市报记者 黄京 杨斯涵

  “白菜蹲,白菜蹲,白菜蹲完茄子蹲……”11月25日第二节课下课后,道县六小一群三年级学生在宽敞的教室里玩起了“萝卜蹲”游戏,开心的笑容洋溢开来。该校通过改扩建告别了“教室少,面积窄”的困窘,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课余游戏空间。这仅仅是道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化解大班额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教育不振兴,乡村振兴就是空谈。”近年来,道县坚持把农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把村片小教学点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统筹布局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强化经费保障、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微小学”软硬件“升级换代”。目前,该县已提前一年顺利实现消除大班额清零目标,成为全省消除大班额效果最好的县区之一。

  

  2019年县委、县政府教师节表彰会

  多元筹措建设资金

  保障村片小教学点建设

  道县地处湘南边陲,是一个拥有8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19所、在校学生11.7万人、在职公办教师5670人,其中60%的学生和教师分布在农村学校,散、小、偏、远的村片小教学点多达237个。

  如何才能将众多的村片小教学点建设好?首先需要坚持高标准投入夯基础。据统计,近三年,道县累计争取到省标准化教学点建设奖补资金3000余万元,金额和项目数均排全省前列。同时,道县发动对口联校单位和爱心企业、村里乡贤积极捐资助学。记者了解到,寿雁镇社下村小学、审章塘乡上追塘村小学分获LP25、LP71团队捐建希望小学;在湖北恩施退休88岁高龄的道县籍老人成纯光,为洪塘营瑶族乡两所学校捐资200余万元……

  资金有了保障,发改、财政、住建等职能部门也为教育开辟绿色通道。只要是关乎学校的事情,项目规划、征地、建设等行政审批项目都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费用该免则免、能优从优。在学校改扩建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还与县委政府签订军令状,联系领导督战到点,工作人员蹲守到楼,工期倒排到天,考评兑现到月,直至顺利通过省市评估验收,实现乡村“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

  据悉,目前全县所有村片小教学点达到“20条办学底线”要求,其中167所完成标准化建设,覆盖全县53个贫困村,昔日的薄弱学校焕发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

  

  道县二小图书室一角

  消除“大班额”

  让每个孩子上好学

  “我们孩子虽然在教学点上学,但是教学质量一点都不比城里孩子差。活动室、图书室……城里学校该有的设施,我们教学点也有。”为更好地方便孩子就近入学,道县恢复了8个教学点,并且要求各校充分利用现有场所,设置学习、阅读、食堂、运动场地等功能区域,实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开通校车运行路线550条,覆盖了所有乡镇和90%的行政村。还将全县所有村片小教学点纳入农村“天眼”监控范围,安保纳入村级辅警工作职责,保护学校师生安全。“公用经费安排向村片小教学点倾斜,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片小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严禁乡镇中心校挤占村片小教学点经费,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此外,县教育局还开展城区优质学校对口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学区中心校与教学点联合教学活动,让学区内优秀教师巡回授课、结对帮扶,推动优质资源向边远山区倾斜,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跨校执教,通过骨干名师支教、专业教师走教、全科教师培养,解决村片小教学点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道县七小留守儿童拨打亲情电话

  12月6日星期四,柑子园小学柏双合老师像往常一样,将备课本放进摩托车后备箱,骑上摩托车从学校出发前往距中心校4.5公里的万家村小上课。自该校实施走教制以来,共有26名教师到村片小走教教学。

  据悉,柑子园小学是一所地处丘陵地区的农村寄宿制小学,该县教学点实行学区制管理,柑子园中心校下辖五福村、马家村、岩口村、周邝村等7个教学点,有在校学生386名。距离中心校最远的三海洞村小有5.7公里,最近的善祥村小也有2.6公里,其中万家村小有教学班2个,在校学生23名。

  针对丘陵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布局分散、交通不便,办学效益低,人才难留住的现状,柑子园小学自2016年起在学区试点教师走教制,并于2017年在本学区推行教师轮流支教和走教送课制。除安排必要的驻点教师外,学区教师统一在中心校安排住房,由中心校统一调配,中心校根据教学点课程需要统一编排学区课程,教师教研教改、集体备课均在中心校进行,走教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既可以选择在教学点住校,也可以返回中心校住校。

  

  潇水学校:大班额分流后的初二学生在新建的教室中上课

  今年新入职的老师范倩说:“作为一名青年女老师,我愿意为每个教学点的孩子带去知识,但一个人长期在教学点难免会感到孤单,特别是夜间住校非常担心人身安全。学区教师走教制,能让我们新教师感受到更强的集体归属感,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中教研,也更有利于自身的专业成长。”

  “乡村学校教学点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基础。抓好教学点教学质量,一方面中心校要增强“造血功能”,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学点的“毛细血管输血供养”能力,使乡村学校教学点的孩子能够更加均衡地接受知识养份。”柑子园小学教务主任邹青杨如是说。

  同时,记者了解到,道县还在村片小教学点全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全县227个教学点实现远程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10所完全片小实现班班通全覆盖,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城乡在线共享。

  学校的环境好了,师资力量也有了保障,一大批学生开始回流农村就近入学。据了解,近两年,村片小教学点为城镇学校化解大班额分流学生超过2000人,再加上近3年来,道县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新增教育用地1292亩,通过多方融资21亿元,新建10所学校,改扩建11所学校,截至2019年秋季,该县已实际交付城区学位21280个,三年新增城区学位41995个,提前一年实现大班额清零目标。

  

  师生书法比赛

  想尽一切办法

  让乡村教师“留下来”

  教学“硬件”好了,“软件”也得跟得上节奏。“进不来、留不住”是当下村片小教学点面临的共同问题,道县教育局为了促使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每年在招聘老师时设置一批教学点教师岗位,定向招录、定点分配、定岗使用。

  “近三年定岗招考的105名村片小教学点老师中,没有流失一人。”记者了解到,道县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返聘一批离退休老师,招聘一批合同制老师扎根乡村。同时,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力度,近三年送培495人,成为乡村老师补充主渠道,老师“退一补一”的良性机制正在形成。

  

  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

  老师请进来了,可如何才能让他们“留下来”呢?首先要解决的是老师的待遇问题。为了落实老师待遇,按每人600元标准落实教师公费体检,道县在没有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每年预算安排8000万元优先保障农村教师津贴,乡村教师同等公务员享受每月200-5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根据学校距离县城的远近,还享受每月200-1000元的农村教师岗位津贴,班主任津贴人均每月500元,是永州市标准最高的县区。此外,每年道县还会召开高规格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专门设置最美乡村教师奖,县财政每年预算教育奖励资金850万元,安排50万元在永州市率先设立特困教师救助基金。在关注老师“钱袋子”的同时,道县还建设老师公租房和周转房2912套,基本实现农村老师人均一套房。老师收入提升、住得安心、教得开心,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更加稳定。

  相关链接:

  道县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成绩单”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85%,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城乡义务教育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分别为0.437、0.434,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为86.66%,2017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9年提前一年顺利实现消除大班额清零目标,成为湖南省消除大班额效果最好的县区之一。